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的哥哥》總決賽在今晚播出,成團夜已然提前錄制,17人成團名單已公布——李承铉、張淇、黃貫中、歐陽靖、趙文卓、陳小春、張智霖、林志炫、張晉、熱狗、劉迦、gai、高瀚宇、謝天華、白舉綱、張雲龍、言承旭。林曉峰、李铢銜、尹正、李響、胡海泉五人沒能成團。其中,中國青年舞者中的佼佼者,被稱為“人間理想”李響被淘汰,成為很多網友心中的意難平。
李響雖然是舞蹈演員,但是他在節目中勇于突破自己,勇敢地挑戰唱歌,雖說唱歌方面有待進步,但是李響的每個舞台都讓人意想不到,就說《好春光》和《無所求必滿載而歸》兩個舞台,一個鼓舞卡點恰到好處,一個空中一字馬讓人意想不到。有粉絲說,《披荊斬棘的哥哥》本來就隻有兩個專業舞蹈演員,最後還要在劉迦和李響中淘汰一個,無論被淘汰的是誰,都會讓人覺得格外可惜。
縱觀整季《披荊斬棘的哥哥》,李響曾展現了自己的“任性”也毫無保留地揮灑了自己的熱血和汗水,不妨讓我們從頭開始回顧他參加節目的點滴曆程。
足夠在意,才會“硬剛”
在一公舞台表演之前,林志炫和李響産生的分歧,曾經引發網友的争議。林志炫希望“各司其職”,劉迦、李響跳舞,李雲迪彈琴,他負責唱歌,用各自的專業引領觀衆。李響則不想成為“伴舞”,希望能參與各個部分的呈現,讓藝術碰撞出更多火花。“也許我唱得不好聽甚至跑調,我享受蛻變與改變的過程。”
林志炫求完美,李響求突破,各自不同的堅持,由此産生了沖突。有觀衆罵林志炫頑固,也有覺得李響太任性。林志炫是娛樂圈入行30年的前輩歌手,李響則帶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朝氣,全程都非常堅定地重申自己的訴求:來這個舞台,就是要突破,就是要唱歌。
李響真的是任性嗎?一個細節,在第一次《初次見面請多關照》的舞台,主持人剛剛上台開場,哥哥們在直播室内候場。李響默默站了起來,把腿舉過頭頂:“不行,我不能坐着。我坐涼了又,還是得活動。”《舞蹈風暴》時期,李響也是如此,每次候場,肉眼可見的緊張,不停地熱身。從業人員覺得奇怪,他已經是舞蹈家了,怎麼還緊張?李響說,就是因為每一場都緊張,是以他才是舞蹈家。“當你足夠在意時,你一定是緊張的。”對專業極緻的追求,極端的自律,好像刻入了他的骨髓。
《披荊斬棘的哥哥》裡,大家都坐在沙發上閑聊休息的時候,敖犬跳了幾下模仿“小辣椒”的街舞,尹正開玩笑說他“醜化拉丁”,李響的第一反應是,“我覺得你剛剛那幾下很協調,怎麼做到的?”在李響和林志炫溝通的時候,一些彈幕尴尬到“腳趾摳地”,害怕看到沖突的場面。也有很多觀衆被他的個性、執着和勇氣打動。
“我們的鏡頭多與少都不重要,我們在意的是當鏡頭給到我們的那一刻,我們在幹什麼。”李響說。如果心裡沒有過去這個坎兒,在舞台上硬拗作品,“哪怕分數再高,作為我們演員的心理就是這樣,我自己不滿意就是不滿意,你說我好我都不信。”
舞蹈,也是一門獨立藝術
看到李響的這句話,曾經困在舒适圈的人,都很難不共情吧:“我想做的事情,被别人以愛的名義包裹住了,就像父母說我這是為了你好,我不接受。”
來《披荊斬棘的哥哥》之前,大多數觀衆對李響的印象,源于《舞蹈風暴》裡,他仙氣滿滿,宛如加了輕功特效的舞姿。《行者》的孤獨自由,《歸》的潇灑從容,标志性的雲裡前空翻,讓多少人傾倒,将他視為“人間理想“。
李響在節目裡呈現出來的個性,也如他的舞蹈,赤誠、無畏、極緻,如一團躍動的火光。
對于一名藝術家來說,這樣鮮明的個性,是非常“圈粉”的。他實作了很多人,不敢完成的冒險。畢竟,多少人敢堅持自己的夢,多少人能有勇氣去走出舒适圈,迎接暴風驟雨和批評。
對大多數人來說,越是在某個領域表現優秀,越難放下逐漸積攢的“偶像包袱”,去冒險尋求突破。何況是“國内舞蹈金獎大滿貫,擔任過春晚的領舞”的頂尖舞者?但在《披荊斬棘的哥哥》裡,小編不僅沒有看到畏縮,反而看到了李響的一種急切。
李響說,自己推了很多讓他“在舞台上做擅長的事情”,來到這裡就是希望“光明正大地在台上唱歌”。這種一心尋求蛻變的焦灼,讓他說出了“讓我做伴舞我是不會跳的,甯願退賽也不會跳”。即使因為“唱得不好聽甚至跑調”,接受批評,也甘之如饴。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迫切呢?李響在節目裡一直說的,不願意成為“伴舞”,其實折射了一些問題。比如現實中,舞蹈相比演藝、歌唱等藝術形式,确實沒那麼出圈,有時成為其他藝術的陪襯。比如,舞者相比歌手、演員,确實在大衆市場的地位,沒得到同樣廣泛的認可。投入所獲得的現實回報,和一個舞者長期艱苦的付出,經常不成比例。
這樣的現實,一朝一夕很難改變。李響堅持的“不做伴舞”,或許也是作為一名頂尖舞者,努力維護舞蹈作為獨立藝術的尊嚴。
藝術,何以終生美麗
對舞者來說,轉型一直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舞蹈行業非常殘酷。持續的鍛煉,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續職業壽命,但對大多數舞者來說,25歲以後,就要逐漸面對身體機能的下降。
從4歲開始跳舞,舞齡24年的李響,也無法違抗這一切。“我的身體機能就是在下降的,《桃李杯》的時候,編導可以讓我在劇場裡不放音樂,連着跳22遍。現在讓我這樣跳,早就120了。”“這叫遵從自然規律,沒有辦法調整的。”
頂尖舞者,可以用舞台經驗和對藝術與日俱增的了解,用身體質感去平衡這些影響。而大多數舞者,會選擇逐漸轉入幕後或教育訓練。李響說,舞蹈是他的根。但或許有一天,他也會面對這樣的抉擇。“生命中不會再有其他任何一件事情,可以駐足這麼久的時間,可以蓋過舞蹈。這個根已經足夠強大的時候,它要開枝散葉。至于它開什麼枝、散什麼葉,那可能就是我未來要去做的事情。”
“這個根紮得很深的情況下,開出的花、結出的果,是各種樣子的,我不希望隻有一種。”看到一公舞台的結果,李響最終的演唱沒有達到完美的效果,小編也思考過,是否林志炫的觀點,才是正确的?理想的一腔熱血,能夠帶着人往前沖多久?是否足夠克服現實的那麼多阻礙?
騰訊紀錄片《投入非凡》裡,一位軍藝出身的舞者講自己的煩惱,25歲的她仍然渴望跳舞,但是她比過去胖了,感覺自己以不完美的形象上台,成為一種對舞台的“亵渎”:“因為這個胖,(覺得自己)不行,一個肥豬在舞台上跳舞。”一直對自己、對舞蹈要求無比嚴苛的李響卻對她說,“你不覺得舞台的包容性,是非常強的嗎?我覺得對舞台有一個基本的尊重,這種尊重是發自内心的,這就是最大的尊重。”
他沒有為了鼓勵别人,就胡亂灌一些不切實際的雞湯,或者以己度人,想當然地把自己的經驗照搬給别人。“你真的站在那個地方,你去接受這個舞台,對你的一個來自靈魂的拷問:我到底要不要?答案就會出來。”
或許藝術的價值,正是如此。
正如李響說,“舞台于我而言,除了‘仙’,更多的是那些未知的挑戰和期待所帶來的新‘鮮’。”永遠保持本真與赤誠,傳遞一個人可能有的激情和熱愛。即使沒有語言,它傳遞了難以描繪的千言萬語。
就算沒有在成團夜勝出,至少我們在《披荊斬棘的哥哥》,看到了一個有勇氣、有熱忱、有堅持的李響。
圖文綜合自芒果tv、微網誌、複興中路597号
編輯: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