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作者:曆史苑

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髦(máo)剛登基時,司馬師曾經這樣問:“咱們的新皇帝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一旁的鐘會回答道:“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司馬師聽完,輕聲說道:“如果真像你所說的這樣,江山社稷有福了。”

而實際上,司馬師回頭用凝重的眼神看着司馬昭,似乎在說:“老弟啊,咱們可能選錯人了......”

鐘會是世家大族出身,既然他将曹髦與曹植、曹操的文才武略相比較,可見他的能力不凡,可這樣一位堂堂魏帝,為何落到被長矛當街刺死的結局呢?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傍晚時分,洛陽城突降大雨。與宮外噼裡啪啦的雨聲相呼應的是洛陽皇宮内的人呼馬嘶,兵器相交之聲。

因為此時的魏帝曹髦,眼見大權旁落,不勝其忿,決定親自出宮殺掉權臣司馬昭。

曹髦帶着冗從仆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宮廷侍官穿上铠甲、集合宮中士兵,準備出宮。

就在此時,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聞訊趕到。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見此情景,尚書王經苦口勸谏道:

“昔日魯昭公忍受不了專權的季氏,結果敗走遠方,失去國君之位,被天下人取笑。現在國家大權被司馬家族操縱已久,朝廷上下遍布司馬家親信勢力,人們不顧逆順之理已久。

您現在兵甲寡弱,怎麼能夠僅憑宮廷侍衛作為成大事的依靠呢?這樣的情況下,兵勢一旦發起,非但不能藥到病除,反而會加深啊!甚至會出現難以預料的災禍,請皇上三思啊。”

聽到如此冷酷的分析,曹髦非但沒有冷靜下來,反而更加怒火中燒,他對三人大喊道: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已經忍受不了他的羞辱了,不能坐以待斃被他廢黜。就讓我們君臣在今天解決此事,今日當與卿自出讨之。”

說完,曹髦掏出懷中的诏令,狠狠地扔在地上,厲聲說道:“我意已決。即使事敗身死,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說完這話,曹髦抛下三人,告别太後,便率領宮中宿衛、官僮數百人,敲起戰鼓,從雲龍門出宮。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曹髦,應該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親自提刀上陣殺大臣的皇帝。

當時王沈、王業二人見勸解不動曹髦,害怕事敗受牽連遭滅族,便一起出宮去向司馬昭通風報信,準備投誠。

此時的曹髦,已經身披铠甲,手持寶劍,坐在車架之上,率領數百僮仆,呼殺而出。當時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zhòu)一行人正好有事入宮,恰巧就遇見了正一臉殺怒的曹髦以及那一群奔湧而出的宮衛。

曹髦看見司馬伷後,大聲呵斥了他,司馬伷一行人慌忙躲避。

年輕的曹髦看到了躲避的司馬伷,瞬間信心大增,他對今日的出戰更有信心了。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當司馬昭的黨羽中軍護賈充得到了消息後,迅速集合隊伍,準備列陣迎戰。很顯然,司馬家族常年的兵權在握,軍隊訓練有素,是以賈充這支隊伍的戰鬥力根本是曹髦的那幾百宮衛可比拟的。

是以,當賈充看着這麼一群不倫不類的隊伍向自己奔來的時候,簡直是嗤之以鼻。他親自上陣,主動撲向曹髦的隊伍,曹髦的軍隊瞬間潰散而去。

曹髦急了,大喊:“我是天子,誰敢攔我!”便喊他邊揮舞着的寶劍,左右亂砍。

“皇帝”二字确實是個金字招牌,大多數時候是可以唬住人的。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當司馬家族這邊的士兵看見皇帝親自上陣,變得有點不知所措,害怕傷了這位小皇帝。見此情景,曹髦身邊的宮衛又聚集上來,兩方的軍隊就這樣若即若離地向司馬家繼續前進。

年輕的曹髦便以為今日得了上天的保佑,更加起勁地向前沖了去。

就在兩軍混亂之際,太子舍人成濟害怕真出事了,于是跑到賈充身邊,問道:“現在事情緊急,該怎麼辦?”

賈充惡狠狠地說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司馬家敗了,我們這些人還會有好下場嗎?還不出擊!”

緊接着,賈充對周圍的士兵高喊:“司馬家養你們這些人,就是用在今天的。今日之事,沒有什麼可遲疑的!”

說罷,賈充就見身邊的成濟率先操起鐵戈,向曹髦刺殺過去。

曹髦毫無戒備,成濟的長矛直接從他胸前貫入,頓時血濺宮牆,曹髦當場死亡。

而這位被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小皇帝,就以這種悲慘的方式,屈辱的結束了年僅二十歲的生命。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曹髦的死,準确地說就是因為他“才同陳思,武類太祖”。但凡他無能,或者甘做傀儡,或許還能落得跟廢帝曹芳一樣得個善終。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被司馬師廢黜,降封為齊王。高貴鄉公曹髦作為曹丕的嫡孫,被選為新皇帝,年僅十四歲。

此時曹髦雖然年幼,可是他早已經曆了家庭變故、宮廷鬥争、皇室衰落的政治現實,是以他有着不符合年齡的成熟。

正史評價他:有大成之量。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簡單舉兩個例子:

六年前,曹髦被下诏趕到洛陽當皇帝時,群臣在西掖門拜見,曹髦立刻下轎,準備向官員回拜。禮官阻止說:“禮,君不拜臣。”曹髦回道:“我現在還未登基,也是人臣。”說罷,曹髦畢恭畢敬地給群臣還了一個禮。

接着,曹髦又乘轎來到宮門前,曹髦便下轎步行,禮官又對他說:“天子可乘車駕入宮。”曹髦又說:“我受太後之诏而來,還不知所謂何事。”

曹髦的這一系列行為赢得了朝野上下稱贊,當然除了司馬家以外。不僅為人處世周到,曹髦個人能力也不差。

在古代,考察個人能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看他對儒家作品的了解程度。别看曹髦年紀不大,卻常常能在太學裡與年長的儒者們談論《易經》、《尚書》、《禮記》,總能說出比較新穎的觀點,得到很多好評。

是以,正是較高的個人素質,才讓曹髦意識到,他應該承擔起興複曹氏皇室的重任。是以,在接下來六年時間,他以身作則,他一改父輩大興土木、奢侈享樂的風氣,縮減宮廷用度,同時革清政治,慰勞百姓.....

然而,做得越多,曹髦越是發現:他能做的也僅僅是這些象征性的表面工作,司馬昭牢牢掌握着朝廷的實權,再這樣下去,他終究會落得跟曹芳一樣的結局。

就在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中,曹髦發現司馬家族的地位越來越不可動搖,再加上他正處血氣方剛之年,于是便上演了提刀上陣、身亡殉位的一幕。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曹髦當街被刺死,得知消息司馬昭大驚失色地說:“天下将怎麼看我啊?”當然,司馬昭的天下指的是天下的世家大族,普通老百姓可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下。

可是無論怎麼看,司馬昭首先得把曹髦之死這件事擺平。

司馬昭立馬跑到宮裡,對着曹髦的屍體放聲大哭了一場,然後立馬召集貴族百官,下令收斂皇帝屍體,操辦喪事。

可畢竟殺的是皇帝,喪事要辦,黑鍋也得有人背,司馬昭肯定不會自己上,于是他咨詢世家大族的陳泰該如何處理。

陳泰冷靜地回答道:“斬賈充,才能稍微平息天下人的議論。”

對于司馬昭來說,賈充是心腹,殺了代價太大,實在舍不得,于是又問陳泰:“殺其他人,行嗎?”

陳泰堅決地說:“但見其上,不見其下。”意思是說,殺皇帝是大罪,隻能殺官居高位的人,不能隻找一個小喽啰頂罪。

鑒于陳泰的堅決,司馬昭決定不管陳泰了,他直接高聲宣布:“成濟弑君,罪大惡極,營誅滅九族!”

當時,成濟正站在一旁,聽到這個結果,他當場就急了,大喊:“成濟隻是奉命行事,罪不在我!”

司馬昭不等成濟再說任何話,便讓人堵住了成濟的嘴,直接把他架出去砍了。緊接着,司馬昭又以“為臣不忠,禍亂朝政”為由,把沒有向自己通風報信的王經誅族了。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曹髦死後,司馬昭對外宣告:

“故高貴鄉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禍。現在朝廷依照西漢昌邑王因罪被廢的先例,以平民之禮埋葬他。臣等身居高位,卻沒有避免這樣的禍亂發生,真是肝膽破裂。太後仁慈過隆,臣等心有不忍,特加恩以王禮安葬高貴鄉公。”

也就是說,曹髦死後他回歸之前的封号高貴鄉公。而他的死則被認為是道德缺陷,是大逆不道,是以才被朝廷廢黜,以平民之禮安葬,看在太後可憐他的份上,才破格升為親王之禮下葬。

幾天後,高貴鄉公曹髦在洛陽西北三十裡的瀍(chán)澗之濱安葬。整個葬禮沒有禮樂,沒有送行,隻有幾輛破敗的車輛......

南朝的裴松之評注:“司馬昭做得太過分了,這哪裡是王禮安葬啊?”

鐘會高贊:才同陳思,武類太祖的魏帝曹髦,為何被長矛當街刺死?01 曹髦的忍無可忍02 兒戲政變03 性格決定命運04 司馬昭的替死鬼05 悲慘結局

蓋棺定論一下:

堂堂一國之君,就這樣被司馬昭殺了,又被這麼輕易地掩蓋過去了,而整個朝廷上下,竟然無一人敢質問,可見司馬家族當時的勢力有多強大。

而曹髦雖英勇,可他兒戲般的政變,實則是為司馬家族篡權進一步掃清了障礙,曹魏王朝實際已經名存實亡了。

司馬昭之心,已是天下皆知了。

end

感謝您的閱讀!關注@曆史苑,一起分享更多曆史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