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林濤(科普作者)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資訊中心
從太空鳥瞰,地球總體上呈現美麗的蔚藍色。浩瀚深邃的海洋,覆寫了地球71%的表面積,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美景。

gose-8氣象衛星于靜止軌道上拍攝的地球全貌(圖檔來源:nasa)
海洋是生命之源,是巨大的氣候調節器,對我們的地球家園至關重要。然而,在氣候日趨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海平面也在持續上升,給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帶來了嚴重挑戰。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研究表明,相比于1880年,全球海平面如今已經升高了21-24厘米。而且全球氣溫每升高1℃,海平面就會上升2.3米。到2100年,全球氣溫預計将會升高2至5℃,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米。
1993-2020衛星實測全球海平面變化幅度,年均上漲3.3毫米(圖檔來源: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海平面持續上升最直覺的結果是海岸線潰退,陸地遭到蠶食,一些沿海地區将不複存在。
科幻電影《未來水世界》的場景并不是危言聳聽。據《nature》雜志釋出的研究顯示,到本世紀中葉,約有1.5億人将生活在海平面以下的陸地上,像基裡巴斯、吐瓦魯等太平洋島國将首當其沖。
如果局面持續惡化,甚至全球主要的沿海城市,如上海、東京、紐約等,都存在被淹沒的可能。一些腹地廣闊的大國尚有回轉餘地,而荷蘭、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如果面臨最壞的結局,整個國家都會從地圖上消失。
假設全球陸地冰川融化後,中國沿海海平面上漲的動态模拟
深圳與香港、台灣、長三角(圖檔來源:參考資料2)
是什麼導緻了海平面上升?
人們通常認為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便是冰川融化,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給出的報告颠覆了這一看法——導緻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冰川融化,而是海水的熱膨脹效應。
這一看似簡單的熱脹冷縮現象,在海平面上升的過程中貢獻了42%。相比之下,陸地冰川融化的效果僅占21%。那麼,海水的受熱膨脹情況又是如何呢?
根據中科院大氣實體所及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等機關的聯合研究,僅2018年,地球海洋上層2000米的海水熱含量比2017年增加了0.91×10^22焦耳——相當于中國2017年全年發電量的388倍,或者廣島原子彈爆炸釋放出能量的1億倍。有了如此巨大的熱含量增長,海水的體積将受熱膨脹。
值得一提的是,冰川融化釋放出的巨量淡水,将會增加大氣層中的水汽含量,而水汽具有非常明顯的溫室效應,反過來又會增加冰川融化,形成我們不願見到的惡性循環。
近年多項研究普遍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海平面不僅在上漲,而且上漲的速度在加快。
海平面上升有什麼後果?
海平面上升,最直覺的結果是海岸線潰退,陸地遭到蠶食。但海平面上升随之出現的一系列副産物也應當引起警惕。
1.加劇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的加劇難以定量,但是影響深遠。海洋作為龐大的地表儲熱體,對地球氣候運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洋内部的洋流循環以及海陸空之間的熱量、水汽循環,塑造了地球上風格迥異的自然景觀和複雜多樣的天氣現象。
但在目前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海陸表面積的此消彼長,會打破本就脆弱的熱量平衡。海洋的蒸騰量和儲熱量增加,都有可能引發氣候失穩,加大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機率。
全球海洋表層溫度異常距平分析(2021年6月至9月)(圖檔來源: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2.海平面上升,災害性的風暴潮影響将更為明顯
洪澇災害加劇,會增加排污難度,導緻沿海可供利用的淡水資源短缺,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産生活産生不利影響。
3.生态環境受到威脅
受海平面不斷上升和海岸防護阻礙的影響,潮間帶物種的栖息地被壓縮,長此以往将導緻生物多樣性受損、生态系統功能退化,物種豐度和生物群落結構發生改變。
澳洲昆士蘭大學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海平面上升已導緻一種生活在大堡礁上的裸尾鼠滅絕。
除此之外,一些沿海地區還有個不容忽視的現象: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導緻的地面沉降,會使地表相對海平面降低,客觀上疊加放大了海平面上升的災害風險。
最為典型的例子,是人口極為密集的印尼首都雅加達。
雅加達約有40%的部分已處于海平面以下,不僅如此,雅加達地面沉降愈發嚴重。于是,印尼政府提出了2024年遷都計劃,要将首都搬遷至加裡曼丹,這個過程将耗資近400億美元,但這也是權衡利弊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
海平面上漲加劇雅加達市區内澇(圖檔來源:印尼國家通訊社)
人類能做什麼?
應對海平面上升,人類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一是提高海平面監測預警和風險評估能力。可利用衛星等手段加強海平面變化的資訊收集分析,開展預警監測和脆弱性評估,為編修建設規劃和災害預案提供決策依據;
二是完善海岸帶防災減災功能。在注重生态發展的同時,構築立體防護體系,對防浪堤等設施進行加高加強,興修排洪水利設施。
迪拜棕榈島外圍的防浪堤,兼具美觀和防護作用(圖檔來源:阿聯酋迪拜旅遊局)
不過,這些措施隻具備暫時的纾困功能。要從根本上解決海平面上升問題,還是要聚焦于氣候變化這一核心點,通過減少碳排放等方式緩解溫室效應。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于2019年釋出的報告指出,人類需要在2100年前去除大氣中1千億至1萬億噸二氧化碳,方能将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以内,以避免一系列氣候災變的産生。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中國也提出了要在2030年實作碳達峰,并于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的目标。
應對海平面上升,需要全球攜手起來。
參考文獻:
(1)rebecca lindsey. climate change: global sea level. noaa. 2021.01.25.
(2)www.chinafile.com/reporting-opinion/environment/submerged?utm_source=asia+society&utm_campaign=327cf83d9f-enews_150602&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de00ad8d9d-327cf83d9f-170713053.
(3)cheng, l. j., and coauthors, 2019: 2018 continues record global ocean warmi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36(3).
(4)2020年中國海平面公報.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 2021.04.
(5)海洋防災減災專題——海平面上升. 國家海洋資訊中心. 2011.05.06.
(6)海平面上升影響脆弱區評估技術指南. hy/t 227-2018. 全國海洋标準化技術委員會. 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