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失控的陪審團》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發行的劇情片,由加裡·弗萊德執導,約翰·庫薩克、達斯汀·霍夫曼、吉恩·哈克曼、蕾切爾·薇姿主演,于2003年10月1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改編自約翰·格裡森姆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一起震驚全國的槍殺案審判中,陪審員之一的尼克與場外的瑪麗兩人控制着12名陪審員投票結果的故事。

劇情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素來無往不勝的大律師藍金·芬奇(吉恩·哈克曼飾)受雇接手一樁民事訴訟,很多人不了解一向愛惜自己聲譽的藍金為什麼願意做這個案件的首席律師,畢竟,在外界看來,這個案子對于被告——一家軍火商來講已經退無可退,敗北隻是遲早的事情。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事件起因很簡單,一個男人被一名持槍者在自己的辦公室槍殺,他的妻子向地方法庭提出訴訟請求,她覺得殺人者固然罪不可赦,但是兇器的提供者和殘忍的元兇一樣令人發指,為了其他人的安全考慮,避免再有人因為槍支的濫用而死于非命,被害者的遺孀決定向軍火商發難,索賠更是震驚全美。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受害人的不幸遭遇以及這一突現社會問題的案件吸引了大衆的眼球,也博得了很多民間的聲援,新奧爾良一時間成為了全美國矚目的焦點。槍支泛濫問題的急待解決,讓衆多社會團體和群眾紛紛想以此為契機徹底解決掉這塊心頭的頑疾。面對輿論的巨大壓力,軍火供應商也不想坐以待斃,這也是軍火公司和藍金之間各取所需的關鍵所在。為了能夠打赢官司,藍金不惜一切手段,是以他決定從根本入手,目标就是決定結案關鍵的陪審團。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藍金知道,再自圓其說的庭堂陳詞也難以打動陪審員們既定的思維方式,是以不如直擊要害,了解每一個人底細,從本質上收買這些人。就在當地一所廢舊的倉庫裡,藍金和他的律師團組成了一個分析小組,他們需要掌握陪審員們的一切,分析這些人對于各種利害關系的反應,以便在開庭的時候一舉攻下所有人精神和物質防線,可是問題也随之出現,其中一名叫做尼克·伊斯特(約翰·庫薩克飾)的陪審員行動神秘,幾乎沒有什麼過往的記錄,惟一的線索便是他有個叫瑪麗(蕾切爾·維茨飾)的女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微不足道的細節最後會撼動本來貌似穩固,實則脆弱不堪的司法律制。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與此同時,原告也請來了一向為人謙遜正直,頗有南方貴族氣質的律師文道·魯爾(達斯汀·霍夫曼飾)為其辯護,一場徘徊于良心與金錢之間的較量即将開始,這裡隐藏着人性對物欲的貪念、對内心的責備、對腐敗的誡歎,而影片的結局非常好萊塢--正義戰勝了邪惡。

電影中的法律問題分析

陪審團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數的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決定嫌犯是否起訴、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國法律規定,每個成年美國公民都有擔任陪審員的義務。但是不滿21歲、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曉英語及聽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沒有資格充當陪審員。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關于

美國陪審團制度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從表面上來看,似乎隻要是案發地法院的管區之内,年滿十八歲以上的美國公民,都可以當陪審員,但實際上并非那麼簡單。

首先是與案子有關的人員,包括與原告或被告有關聯的人不得入選。初選陪審團時,法官為了公正,使建立的陪審團能夠真正代表最普遍意義上的人民,他的選擇會從選舉站的投票名單或者電話号碼本上随機選擇。曾經轟動一時的辛普森一案,陪審團的初選共選出了三百零四名候選人,這是因為初選之後,還有一次嚴格的篩選,主要是剔除一些由于環境和經曆所造成的有心理傾向的候選人,避免可能造成的不公正判斷。

除了法官的審查,陪審員候選人還要接受辯方律師和檢方的審查,他們對陪審員候選人都有否決權。另外,雙方的律師團都隻有否決權,任何一名入選的陪審員都必須同時得到雙方的認可。

最終所需要的隻是12名陪審員和12名候補陪審員。自始至終,候補陪審員是和正式的陪審員一起參加法庭的審理活動的。每當一名陪審員因故離開,就有一名候補的頂上。一旦候補的全部頂完,再有人必須退出的話,審判就可能由于陪審團的人數不足而宣告失敗,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一般的案子,陪審員通常是可以回家的。但是,如果案子引起轟動,就必須隔離他們。這樣,他們所得到的全部資訊,就是法庭上被允許呈堂的證據,在判斷時不會受到新聞界的推測和不合法證據的影響。自從陪審員宣誓就任之後,他們所能知道的資訊遠遠少于一般的公衆。他們被允許知道的東西隻限于法官判定可以讓他們聽到和看到的東西。陪審員不可以看報紙,不可以看電視新聞,是以那些庭外發生的事情,比如辯護律師舉行的記者招待會,被害者家屬的聲明等等,他們都一無所知。

陪審員在這一段時間裡,上食品店買吃的,都有法警跟着,以保證他們不與外界接觸。在整個案子結束并移交給他們決定之前,陪審員不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論案情。總之,一切都為了使他們不受到各界的情緒和非證據的影響,以維持公正的判決。可以說,在這一段時間裡,陪審員的自由度比該案的嫌疑犯還要小。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對美國的陪審團制度,争議也很多。它在美國的司法制度中看上去是最薄弱的一個環節。陪審員随機抽樣,來的人五花八門,人種膚色各異,有業無業不論,知識文化不論。在美國,最強大的就是法律隊伍了,為什麼偏偏要找一幫“外行”來做“法官之上的法官”呢?在美國,所有了解贊同這個制度的人,從來不認為它是一個完美的制度,隻是找不到一個比它更好的制度罷了。這正像美國人有時候開玩笑的說法:如果你不把陪審團制度和其它國家的制度相比的話,它真是糟透了。美國的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就認為,陪審團制度在維護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選舉權還要重要。

固然,陪審團制度是有明顯的弱點,所有的“法治”都會有“人治”的困惑,最初的立法、審理、最終的判定,都有“人”的參與。陪審團制度設計立論認為,如果一切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的話,一般常人的智力就足以判斷。美國人之是以堅持用陪審團制度,就是因為陪審員是最不受任何人操縱控制的。

陪審員獨立于政府之外,獨立于司法系統之外,獨立于任何政治勢力之外。他們的判斷,就是一般群眾放在法律對陪審團的規定之下都會做出的判斷。他們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法庭為他們保密,使他們沒有心理負擔。他們隻要自己不想出頭露面,可以永遠不被周圍的人知道自己的角色。當然,這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這個社會是自由的,普通群眾是不受任何控制的。

經典台詞

周末宅影視|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失控的陪審團》

我不左右他人,隻防止你作弊。

———— 尼克·伊斯特

影評

喵星上的蔥 | 被操控的正義

陪審團的判斷很容易被操控。正如電影中所說的,參與組成公民陪審團的都是普通人,在美國的法律之中,法律工作者是不允許參加陪審團的,這就導緻陪審團并不是一群沒有喜怒哀樂的神,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隻要利用好了這一點,就很容易達到被操控的結果。有一部電影叫做《十二怒漢》,一位少年被判定殺害自己的繼父,十二位來自不同環境不同身份且素不相識的人被召集在一起作為陪審團來裁定那位少年是否有罪。一開始的證據很充分,十二人中十一人都投票決定他有罪,隻有一人投了反對票,但是在那個時代,陪審團的判斷要求全體一緻通過的,投了反對票的人講述了自己心中的疑慮,引發每一個人對自己内心深處良心的思考,最終查出了事實真相,拯救了那名少年的生命。在這部電影中,每一位陪審團成員身上最平凡的部分都被發掘出來并提升到人性的高度,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也是我們願意看到的。但是電影畢竟隻是電影,在實際操作之中,利用這一點或許容易被操作出一個正義的結果,但更容易被操作得到某個利益集團所願意看到的結果,這是不可回避的現實。

是也不是 | 人性煉獄

吉恩哈克曼和達斯汀霍夫曼分别飾演了兩大辯控方律師,前者深黯人性,懂得摸清陪審團的脾氣就是勝利砝碼的道理,而後者,則是傳統道德與司法公正的捍衛者,堅守陣線不肯妥協。兩大演技派替影片增色不少,充當了合格的綠葉,他們最激烈的對手戲發生在洗手間,這場質問與狡辯的交鋒被拍得猶其煸情,演員的發揮也無可挑剔。約翰庫薩克是本片的靈魂人物,演技純熟,身上的經典驚悚意味,同樣令人驚羨。

影片最精彩的一句台詞是:“别再相信律師可以左右一切的鬼話,現實情況是得陪審團者得天下”。正是這種直面現實的理性賦予了影片令人窒息的冷靜氛圍。沒有力挽狂瀾的救世主,也沒有黑白分明的界限,一場索賠的官司像是一把鋒利的刀片,劃破了現實的遮羞布,讓法律的脆弱不堪與所有金錢滋生的貪欲一起曝光。

laluna | 制度中的人性和複仇

建議大家在看這部片之前先了解一下美國的陪審制度,比如說陪審員的挑選,判決程式,否則可能會在欣賞途中有看不懂或覺得太誇張的地方。電影裡面對于陪審員的制度是比較忠實的再現的,确實在美國法律中,掌握着最後決定權的是那些從普通人中選出來的陪審員,是以在雙方律師選擇的時候就會非常謹慎,會考慮到這些人的政治,宗教,道德思維上,是不是會容易作出對自己一方不利的決定。而且要求是12個人一緻通過才能判定是有罪還是無罪,為了一件案子12個陌生人被關在旅店了幾個星期的情況不是少見,是以在這種情況下,其中要是有一個人是出于其它目的而故意影響其它人的話,确實是有可能影響判決結果的。

關注“中國審判”微信公衆号,擷取更多精彩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