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革開放40年:4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傳奇”

新華社上海6月29日電 上海,曾被外國學者稱為解讀現代中國的“一把鑰匙”。同時,上海也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改革開放走過40年曆程,如今有數十萬外籍人士常住上海,他們眼中的上海正在不斷書寫傳奇。

1984:見證“第一”

一張泛黃的營業執照見證了外資企業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一段獨特曆史。

1984年11月10日,3m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冊成立。這是改革開放後,在中國四個經濟特區之外成立的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

營業執照記載,當時這家公司的注冊地位于民生路40号。公司租用了一間幾十平方米的小工廠外加辦公室,一共十多名員工。

這一年,斯蒂芬·謝弗還是個9歲的孩童,不知道未來的某一天會出任3m大中華區總裁。兩年前,斯蒂芬來到中國,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謝思明”。他說,3m與中國改革開放的緣分“比我的資曆久遠”,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當時的公司高層就曾到訪中國,洽談合作。

改革開放40年:4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傳奇”

3m大中華區總裁謝思明。新華社記者狄春攝

更有意義的是,1984年11月10日,這張營業執照誕生當天,3m的從業人員正在與當時的上海電力局召開産品研讨會。于是從業人員們留下了這樣一張合影,照片背面寫着:“電力産品研讨會舉行與3m中國營業執照頒發于同一天。”

同樣是在1984年,在北京留學的日本學生片山和之第一次到上海。“34年過去了,如今我生活在上海,各種各樣的變化讓我大為驚歎。”已成為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的片山和之說,“我至今還記得,早期從北京到上海乘坐卧鋪列車需要15個小時,而如今同區間搭乘高鐵‘複興号’隻需4小時40分鐘。”

改革開放40年:4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傳奇”

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片山和之在上海參加文化活動。新華社記者劉穎攝

總領事館登記的資料顯示,1978年居住在上海超3個月的日本人有150人左右,至2017年這一數字已增長到約43000人。片山表示,上海距離日本很近,投資環境優良,是以衆多日企選擇在滬投資,在滬日本僑民也相應快速增多。

既是參與者、見證者,也是貢獻者、受益者

比起片山總領事,德國人安克到上海的時間稍晚,他與這座城市的緣分始于上世紀90年代後期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短期學習。

“20年前,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算是陸家嘴地區最高的地标;從陸家嘴,前往張江高科技園區途中可以看到一些空曠的區域,人非常少;但如今,浦東的大部分地區已很繁華。”安克感歎。

2006年他出任漢堡駐上海聯絡處首席代表。在工作日,他習慣乘地鐵上班。地鐵這一交通工具于上世紀90年代在上海試運作時,就曾受益于德國技術,而今上海已擁有世界上營運公裡數最長的城市地鐵網絡。

改革開放40年:4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傳奇”

德國人、漢堡駐上海聯絡處首席代表安克(左一)在上海主持推出新年集市活動。圖檔由漢堡駐上海聯絡處提供

改革開放40年,外資企業是重要參與者、見證者,也是貢獻者、受益者。40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居民消費已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更新、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重要階段。

謝思明所在的3m公司,把各種創新産品銷售到中國,其中最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有淨水器、口罩、百潔布。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改變着中國人的生活。而今企業在華業務還涉及工業安全和資料中心裝置冷卻解決方案等。

外商在華投資項目從原來的生産制造領域逐漸向現代服務業拓展。安克舉例,德視佳眼科診所2013年獲準進入中國上海開設私人診所,這是一種新型業務。

法國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總經理郭偉誠也證明,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迪士尼公司就考慮要把度假區業務引入中國内地。

“首要考量因素包括,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經濟模式的快速轉型,中等收入群體的迅速成長等。這些因素使我們相信中國市場長期發展的潛力,也是我們最終決定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他說。

資料顯示,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第一年接待遊客就超過1100萬人次。

每天都是嶄新的:新移動技術給我們驚喜

當被問及時下在上海的奇聞異事,郭偉誠、片山和之、謝思明和安克都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越來越便捷的移動互聯技術服務,涉及共享單車、手機支付、網購等等。這些在中國被廣泛應用的新移動技術,讓人們在中國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通過智能支付帶來的無現金經濟的普及程度,還有随之衍生的共享單車等各類新式服務,提供着比日本更友善的服務。”片山說。

郭偉誠驚喜地看到,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遊客忙着用手機登陸移動互聯平台,來網購門票、檢視景點排隊時長、搶快速通行證。安克在中國同僚的強烈推薦下用上了微信,還嘗試騎了共享單車。

改革開放40年:4個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傳奇”

法國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總經理郭偉誠談上海生活見聞。新華社記者狄春攝

在謝思明看來,移動支付相當友善,除了日常生活的便利,從職業的角度來說也令人振奮,“因為這是我們和客戶聯絡的新方式,對企業業務發展來說很重要。”

很多外資企業的業務直接或間接地與新移動技術有着關聯,比如3m研發的“網紅”産品手機防窺膜等。謝思明覺得,自己有幸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正在寫下的新篇章。

記者:許曉青、陳愛平、何曦悅、黃揚、任垚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