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全國文明城區建立工作,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共建力量,徐彙區充分發揮政府、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合力作用,積極搭建“社會大課堂”綜合實踐育人平台,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虹梅街道2021年“小小規劃師”項目以校内理論學習與社群實踐緊密結合為鮮明特色,小朋友們在學校學習規劃基礎知識,而後在虹梅街道進行社群規劃調研。在目前教育“雙減”的背景下,該項目是上海市漕河泾新興技術開發區實驗國小與虹梅街道之間深度關聯合作的創新之舉。
相信此次活動作為優質學校綜合素養與社會實踐創新課堂,将成為學校探究性學習課程的特色内容與有益補充。
在2個月的時間内,每周向學生提供包括:社會調研、規劃設計、财商、營建和社群導賞等5大主題的特色課程,當中将穿插若幹次社群實踐活動。
<b>part1 校内理論篇</b>
9月3日下午,在漕實小4樓階梯教室,小小規劃師活動宣布開營。虹梅街道副調研員沙有成,漕實小書記、校長吳洪雁,虹梅街道自治辦主任郭春潮,四葉草堂聯合創始人魏閩博士,四葉草堂運維負責人劉璟和21位小朋友參加開營儀式。
吳校長緻辭宣布活動正式開營,并祝福小朋友可以在活動中收獲滿滿的快樂與知識。
吳校長、郭主任、魏博士和劉理事一一為4位學生代表發放活動所需物料。心中知識滿滿,手上工具已齊,小朋友們對活動充滿了期待!
什麼是“城市規劃”?“社群花園”是什麼意思?或許很多小朋友都還不太清楚這些内容,但我們有專業人士的講解~
魏博士生動詳細地為小朋友們分享了城市的發展史及其功能,着重講解了城市中生态系統元素,可愛的動物、植物極大地吸引了小朋友的好奇心。
<b>part2 規劃調研篇</b>
小小規劃師們在古美社群是如何調研的呢?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更好建設兒童友好社群,活動的第一彈,就帶領小朋友進行社群實地調研,遍訪小區内外的社群花園。腳下有泥土,額頭流着汗,才能繪出最好的藍圖。
學會識圖是小小規劃師們的一項必備技能,“小朋友們你家住在哪裡?”“社群裡有幾個花園?”“分布在哪裡呢?”
9月4日下午,小朋友在劉悅來教授的引導下,念念有詞着“上北下南 左西右東”“找好參考物”,認真地在大地圖上标記了自己家的位置,形成了基礎識圖的一些空間概念。
在古三居委主任張琦的帶領下,帶上小區地圖。小朋友開始了社群花園調研之旅,一路走訪滿眼都是風景。
每到一處,小小規劃師們或趴在木凳,或伏于地上。
對着地圖“指點江山”,勾畫出行進路線。
探訪了園藝達人爺爺的秘密花園,小朋友們驚喜地發現,小區原來不是隻有大象花園,竟還有這樣的景色!
小區樓下花園是兒童的樂園,在這裡度過與父母夥伴的歡樂時光,花園的大樹、土地或許藏有小朋友們成長的小秘密。
社群花園的實地規劃調研,讓孩子們更加深入了解身邊的美景。
少年的身影在花園裡喧鬧,花園裡的綠樹百花也等待着,小朋友奇思妙想的設計方案。
在一年年的互相伴随中,花兒與少年都見證了彼此的成長。我們的小小規劃師們,也正在為建立兒童們友好環境而不斷努力踐行着。
【來源:徐彙文明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