007系列第25部電影《007:無暇赴死》于今日(29日)正式上映,這是丹尼爾·克雷格第五次扮演詹姆斯·邦德,也是他最後一次執行“007任務”。影片中,邦德遇到的是比他之前遭遇過的反派都要危險的狠角色薩芬,這位超級反派由以《波西米亞狂想曲》獲得奧斯卡影帝的拉米·馬雷克飾演。近日,拉米·馬雷克接受了中國媒體的越洋采訪。對于出演007系列電影,拉米非常興奮,他表示丹尼爾·克雷格是他最喜歡的一任邦德,“我認為他演繹出了一位内心情感十分豐富的邦德。”而現在他卻成為丹尼爾的對手,“哦!我現在不得不把這個男人打倒,真令人惋惜。但這就是扮演反派的規則,我也會十分認真地遵守這些規則。”
邦德作為一個立體的主角,自然需要一個立體的對手
《007:無暇赴死》由凱瑞·福永導演,講述了隐退的邦德在牙買加過着平靜的生活,直到他的中情局舊友費利克斯·萊特前來尋求幫助,短暫的平靜就此告一段落。他們需要營救一名被綁架科學家,但這個任務不僅危險度遠超預期,更是将邦德帶上了追蹤配備危險新科技的神秘反派之旅。
邦德作為一個立體的主角,自然需要一個立體的對手。對于薩芬這位超級反派,拉米認為他是殘暴的,“這份殘暴自幼年起就已經在他體内生根發芽。他在很小的年紀就喪失了天真,導緻他無法分辨善惡,我覺得他也深知童年的自己所遭遇的無情造就了他如今的殘暴。”
拉米認為扮演一個反派并不容易,“作為演員,在诠釋每個反派時,我們都會試圖挖掘出他們背後人性化的一面,希望讓觀衆更容易與角色産生共鳴,雖然有時候你内心并不希望反派被了解,你就希望他們是純粹的惡魔,在觀衆心中引起恐懼。對于那些我能夠與之共情并同情的角色,似乎我更能将他們演繹好,但跟薩芬建立共情非常困難。“
在拉米看來,反派可能并不覺得自己是邪惡,“這些反派認為他們所做的是為了全人類好。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是比較扭曲的,是以要進入這樣角色的内心也不容易。我必須深入揣摩他的内心,探究他是如何度過童年的創傷,并且形成如此令人膽寒的行事手段的。我從來也不想為這個角色的殘忍做任何辯解,因為我覺得他身上帶着純粹的惡。”
拍攝過程中最興奮的一刻是和丹尼爾演對手戲
和丹尼爾·克雷格合作,讓拉米一直沉浸在興奮之中,談及拍攝過程中最興奮的一刻,拉米笑說自己“不得不說是第一次跟丹尼爾面對面進行拍攝,一對一交鋒的那一刻”,“那種感覺,讓人感到無比興奮。之前我隻在大銀幕上見過詹姆斯·邦德。第一次見到真人的時候,我仿佛感覺到一種劇場體驗,我覺得初次見面的難忘體驗是無法複制的。”
和丹尼爾一起拍攝時,拉米說會想要盡全力去幫助、配合他,“因為你意識到他正在盡全力幫助、配合你,而這不僅是為了你,更是為了整部電影。他對每一個細節的專注和雕琢,讓人認識到扮演邦德,成為007傳奇的一部分,對丹尼爾來說是多麼重要。是以,當你看到他是那樣投入,分分秒秒都專注于自己所做的,你會情不自禁地被他吸引,并且在某種程度上被他融合,真心想要提升自己發揮出的水準與他看齊。”
拉米說和丹尼爾一起拍攝的所有時光他都很喜歡,“是以要我挑選最喜愛的一個場景挺難的。我們的最終對決那場戲,對我們兩個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在那一幕中發生了很神奇的事,我不知道是否應該稱之為化學反應,我不知道這個詞用得對不對。但這是一種奇妙的聯系,我覺得在傳統的英雄與反派對決場面中,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我認為我們兩個之間産生了某種反應,我們清楚地知道那一幕中應該發生什麼,并且拍攝時不僅會努力確定整個場面是這樣發生的,也會照顧到彼此的戲份。”
他們不僅僅是拍攝一部007電影的演職人員,更是007系列的忠實粉絲
拉米·馬雷克的電影長片處女作是2006年的《博物館奇妙夜》,并随後出演了《博物館奇妙夜2》和《博物館奇妙夜3》。其他電影作品包括邁克爾·諾爾執導的《巴比龍》、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執導的《大師》、湯姆·漢克斯執導的《拉瑞·克勞》、斯派克·李執導的《老男孩》和德斯汀·丹尼爾·克裡頓執導的《少年收容所》。他還出演了hbo迷你劇《太平洋戰争》,還與小羅伯特·唐尼搭檔,為真人電影《多力特的奇幻冒險》配音。
拉米·馬雷克2019年憑借《波西米亞狂想曲》獲得了奧斯卡獎、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和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獎。
盡管演出了不少大制作,但對于能參演007電影系列,拉米仍十分激動,他回憶說自己入組的第一天,是在挪威的一個冰湖上進行拍攝。“許多電影可能會選擇用綠幕拍攝,但007系列不會這麼做。我們比原計劃提前了三個月去那裡拍攝,是因為那座冰湖正逐漸融化,我們想在開湖之前完成拍攝。由于冰湖融化的原因,每一天在湖面上拍完以後,第二天我們隻能削減湖面上的人員數量。站在冰封的湖面上,有一種令人緊張不安的氛圍,這也正是我所飾演的反派給人帶來的感覺。它塑造了一個充滿恐懼的氛圍,這也是我第一天入組時所受到的影響。”
拉米表示參與這部007電影制作的各個方面都令他印象十分深刻,“劇組人員傾盡全力将這部電影打造得獨一無二,他們非常敬業和專業,你都能感受到他們真正關注007系列的傳承,他們不僅僅是拍攝一部007電影的演職人員,更是007系列的忠實粉絲。是以對我來說,在劇組拍攝的每一天都令我印象深刻。”
邦德更人性化 刻闆的邦女郎形象不複存在
拉米·馬雷克認為007的偉大之處在于伊恩·弗萊明多年以前所創作的這個角色本身,這位來自軍情六處的英國特工可以完成各種不可思議的任務。丹尼爾·克雷格成為第六任邦德後,給這個角色賦予了豐富而複雜的人性内涵,”我們發現邦德在有缺陷的同時也能做出英雄壯舉,這就讓這個角色能通達觀衆的心裡。我覺得我們現在看到的邦德是某種程度上人性化了的邦德。“
拉米說小時候他看007時會想:“哦,好吧,他是一名特工。”他能在大銀幕上遠遠地去看他,但不太能夠了解他作為一個人的模樣,或者無法作為觀衆與他産生羁絆。但他在看《007:大戰皇家賭場》時卻感覺這個邦德離他很近,“這也是丹尼爾第一次出演邦德,我感覺這個邦德比任何時候都更能親近。是以丹尼爾真的将這個角色賦予了人性的内涵,我認為這也讓廣大觀衆得以從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邦德這個人物。”
此外,拉米認為劇本中對女性角色地位的大力提升,是邦德系列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需要做的一項正确調整。“刻闆的邦女郎形象已經不複存在了。我認為朝着這個方向去改變對每一方都更好,特别是對年輕女性觀衆,她們在觀看的時候真正能與這些角色産生共鳴,會想‘對呀!我能變得更強壯、有力量、有頭腦、有本事,就好像007一樣。’實際上,007也可以隻是個代号。”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