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當百宜:“拐九”二渡 山鄉新變

作者:俯視世界

【編者按】

我們黨的百年曆史,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曆史,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曆史。

當年紅軍在貴州期間,沿途打土豪、開倉放糧、救濟貧苦群衆,赢得了“幹人”(意為貧窮的人)的信任。老百姓獻門闆、砍毛竹、搭浮橋、架木橋,幫助紅軍兩渡烏江、四渡赤水,為紅軍帶路、送情報、擡擔架,積極參加紅軍……

雖然硝煙已經散去87年,但當年留下的軍民魚水情、紅色革命故事還在代代流傳,并不斷激勵着後人前行奮進。為充分挖掘用好貴州的紅色資源,進一步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多彩貴州網特推出“‘紅軍橋’上看巨變”系列報道。

本網記者 文/孫凱 陳曉雪 彭典 張鴻傑 圖/陳曉雪

視訊加載中...

在貴陽市烏當區百宜鎮的拐九村,有個地名叫宋家渡,這裡地處南明河下遊,位于烏當、龍裡、開陽三地交界處,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站在渡口旁,拐九村村支書江美富向記者講述了86年前當地父老鄉親幫助紅軍渡河的故事。

烏當百宜:“拐九”二渡 山鄉新變

烏當區百宜鎮拐九村宋家渡

1935年“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先後取得了四渡赤水河、奪取婁山關、再占遵義城的勝利,計劃實施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威逼昆明的戰略。4月3日,中央紅軍分成左右兩路大軍進入烏當區境内。4月4日,右路軍紅三軍團進入百宜境内的紅旗、沙壩、百宜等村寨宿營。4月5日,紅三軍團在彭德懷的指揮下,打響了百宜阻擊戰,狠狠打擊了國民黨中央軍92師,整個戰鬥長達6小時,敵人損失慘重。

4月5日晚,中央紅軍主力部隊行軍至拐九村,在宋家渡搭浮橋過南明河,準備進入龍裡縣洗馬地區。

中央紅軍來到宋家渡時,寬闊的大河邊隻有一艘小木船。

一支幾千人的隊伍,馬匹、彈藥辎重繁多,何以渡河?

“村裡的百姓把自己家裡的樓梯、木桌、門闆及木材等扛到大河邊,軍民聯手搭建浮橋。在老百姓支援下,紅軍很快順利渡河,老百姓則立即拆橋。”江美富告訴記者,次日傍晚,當國民黨中央軍追到宋家渡時,浮橋早已杳無蹤迹。匪軍無可奈何,隻能朝着空闊的河面放了一陣亂槍。

烏當百宜:“拐九”二渡 山鄉新變

拐九村村支書江美富現場講述那段紅色曆史

在老百姓的幫助下,中央紅軍主力部隊得以順利進軍龍裡縣洗馬地區。

“當時是百宜鎮拐九村關翁寨的村民張文英主動給紅軍帶路,預備從烏當拐九村宋家渡抄近路前往龍裡縣洗馬河。”江美富介紹說。

據了解,當年中央紅軍在烏當區期間,途經羊昌、新場、百宜、下壩、偏坡和永樂6個鄉鎮的120多個村寨,各支隊伍曆時前後6天,行程約60公裡。随即穿越湘黔公路,由花溪、惠水轉道雲南方向。

“據不完全統計,烏當區轄地有100餘人為中央紅軍當過向導,18名貧苦農民子弟參加了紅軍隊伍。因傷病掉隊的紅軍失散人員30餘人在群衆的掩護下,不僅在敵人的搜捕下得以生存,還向人民群衆宣傳革命道理,成為革命的火種。”烏當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楊志華說。

烏當百宜:“拐九”二渡 山鄉新變

當年紅軍路過百宜鎮行軍之路

繼中央紅軍在拐九村渡河後,1936年1月,紅二、六軍團行軍至拐九村渡河。

1936年1月20日,紅二、紅六軍團在向西轉移途中接到中央軍委訓示,要求紅二、紅六軍團“應以佯攻貴陽之勢,速轉黔大畢地區,依靠群衆、地形均可作根據地。”随後,紅二、紅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下,分兵兩路進逼貴陽,于1月底經過烏當區轄地。

1月29日淩晨,紅六軍團分成兩支隊伍,一支走龍裡縣境貓洞一線前往烏當區百宜,一支渡過順岩河經開陽縣龍崗鎮一線進入烏當區百宜。

“1月30日,兩支部隊迅速在烏當集結,再次形成佯攻貴陽之勢,震驚了守防貴陽的敵軍,迫使駐紮在貴陽以西及烏江口岸的重兵23師與99師緊急向貴陽收縮。”楊志華說,這正中了紅軍“佯攻貴陽、調虎離山、西進黔大畢”的戰略“圈套”。兩路軍會合後,随即攻占修文縣城、搶渡鴨池河,揮師向黔西、大方、畢節地區進軍,繼而揮師北上。

據楊志華介紹,紅二、六軍團過烏當區期間,途經偏坡、下壩、百宜、羊昌、新場、新堡、水田7個鄉鎮近200個村寨,前後2天,行程約40公裡。

烏當百宜:“拐九”二渡 山鄉新變

拐九村宋家渡渡口

如今在百宜鎮,雖已看不見紅軍戰鬥的足迹,但是紅軍的精神和故事,仍然在百宜鎮廣為流傳。宋家渡和百宜紅軍烈士陵園,也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來自各地的遊客來這裡瞻仰革命烈士、重走長征路,用腳步丈量當年紅軍走過的征途。

昨日的曆史,照亮今天的道路。百宜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新的時代征程中嶄露頭角。

近年來,百宜鎮保護好紅色遺址、傳承好紅色基因,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新标杆,依托“五彩農業”和新興高效農業産業,将龍頭企業、合作社、個體經營戶及農戶串聯起來,将農業觀光、農事體驗、農家飯菜、農家民宿串聯起來,将紅色文化、布依文化、屯堡文化串聯起來,打造獨具特色的“一條龍”旅遊消費鍊。

百宜鎮副鎮長方操介紹說,百宜鎮還種植了猕猴桃、脆紅李、黃金梨等特色水果,保障老百姓利益的同時,也為他們增收緻富添了一條路子。

一審:朱一姝

二審:王滢漁

三審:彭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