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鬼子”專業戶現在的人都會想到矢野浩二,然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有一個更為厲害的“鬼子”專業戶,那就是方化。
方化這個演了一輩子戲,晚年卻拒絕看病的老戲骨,真的值得大家銘記。

方化出生于1925年,那個年代剛好是戰亂年代,而他又出生在曾經被殖民地的遼甯,是以他會說日語。戰争勝利後,方化因為硬朗的長相被人推薦去當話劇演員。
接觸話劇的方化也漸漸愛上了話劇表演,他放棄了經商的念頭,一心撲在話劇上。22歲的時候,方化被著名導演金山一眼選中,參演他的電影《松花江上》。
在這部劇裡,方化飾演的是一個好色又邪惡的日本人,為了紀念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方化把原來的名字改掉,用了方化這個藝名。
在這部電影中,方化的壞人角色塑造得實在太成功了,以至于此後的電影角色多是飾演壞人,加上方化小時候學過日語,越來越多的同類角色找到了他。
1948年在《哈爾濱之夜》裡,方化第一次飾演日本“鬼子”,精湛的演技折服了觀衆,方化還被派去解放區進行政治學習。
方化所在的長春電影制片廠實力雄厚,1955年承接了《平原遊擊隊》的出品工作。
方化再一次被委以重任,被指定飾演日本憲兵隊長松井,拍戲的導演都經曆過真實的遊擊戰,方化起初表演上眼神不夠惡毒,最後經過努力诠釋方化把一個惱羞成怒、兇狠殘暴的侵華“鬼子”演繹得淋漓盡緻,以至于觀衆誤以為他是真的“鬼子”。
這部電影的熱播也讓方化更加出名,憑借這個角色方化還拿到了建國後文化部影片的最佳表演獎。
在那個大熒幕剛起步的年代,方化甚至成了熒幕上的“鬼子”專業戶,電影《甲午風雲》中方化再一次飾演日本官兵伊東佑亨。
1974年時隔20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決定重拍《平原遊擊隊》,在松井這個角色的選角上導演組篩選了很多人,都不滿意,他們一緻認為誰都無法突破方化的塑造。是以,導演組決定邀請方化再一次出演松井。
這一次,方化依舊沒有讓衆人失望,當時已經50歲的他飾演的日本“鬼子”印象再一次深入人心,哪怕現在去看方化的演技依舊令觀衆所驚歎。
因為方化塑造了太多這樣的角色,他也被稱為“鬼子”專業戶。演得像是一回事,更多的是要演出那種殘暴和狠厲,方化做到了。
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舞台,無論什麼角色都無怨無悔,被認為是最好的壞人。
1994年69歲的方化因病去世,就在之前他還應邀出演了姜文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
在這個電影中方化飾演的是一位老将軍,雖然隻有短短幾分鐘,他卻十分心滿意足,畢竟塑造了那麼多“鬼子”形象,方化還是想演一些為人民服務的好人。
生在舊社會的方化深知新中國的來之不易也感念這份好,自己也沒什麼可回饋的,那做好自己演員的本職工作,是以拍戲時候他從來不挑角色,不論角色大小都認真對待。
因為在他看來演藝工作者更多的是服務社會,方化從心裡也紮根了為人民謀福祉的念頭。
也正因為有這樣為大家服務的意識,是以晚年患病期間,他還多次拒絕做無意義的治療,深知自己病情的方化把生死看得很平淡。
即使是在病危的時候,方化也堅決拒絕使用好藥,無論家人如何勸說,方化都不聽,他堅決表示不能浪費醫藥。
昏迷中醒來的時候,方化看到自己輸的液,都會将針頭拔掉。他覺得自己馬上就不行了,再多的治療也隻是浪費國家的資源。
這個老戲骨即使面臨死亡,也把精力和關注放在家庭和國家上。他教育子女要講究和睦,熱愛國家,多做貢獻。
女兒也曾經表示方化雖然演了一輩子日本“鬼子”,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好人。
方化是值得尊敬的,他有着老一輩演藝工作者身上的堅韌和信念。他們經曆過戰火,用話劇用舞台去喚醒群眾,他們心系人民熱愛國家,從來不以老戲骨自居,他們淡泊名利,舍不得浪費一點東西。
拒絕醫治也是他自己最後的心願,這樣的老戲骨也是姜文由衷欽佩的偶像。起初拍戲時,姜文當機立斷就要邀請方化出演老将軍還開出了高價片酬,但是方化卻分文未要。
不僅如此,20多歲就投身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方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成為優秀的演員。
雖然他的子女最後沒有一人當了演員,但是他的兒子方志丹卻投身影視行業,成了一名成功的制片人兼導演。
方化鼓勵兒子參軍報國,當過文藝兵的方志丹對于影視行業有了濃厚的興趣,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北漂之路。父親方化并沒有給他提供任何幫助,方志丹也沒有因為父親的名聲而博人眼球。
拍攝電視劇《毒蠍王》時,也是方志丹和父親方化的唯一一次合作,一個是制片人,一個是劇中的大反派。
當時方化雖然六十多歲了,依舊是劇組裡最先到的那一個。他的這種敬業精神也感動了兒子,讓他在日後的工作中更加勤懇自律。
方志丹從小看父親方化的電影作品,也萌生了長大當話劇演員的夢想,但是事與願違,他最後從事了制片工作,三十多年來方志丹偶爾也會客串角色,或是擔任導演。
他還曾應邀在《電影傳奇》裡飾演松井,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圓了小時候的夢,诠釋了父親方化曾經的經典角色。
方志丹在影視行業裡依舊低調而又努力,他作為制片人和郭寶昌導演一起合作的電視劇《大宅門》開創了中國影視行業的高峰,高收視率的同時也取得了高口碑。
此外,因為陪伴父親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時方志丹也和姜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此後的作品上兩人更是多次強強聯手。
《讓子彈飛》中方志丹不僅擔任制片主任還是劇組的副導演,協助姜文進行拍攝和排程。
最終這部極具深意的諷刺電影取得6億多的高票房,還提名香港金像獎,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
此後方志丹還和姜文合作了《一步之遙》,也取得了不錯的口碑。作為制片人的方志丹深知電影拍攝的不容易,但是他也深受父親的影響,熱愛着影視行業,熱愛電影,做不成演員就做一名優秀的制片主任,一名優秀的電影導演。
如今方志丹依舊在行業裡發光發熱,給觀衆創作更多優質的作品,讓父親方化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斯人已逝,如今很少有人在看抗日劇的時候想起上世紀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鬼子”專業戶方化。
他诠釋的日本士兵才是最接近于曆史和現實的,他的演繹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上乘的。
就是這樣一位樸實而又時刻想着國家的老戲骨是值得我們銘記的。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兒子也有所作為,成為一名優秀的制片人。
虎父無犬子,方化和方志丹讓我們看到了兩代電影人的堅守與努力,看到了一群默默奉獻的耕耘者。
不要過分去講究,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得起人民觀衆,愛國愛家,奉獻青春,無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