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片用上等糯米、核桃仁、川白糖、蜜玫瑰等原料,精制加工而成,是重慶市合川區地方名産之一。特點為粉質細潤,綿軟,片薄,撕開似“喬牌”卷裹不爛,色潔白,味香甜,突出濃郁的桃仁,玫瑰香味。以合川桃片最出名,1917年曾在巴拿馬博展會上,獲巴拿馬金質獎。

選料
選大粒 糯米,用羅篩掉雜質和碎米,用50~60℃的熱水淘洗約10分鐘,撈起瀝去水分後,加蓋捂20分鐘即可攤開待用。
炒米
将捂好的 糯米,以油制過的河砂拌炒,火勢要旺,每鍋炒米1公斤,要求炒到糯米“跑面”時,快鏟起鍋,用羅篩去砂子即可。
磨粉與回粉
将炒制的 糯米用電磨磨成細粉,以90~100眼篩過篩。篩出的稱為“火粉”,将“火粉”置于晾席上攤開吸水回潮,時間在3天以上,直到手捏粉子成團,不散垮即為回粉。夏季用回粉需加微火炒熟,冷卻後方可使用。
制攪糖
川白糖加水,按10∶3的比例放入鍋裡溶化煮沸後,以蛋清或 豆漿提純,除去雜質、糖泡子,加 饴糖(數量為川白糖的5%)繼續熬制,夏季熬至130℃左右,冬季熬至120℃左右,将糖水滴入冷水中能“成團”時,即起鍋。起鍋後邊下化油邊攪拌,直至 糖油充分混合翻砂後,置于案闆上冷卻,用擀筒擀散成細糖粉,過篩後即可使用。
制漿桃仁
精造漂白的核桃仁,切碎過篩,選出顆粒均勻的碎桃仁,以提糖水漿制,加蜜玫瑰、川白糖拌勻即可。
拌合與裝盆
将回粉與攪糖充分揉合後,分3層裝盆,以1/3裝底、面層,以2/3拌合漿桃仁放中層,3層都要使用“銅境”走平,最後捶緊,走平。
炖糕
将裝盆的糕坯置于熱水鍋裡搭氣,水溫50~60℃,時間2~3分鐘,即可起鍋靜置回潮,到次日糕質綿軟緊密時,即可切片。
切片包裝
将炖好的糕坯倒出,用機器切片。
椒鹽桃片制作方法
1.制炒熟 糯米粉:糯米經淘洗後放置一定時間吸水脹潤,将白砂入鍋炒至180~200℃後加入吸水糯米炒熟。出鍋後去除白砂,用粉碎機粉碎成末,用100目以上篩子過篩,再經過吸濕而成。
2.潮糖制作:将 綿白糖或白砂糖粉加5%左右水分,和适量的植物油或動物油,充分攪拌,放在容器内靜置若幹天,使部分糖分子因吸水而得到溶解,即成潮糖。
3.面團調制:将吸濕後的 糯米粉與潮糖拌勻,用擀筒碾擀二遍,刮刀鏟松堆積,再用雙手掌用力按擦二遍,要擦得細膩柔綿,用粗篩篩出糕料,或用機器擦粉過篩。
4.成型:先将1/5的糕料入燙爐制面,再将3/5的糕料和去澀核桃仁拌入饴糖及芝麻屑,入燙爐鋪平按實,最後将1/5的糕料入燙爐制底,用工具揿實,要求平整,厚薄均勻,開條待炖。
5.炖糕:水溫80℃,條糕坯連燙爐放在置有蒸架的鍋裡,隔水蒸約4分鐘,面、底均呈玉色,刀縫有裂縫時即成熟。
6.回汽:将蒸過的糕坯有間距地側放在回汽闆上,略回冷卻,再放回鍋内加蓋回汽。
7.靜置:回過汽的糕坯正面拍上一層澱粉,側立排入糕箱内,上面鋪上蒸熟的小麥粉,使糕壞與外界空氣基本隔絕,放置一晝夜後,讓其緩慢冷卻。
8. 切糕:用切糕機或手工切成均勻的薄片,但糕片間不脫離。
9. 烘糕:糕片攤排在烤盤内,經230℃左右的爐溫烘烤約5分鐘出爐。
10.包裝:出爐收糕後趁熱包裝,然後進行冷卻,并裝入密封盒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