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人物故事讀中國曆史,自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好男兒感歎:奈何生在帝王家。也有太多的好姑娘歎息:莫要嫁入帝王家。每一個發出此等感歎的人,估計背後都有一個特别狗血的悲催故事吧。真可謂: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本篇來為大家介紹一個被曆史遺忘的人·諸葛靓。諸葛靓的故事告誡我們,不僅是“生于帝王家”和“嫁入帝王家”悲催,即便是做帝王的朋友也挺狗血的。下面來感受一下帝王家的“俠骨柔情”和做帝王朋友的無奈吧。

諸葛靓,三國吳琅邪陽都人,字仲思,諸葛誕之子。此諸葛靓非彼諸葛亮,不過他們确有親屬關系,諸葛靓的父親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并非親弟弟),也就是說諸葛亮是諸葛靓的堂叔。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分别投靠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不同政體。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諸葛誕非常忠于魏廷,也曾擔任過揚州刺史,昭武将軍,鎮南将軍,征東将軍等等高官要職。諸葛靓年幼時在魏國長大,因為其父和司馬懿為同僚,又有諸多淵源。是以諸葛靓自幼就與司馬炎是摯友。
後來因為司馬家族開始觊觎魏朝的權利,開始發動政變,遭到了魏廷諸葛誕極力的反對。司馬家政變後,諸葛誕為了反攻司馬家,向東吳借兵。為獲得東吳的支援,是以諸葛靓被其父送到東吳做人質。諸葛誕借兵後仍舊不敵,最後被司馬家殺害。自此司馬家和諸葛靓便有了殺父之仇,可謂不共戴天。
諸葛靓便背負家仇,便歸附于東吳。在東吳為官期間,因為道德和才能被人稱道又是諸葛家族後人,仕途極盡如意。先後擔任過東吳的右将軍,大司馬,壽春侯等官職爵位。期間還平定過永安施但的叛亂。可謂功績卓著,實為東吳的柱石。無奈在司馬家統一的大趨勢下,東吳最終被司馬家所滅。諸葛靓也被其自由好友晉武帝司馬炎接回舊土,一直生活在其姐姐諸葛妃家中。諸葛靓在東吳官至大司馬,知遇之恩使得他非常感激,喪父之仇上再添滅國之恨。
因為家仇國恨,回來後諸葛靓誓死不見司馬炎,而司馬炎則千方百計的想見他。無奈司馬炎找他姐姐設法見面。在諸葛妃的成全之下,司馬炎和諸葛靓在其姐姐家裡得以見面。見面後司馬炎非常熱情的上前拉着他的手便說:還記得童年一起玩的場景嗎。剛說完隻見諸葛靓淚如雨下,滿臉淚痕。司馬炎不知為何于是問他。諸葛靓回答說:我不能吞下火炭改變聲音,用刀劃壞自己的臉,手提三尺寶劍來刺殺你,我已經覺得非常對不起我的先祖和皇帝了。你竟然還用這樣的話來刺激我,我不見你就是不願想起這些傷心的事。司馬炎聽後非常的羞愧,回到家裡面好幾天不出門見人。
此時的司馬炎可是已經一統江山建立晉朝了。幸好武帝司馬炎素以仁以厚下,儉以足用行事。少了些司馬懿,司馬昭的殺氣,多了些溫柔的氣息。否則諸葛靓即便是司馬炎幼時摯友,恐怕也難逃一死了吧。還記得曹操和陳宮,劉邦和蕭何,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嗎?更何況一個亡國的敵對勢力骨幹。諸葛靓谙于忠孝之道,未能繼其父之志剿滅司馬家,最終也沒有和殺父滅國之仇的司馬家妥協。
故事講到這裡不由得感歎,自古以來,不知道有多少投入了豐富感情的人,最終都隻能受之困擾,遺憾終身。或因為利益,或因為感情本身,但恐怕沒有比“帝王家”的感情更狗血的了吧?悲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