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ss學習

什麼是CSS

  • 怎麼學習

    1. css是什麼
    2. css怎麼用
    3. Css選擇器(重點+難點)
    4. 美化網頁(文字,陰影,超連結,清單,漸變)
    5. 盒子模型
    6. 浮動
    7. 定位
    8. 網頁動畫(特效)
  1. 什麼是Css

    • 層疊樣式表
    • CSS:表現(美化網頁)
    • 字型、顔色、邊框、高度、寬度、背景圖檔、網頁定位、網頁浮動
  2. 快速入門

    • 内聯樣式規範,

      <style>

      可以編寫css的代碼,每一個聲明最好用分号結尾
      • 文法:選擇器{ 聲明1; }
    • 外聯樣式:使用link外聯建議使用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style.css">

      • 優勢:
        1. 内容和表現分離
        2. 網頁結構表現統一,可以實作複用
        3. 樣式十分的豐富
        4. 建議使用獨立于html的css檔案
        5. 利用SEO,容易被搜尋引擎收錄!
  3. CSS的導入方式

    • 行内樣式:

      <h1 style="color: skyblue">标題</h1>

    • 内部樣式style标簽:
      <style>
          h1{
              color: skyblue;
          }
      </style>
                 
    • 外部樣式: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style.css">

      ,屬于HTML标簽
    • 優先級:行内樣式>内部樣式>外部樣式,遵循就近原則
    • 擴充:CSS2.0用導入式,作用是引入CSS樣式
      <style>
          @import "css/style.css";
      </style>
                 
  1. 選擇器

    作用:選擇葉敏上的某一個或者某一些元素
    • 基本選擇器

      1. 标簽選擇器
        • 标簽選擇器會選擇到頁面上所有的此标簽
          <style>
                  h1{
                      color: skyblue;
                  }
              </style>
                     
      2. 類選擇器
        • 選擇所有class屬性一緻的标簽,跨标簽
        • 格式:.class的名稱{}
        • 好處:可以多個标簽歸類,是同一個class,可以複用
          <style>
            .a{
              color: skyblue;
            }
            .b{
              color: greenyellow;
            }
            .c{
              color: pink;
            }
            </style>
          
          <h1 class="a">1</h1>
          <h1 class="b">2</h1>
          <h1 class="c">3</h1>
                     
      3. id選擇器
        • <style>
              #a{
                color: pink;
              }
              #b{
                color: greenyellow;
              }
              #c{
                color: skyblue;
              }
            </style>
          
          <h1 id="a">1</h1>
          <h1 id="b">2</h1>
          <h1 id="c">3</h1>
                     
    • 層次選擇器

上一篇: 堆排序
下一篇: 快速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