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偶讀《搜神記》,看到 “古冶子殺鼋” 一文。短短幾十字,記述了齊景公渡河遇險,而古冶子舍命相救的故事。
精彩原文如下:
“齊景公渡于江、沅之河,鼋銜左骖,沒之。衆皆驚惕;古冶子于是拔劍從之,邪行五裡,逆行三裡,至于砥柱之下,殺之,乃鼋也,左手持鼋頭,右手拔左骖,燕躍鹄踴而出,仰天大呼,水為逆流三百步。觀者皆以為河伯也。”
說的是齊景公坐着馬車過河,左邊的馬卻被一個怪物咬住并拖下水裡,很快沒頂,不見了。衆人都驚懼害怕。這時,古冶子拔出寶劍,斜着追了五裡,又逆水行了三裡,終于在砥柱下面,追上那個怪物,并且殺死了它。
( “砥柱”的通常之意,應該是指河流中露出水面的岩石。不過還真有一個名叫“砥柱”的地方,位于河南省三門峽東的黃河急流之中,這也是“中流砥柱”成語的來源。那如果是這樣的話, “江、沅之間”就是指黃河咯,或黃河的某一段。不過話又說回來,“砥柱”這個地方,在那個古老年代到底是不是屬于齊國的地盤呢,還真不好說,咱又不是鑽研曆史的,就不考證了。)

落水,沒頂,拔劍,斜着追了五裡,又逆水三裡,直至砥柱之下,畫面動感十足。如果你有看過日本劍戟片《宮本武藏》三部曲之完結篇《決鬥岩流島》,那可以把這個地點換成宮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的決鬥之地——岩流島——除了水之外,惟有一片光秃秃的岩石。但結果是一樣的,最終隻有一個能離開。
原來古冶子所殺的這個怪物是隻鼋,想必是個大鼋,應是修煉多年但尚未成精的大鼋。可惜了,或許是在修煉過程中肚子餓了要吃東西吧,想開個葷卻碰上了古冶子這個天煞魔星!唉,要是它是《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四人遇上的那隻成精老鼋,那就不易對付啰!
這個古冶子殺了鼋後,一手提着鼋頭,一手拉着那匹馬,像燕子一樣,跳躍而出,無比快捷,又像一隻天鵝一樣跳出水中,身姿灑脫而優美,端的是力大無窮、卻又身輕如燕。
功夫真是了得——這古冶子好厲害!無愧勇士之名也。
不止如此,古冶子像神一樣地飛出水面後,對着天空大聲吼叫,無比狂怒地釋放自己,好比那上古怪獸”金剛”一般,隻差不用雙手來回地捶打自己的胸脯,少了點野性。
哇呀呀!好有動作大片的畫面即視感。這可比好多的武俠小說還要精彩。
咦!讀到這兒,怎麼感覺古冶子這個名字有點兒耳熟呀。網上搜一下,原來竟是晏子用兩個桃子搞死的三個勇士之一呀。
古冶子不是救過齊景公的命嗎?咱還把他給搞死了!
有可能因由就埋在“古冶子殺鼋”這個故事裡。
當古冶子從水中躍起時,水花從他身上紛紛灑落——那一刻, 雄姿英發,整個人如同神一樣,發出熠熠光彩(當時應該有陽光襯托)。是以,“觀者皆以為河伯也”。
衆人景仰膜拜,這是古冶子的封神時刻。
但或許也就在這一刻,他奪去老闆齊景公的風頭,就此在君王心裡埋下嫉妒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