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部厚道的電影。像很多文藝片一樣,你不要指望它節奏明快,結局精彩(甚至可以說這根本就是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這不是一部專業的電影。非科班出生的“70後”家庭婦女王淳一,在2002年為了紀念過世的父親寫下該片劇本,10年後湊了300萬花了30天,自己搗鼓出了這部影片。審查剪輯了2年後,終于勉強上映。

這是一本“70後”可以看上好幾遍的影集。其對90年代初的細節還原程度,超過了我以往見過的任何一部電影。粗粗數一下,大概有以下這些:
1、女主的老爹在拍攝兇案現場時,警察局長不斷囑咐:省着點膠卷用。
那時照相确是件大事,膠卷貴、沖洗貴,以至于公家機關都對按快門的次數斤斤計較。刑偵用的相機是鳳凰205,那曾是我的第一台相機,50mm焦距、2.8-22光圈、平視取景,在洪城大廈文體用品櫃台花了我250元。閃光燈一眼就看出來是銀燕,與我的第二個閃光燈同款。我的第一個銀燕是一個mini款,拿在手上玩還被電過,從此不敢小瞧這個6v電壓的玩意的“高壓危險”警告。(電影中的bug:表現相機對焦畫面的時候用了單反相機的“九點對焦”,而鳳凰205顯然不可能這麼進階,應該是原始的重影對焦才對。)
2、男孩子總穿寬大的衣服,8成是家長的工廠制服,這種衣服我沒少穿,以至于現在永遠封印在“着裝選擇困難症”裡出不來。
除了制服、穿的最多的就是自家做的衣服,從内衣到外套,各家的母親的總能玩出花樣來。一條牛仔褲就足以成為時尚的标志,而我卻沒有;
拉風的霹靂舞手套,故宮博物院現在就應該開始收藏了,以後刨地三尺也不一定找得到,畢竟在寸土寸金的年月,沒有人會拿這個東西陪葬吧;
至于在衛生棉之前,女性衛生用品什麼樣~~~看看這電影自然就明白了。其實我覺得把這玩意都展示一下就有點變态了,這充分暴露了導演的惡趣味。
3、90年代的文化生活也很親切。校園歌曲、青春偶像、beyond、齊秦……,多少騷動的心被喚醒,蹩腳地模仿歌手的神情自我陶醉;
電視劇前面的廣告讓女主的老爹很不滿:電視台沒個正形,看個電視劇播那麼多廣告。随後電視機裡一個戴耳機的傻x:煙霧、豔舞、一曲歌來一片情……;
《媽媽再愛我一次》普及了台灣苦情劇,留下了一首足夠傳唱三代人的《世上隻有媽媽好》。這部街談巷議的千古名劇,我竟然沒看過,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那時候非常流行的一種雜志,有着刺激的畫面、刺激的标題,不知道什麼時候消失了。我一直都很佩服那些封面的繪制者來着;
這部影片對錄像放映廳的再現真是沒sei了,以一個曾經的錄像廳售票員的良心告訴你,這個真的很“錄像廳”。隻不過早期錄像廳都是電視機,隻有豪華錄像廳才有投影,投影機足有一個櫃子那麼大,三個投射鏡每個足有碗口粗。以至于投影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個神聖的存在。現在看着剛入手的378元的led山寨投影,簡直無言以對。
至于廠裡保衛科抓放毛片的場景,我隻聽過沒見過,但是陳佩斯大人卻在春晚演過這種場景。
4、校園的生活也是那麼的熟悉。為革命而做的眼保健操早已換了說辭;
“你在課堂耽誤一分鐘,幾十個人就是幾十分鐘……”這個大概是師範教材裡要求背誦的口頭語,否則怎麼全中國的老師都會?學生插嘴把老師說暈這種事,我國小幹過,俺們姚副校長是個胖胖的婦女,代理《自然》課,被我一”糾正“,虛心接受了我這個國小生的意見,以至于第二堂課才反應過來,對我一頓狠批。可是我真的不是存心找老師的茬子,我真的一直覺得那三個字應該念”赤果果“,是以”裸蕨“應該念”果決“……;
至于體育課不用跑步的特殊女生,的确有好事的男生會向老師仔細求證:“為什麼她就特殊情況?那我還特殊情況呢!”然後體育老師憋一臉通紅,厲聲讓男生自己問去。其實也不完全是起哄,高中的男生也不見得就懂多少,“生理”兩個字簡直等同于“生殖器”。我記得國中那會午飯後無聊,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生理知識科普讀物,被同學佩服了好久,我也是一萬句說不清楚。其實那本書是說胃腸道消化拉屎之類的保健知識,決不是傳說中的“初三神書”;
至于喜歡諷刺挖苦人的老師和充滿正能量的班長,刻畫得的确不錯;
女主的老爹教她學騎車的情節喚起了我的痛苦回憶,畢竟,不摔個七葷八素流掉幾毫升捐血,就不能算是真正練習過騎自行車,我的自行車學習過程是充滿血腥和苦痛的,以至于後來我爹總是想不明白我怎麼就拿到駕照了?
5、電影中展現的一些瑣事也有很鮮明的時代印記。瓦斯罐的氣不足,就放在熱水盆裡泡一下。我一直以為是我爹的發明專利,沒想到全國群衆都在用;
到處都有黑漆漆的防空洞,傳說有民兵在裡面練習打靶,現在基本全都看不見了;
商店有兩種,私人商店和國營商店,“私人商店”的稱謂裡有愛有恨,就跟現在“網購”這個詞差不多;
點根火柴塞嘴裡吃的把戲,大概50%的70後都看過吧;
“吃飯吃半碗,才能吃得更多”的梗,我竟然記得……握草,真不愧是黃土埋了半截的人生啊;
看了女主坐自行車後的姿勢,我仔細想了想,應該有兩百年沒再看過自行車帶人的場景了。我跟皮媽處對象那會,應該是中國最後一批自行車後座帶人到處轉的動物了;
“幹屁大點活,支使整個地球的人”的确是四零、五零男人的共同特征?我以前一直以為隻有我家有這個物種,敢情七零後們的老爹都這德行;
在機關宿舍院子裡遊蕩的精神病,應該也算個時代符号吧。
等等,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他說了個什麼故事?不好意思,盡看畫面去了,我都沒怎麼關注。或者這就是本片的核心。如果你說這片子壓根就不想講故事,就是為了堆砌懷舊青春而來,我覺得也可以了解。
這部影片也許根本就沒打算講一個很完整的故事,他就是第二部《陽光燦爛的日子》,所要表達的隻是某種情緒,某些感慨,一些絮絮叨叨一大堆,懂的人自然就懂,不懂的人覺得很羅嗦的東西。就好像本篇讀後感一樣。
最後補充一個本片結尾情節的小貼士:這部電影第一次審查是沒有過關的,因為他描寫了趙飛同學在警察局意外死亡,女主随後卻收到了海南的明信片。這影射了趙飛是一個“呼格”式的受害者。如果是這樣的結局,帶一點悲涼收場,作為文藝片似乎也可以了解。但是經過改良,公映的劇情被修改成了趙飛無罪釋放,案情在24年後真相大白。買票的觀衆此時是可以有一點憤怒的,感覺白白被耍了1個半小時。
至于案子的兇手究竟是誰?不重要。那個時候有很多引起轟動的大案最後都是不了了之的。去年公布的一個案件,我記得就是幾十年前發生的。如果非要推定一個兇手,那麼想想誰的工作跟刀有關系?誰有一個女助手,而後來卻沒有了?……
片中女主父親的一句定義耳熟能詳:“你們這些人沒有吃過什麼苦,都是在蜜罐裡長大的。”是以這就是七零後們有點膩、有點惡心的原因吧!
關于該片的電影視訊剪輯與完整無水印截圖,請浏覽個人部落格:chenhui.0791.net
what’s in the darkness 2016 4k 2160p web-dl x264 aac
◎譯 名 黑處有什麼
◎片 名 what’s in the darkness
◎年 代 2016
◎上映日期 2016-10-14(中國大陸) / 2015-07-23(first青年電影展)
◎國 家 中國大陸
◎類 别 劇情 / 懸疑 / 犯罪
◎語 言 漢語國語
◎字 幕 中文 / 英文
◎imdb評分 6.7/10 from 57 user
◎imdb連結 http://www.imdb.com/title/tt5131124/
◎檔案格式 x264 + aac
◎視訊尺寸 3840 x 1608
◎檔案大小 1cd 4.09g
◎片 長 1h 44 mn
◎導 演 王一淳 yichun wang
◎主 演 蘇曉彤 xiaotong su 曲靖
陸琦蔚 qiwei lu 張雪
郭笑 xiao guo 曲志誠
蔣雪鳴 xueming jiang 趙飛
周奎 kui zhou 張樹林
吳珏瑾 yuejin wu 班主任
仁龍 long ren 教導主任
劉傑毅 robin 蔣四兒
劉丹 dan liu 曲靖媽媽
賈緻鋼 zhigang jia 趙飛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