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年來國産電影中,五部不可多得的優質影片,你都看過嗎一 《心迷宮》二 《驢得水》三 《我不是藥神》四 《十二公民》 五 《親愛的》

國産電影這幾年的進步與變化是非常之大的,除去那些熱門的院線影片,其實還有很多讀者沒有聽說或者沒有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在院線上映的優質電影。小編卻覺得這些電影,絲毫不比那些票房幾十個億的所謂大片差。從電影本身的真正意義上去诠釋,從國産電影的發展和進步來看,這些電影代表着電影行業仍然有很多真正的電影人,不是為了迎合觀衆口味而拍一些低俗影片。

近年來國産電影中,五部不可多得的優質影片,你都看過嗎一 《心迷宮》二 《驢得水》三 《我不是藥神》四 《十二公民》 五 《親愛的》

導演: 忻钰坤 編劇: 忻钰坤 / 馮元良 / 魯妮凡 主演: 霍衛民 / 王笑天 / 羅芸 / 楊瑜珍 / 孫黎 / 邵勝傑 / 曹西安 / 賈緻鋼 / 朱自清 / 王梓塵 / 趙梓彤 / 賈世忠 / 袁滿 / 陳梅生 / 張景素 / 平坦 / 金子 / 張建軍

看看這些演員表,小編一個都沒聽說過。

一個極其冷門的農村罪案懸疑犯罪片,一群小編看了這麼多年電影也完全沒印象的幾線河南演員,一部投資成本一百萬左右的成本,演員參演過舞台劇電視劇,但沒上過大制作。

乍一聽,連小編心理都覺得不靠譜,怎麼這麼像前幾年流行的微電影,幾個朋友加上網紅女抗個攝影機拍點夜店小三的就号稱電影。然而小編認認真真在一個下午看完這個片子,感覺被打臉了!

該片豆瓣評分8.7分,你很難找到近年來有這麼高分的國産電影,更不必提懸疑推理這類更冷門小衆的國産片了。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話劇和舞台劇演員,當他們走到大熒幕上,是金子總會發光。樸素的演員加上場景,熟悉的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種種戲劇化的轉折和“巧合”,夾雜着黑色幽默,讓觀衆的心情時而好笑,時而帶着莫名的沉重。

一個想要掙脫父權控制的青年,在一次争執中失手殺死了同村的痞子,被迫逃亡。他沒有想過會用這樣的方式逃離安逸的生活,離開之際卻驚人的發現宿命早已将他和專制的父親緊緊連接配接在一起,走或留他都将失去一切。

一個飽受家庭暴力摧殘的留守女人,在曾經戀人的懷抱裡找到了慰藉。黑暗裡絕望的女人與情夫密謀殺夫,可當莽夫的死訊真的傳來時,情夫卻避而不見矢口否認一切。當女人又一次陷入絕望,另一個男人出現在她的生活裡,他給女人帶來的不僅僅是關心……

一個行為正直嚴格自律的老村長,精心設計着自己退休後的晚年生活。一生忠誠于信仰的他,卻在本性面前輕易地低下了頭;一個污點掉落在命運藍圖上,他竭力去擦掉污迹,卻剝開了一個黑洞,深陷其中。

整部影片看完後小編回味很久,冥冥之中也許真的存在宿命。人性之醜惡淋漓盡緻。

近年來國産電影中,五部不可多得的優質影片,你都看過嗎一 《心迷宮》二 《驢得水》三 《我不是藥神》四 《十二公民》 五 《親愛的》

個人認為這是開心麻花最好的作品目前為止。就像封面說的,開心麻花這部喜劇電影,這個笑話,你可别笑。荒誕中,我們難以說這是一部喜劇片,因為在荒誕背後,我們看到的是沉重的現實,和扭曲的病态。

一群“品行不端”卻懷揣教育夢想的大學教師,從大城市來到偏遠鄉村開辦了一所國小校。學校待遇慘淡、生活艱苦,但老師們都自得其樂,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的消息打破了安甯,因為學校有一位“驢得水老師”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擔心醜事即将敗露的時候,一個神奇天才的出現拯救了大家,然而誰能料到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該片改編自周申、劉露的同名話劇作品,講述了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教師們将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領薪水而引發的故事。2017年12月2日第十四屆廣州大學生電影節上,電影《驢得水》當選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電影。

片中有很多隐喻之處,女主角任素汐的表演更是诠釋了演員和角色靈魂合一。

近年來國産電影中,五部不可多得的優質影片,你都看過嗎一 《心迷宮》二 《驢得水》三 《我不是藥神》四 《十二公民》 五 《親愛的》

主演徐峥,去年火爆的院線大電影,據說很多保險公司包場請客戶觀看。當然,此片的意義不是讓我們買保險。

我不是藥神裡,深刻反映了一些社會問題。看病難,天價藥,有些時候,明知道自己身體出現狀況,不敢去醫院。一場大病,給一個家庭能夠帶來多大的打擊,沒有親身經曆過是難以體會的。

你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會生病?

為什麼很多慢性病人輕生,不隻是厭倦了每天枯燥無味痛苦不比的藥物治療,更多的是龐大繁瑣的賬單。對于普通人來說,當你看到自己的病,長年累月的成為了家人的拖累,當看到最親近的人,從因為親人的病從痛苦,到同情了解,經過漫長的經濟支出後,有沒有心理會想要放棄?

我們隻有希望,在生命面前,能少一些阻礙,少一些利益。

近年來國産電影中,五部不可多得的優質影片,你都看過嗎一 《心迷宮》二 《驢得水》三 《我不是藥神》四 《十二公民》 五 《親愛的》

十二公民:不是十二個人、也不是十二老百姓。而是十二個公民。

一開場案件背景是“富二代殺親身父親”除了8号所有人都認為被告人有罪。而除了這個案件本身的兩個證人的證詞以外更重要的是因為目前中國社會固有的一種思維偏見。說起富二代,人們會不自覺的貼上“不負責任”、“尋釁滋事”、“跋扈”、“不學無術”等标簽。在這一固有的思維模式下正如8号陪審員吐槽的一樣,連虛拟法庭上的被告人律師都已經在心裡認定了自己的當事人是有罪的。那麼誰還來還原一個事實真相?

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等相對,指一個國家的群眾對社會和國家治理的參與意識。

8号陪審員的一個異議引來一群人的圍攻,一句“你是不是挑事兒”道出了中國老百姓的從骨子裡的從衆心理與公民意識淡薄。有評論謂之中國版的人物怎麼看上去如此猥瑣?稍有不對就是一群人打嘴仗的鬧市,整個過程顯得雜亂而無序,哄哄的完全不是該有的讨論模式。

然何冰的一個采訪回答很是精準:“你不覺得我們的談話就是這樣的嗎?我一開始有過微網誌微信,但後來我自己又把它删掉了。你發現沒,現在中國人不在一起不太好好說話,就一個問題很難心平氣和的談20句以上,很快就變成人身攻擊了,髒話連篇。是以這個電影在中國是很有意義的,就有話好好說。”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不能有話好好說?

公民意識的淡薄是其一,深層次的是中國人的“話語權”曾經在一段時間内缺失過,而這種缺失造成的現象是當“話語權”再次抛給你的時候你不會說話了,也不懂得如何尊重和傾聽别人的說話。片子中的人物來自于社會各個階層,有的長期被漠視;有的一直被偏見和仇視;有的一味和稀泥失去了原則底線。一張桌子十二個中國人,展現的确是中國社會的衆生相。

近年來國産電影中,五部不可多得的優質影片,你都看過嗎一 《心迷宮》二 《驢得水》三 《我不是藥神》四 《十二公民》 五 《親愛的》

陳可辛最好的片子。趙薇演技裡程碑之作。催淚程度相當高,全片滿布淚點,尤其前半部分。導演很懂如何抓人心的軟處,并在關鍵時刻給你一擊。這是部很催淚的電影,卻也隻是部很催淚的電影。就像那個缺席的人販子,影片隐去所有關鍵元素,并補以溫情。尤其前後的割裂,以及過度的人文關懷。如果隻想看親情與苦難,結尾那幾分鐘真實記錄更感人。

聚焦了兒童拐賣社會現象。走失一個孩子,對一個家庭,對父母,會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不久前,海南省會書記提出的拐賣兒童一律判死刑,上了熱搜。當我們再重新把目光聚會到這一事件,很多人仍然站在道義的角度感覺誇大其詞。

在法律和倫理之間,誰是拐賣兒童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