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預虧6000萬至9000萬,“深坑”裡的貝瑞基因該如何自救

作者:中國科技新聞網

中國科技新聞網11月5日訊(王琳 李欣)曾經的“基因測序第一股”,如今正深陷業績下滑深坑。

近日,貝瑞基因(000710.sz)披露2021年三季報,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1.12億元,同比增長2.27%;淨利潤0.28億元,同比下滑81.41%。同時其披露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營業收入14億元至16億元,同比增長-9.11%至3.87%;淨利潤虧損0.6億元至0.9億元,同比下滑128%至143%。至此,貝瑞基因已連續兩年淨利潤大幅下滑。

2021年預虧6000萬至9000萬,“深坑”裡的貝瑞基因該如何自救

(中國科技新聞網整理 資料來源:貝瑞基因财報及公告)

自去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少基因檢測公司從中獲益,但是貝瑞基因似乎并沒有把握住時機,并且由于疫情影響,醫院診療人數恢複較慢,主營業務營收持續下滑,整體業績一蹶不振,與其他基因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相比,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醫學檢測業績大幅下滑 未來市場有待開拓

貝瑞基因成立于2010年5月,并于2017年8月借殼天興儀表完成上市。目前主營業務為以高通量測序技術為基礎的基因檢測服務和裝置、試劑銷售,覆寫範圍包括生育健康領域、遺傳病檢測、惡性良性腫瘤學領域等全生命周期臨床需求。目前以無創産前檢測(nipt)為支撐的醫學檢測服務成為其重要的收入來源。

2021年預虧6000萬至9000萬,“深坑”裡的貝瑞基因該如何自救

(中國科技新聞網整理 資料來源:貝瑞基因财報)

關于2020年、2021年度業績的下滑,貝瑞基因均提到新冠疫情的持續性影響,醫院診療人數恢複較慢,導緻公司醫學檢測類服務收入增速下降。然而中國科技新聞網發現,早在2019年,貝瑞基因的醫學檢測服務收入已出現大幅下降。

根據曆年年報資料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貝瑞基因醫學檢測服務收入分别為6.44億元、5.98億元和2.65億元,分别同比下降16.12%、7.13%和21.96%,其中2019年降幅超過疫情盛行的2020年,但貝瑞基因并未在2019年年報中透露下降原因。

實際上,貝瑞基因是最早将nipt引入國内市場,并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企業,距今已經有十餘年的曆史。然而随着國家對基因測序行業的監管加強,以及國内基因公司技術的發展成熟,貝瑞基因的先發優勢已經不那麼明顯。目前市場上,貝瑞基因與華大基因形成“雙寡頭”格局,各占約30%的份額。

從資料上可以發現,華大基因近兩年在生育健康檢測相關業務方面,雖營收增速放緩,但并未出現大幅下滑。年報資料顯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華大基因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營業收入分别為11.76億元、11.78億元和6.24億元,分别同比增長11.56%、0.12%和9.92%。

另外,就檢測樣本量而言,華大基因已經遠遠超過貝瑞基因,截至2020年末,華大基因nipt檢測樣本量累計超過840萬例,而今年9月貝瑞基因釋出的公告中透露其檢測量僅超過500萬人次。

由于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如何提高市場滲透率成為發展關鍵因素。在國家層面,近年來陸續出台多項政策指引來規範出生缺陷防控及産前篩查和診斷,使國家對nipt的監管從無序到有序,越來越多的省份将nipt納入醫保,在促進行業整體滲透率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今年9月,貝瑞基因釋出公告表示,其“貝比安無創dna産前檢測”(即nipt)首次納入北京市醫保支付範疇,将對其nipt檢測項目增量産生積極影響,提升經營業績。據了解,目前在北京nipt市場,貝瑞基因占絕對優勢,然而,北京出生人口在全國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一,本次納入北京醫保對于貝瑞基因整體業績的影響還有待市場考量。

此外,華大基因在全國性民生項目開拓方面早有布局,其通過與政府合作開展類似“帶量采購”模式的民生項目(包括nipt等多種檢測),不僅價格低廉,而且更有利地進行了市場擴充。截止2020年末,相關民生項目已覆寫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篩查人次已累計達到1100餘萬人次。加之此前華大基因nipt産品已率先被納入天津、深圳等地醫保,貝瑞基因在這些省市的市場拓展,或将遇到不少挑戰。

對此,貝瑞基因向中國科技新聞網表示,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産品進入各地醫療機構采購目錄的各項工作,積極配合政府出生缺陷防治體系的建設,目前也已啟動部分區域的民生項目,促進市場開拓。同時,目前公司nipt plus、cnv-seq、wes等新業務收入均實作了不同程度的增長,為明年臨床業務發展及經營業績改善奠定了基礎。

業務向上遊轉變 産品自主可控是發展關鍵

在本次2021年度業績預告中,貝瑞基因還提到其nextsep cn500裝置銷售将實作大幅增長,并将帶動其遺傳、惡性良性腫瘤、微生物業務條線的相關試劑銷售。根據半年報也能看到相關增長趨勢,上半年其試劑銷售和裝置銷售營收分别為2.02億元和0.52億元,同比增長4.18%和273.90%。以此為依據,貝瑞基因表示,其經營模式逐漸由服務模式向産品模式轉變,即逐漸由行業下遊“基因檢測服務”向上遊“裝置、試劑銷售”轉變。

然而,上遊業務的毛利率似乎并不占優勢。根據财報資料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貝瑞基因試劑銷售的毛利率分别為73.15%、52.46%和56.01%;裝置銷售的毛利率分别為25.22%、10.93%和7.19%,不僅整體呈大幅下滑态勢,而且裝置銷售的毛利率與其他業務相比也相去甚遠。這或許與貝瑞基因一直以來依靠海外進口不無關系。

據了解,nextseq cn500基因測序儀是貝瑞基因目前主要使用與在售裝置,該裝置由貝瑞基因與全球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合作而來。2014年,貝瑞基因與illumina簽訂合作協定,向illumina采購測序儀部件及測序試劑原料,并按相關說明和标準制造。是以,貝瑞基因在過去常被外界視作是illumina的“中國代理商”。

财報資料顯示,illumina多年以來一直是貝瑞基因最大的供應商。2018年、2019年、2020年向illumina采購試劑和儀器的金額分别為4.01億元、4.57億元和4.83億元,占當期采購總額比高達47.91%、35.27%和36.03%。

“公司已經走出一條從合作開發到自主可控的國産化道路,目前正持續投入研發,推動臨床級測序平台國産化程序與應用創新,加速實作上遊硬體軟體自主可控。”貝瑞基因向中國科技新聞網透露,目前該裝置可在國内生産制造,但對應試劑依然需要從illumina采購。

在基因檢測産業鍊,裝置、試劑是基礎,上遊企業的定價不僅隻影響上遊采購價格,也将直接關乎中下遊企業的成本。如若貿易關系出現變故,或者供應商大幅漲價,都将對貝瑞基因的業績發展造成重大影響。有媒體報道,2014年華大基因就曾因illumina試劑提價,導緻當年淨利潤出現負增長,下跌幅度高達79.3%。

對此貝瑞基因稱,illumina在全國占有較大的市場佔有率,有向其采購原材料的需求,雙方基于戰略層面的合作兼具持續性和靈活性。未來随着技術發展,公司也将根據市場需求、技術情況和自身業務發展,選擇第三代測序技術的其他合作夥伴。

據悉,貝瑞基因第三代基因測序儀sequel ii cndx已于近期通過技術檢驗。貝瑞基因表示,未來将持續布局基因檢測重要細分賽道,加大新産品研發投入,提高獲證進度,并拓展管道來加強商業轉化,以此促進業績增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