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繡衣峰”後的聯想

無錫市崇安寺廣場城中公園。

觀“繡衣峰”後的聯想

南門口,玉皇殿東面,姆媽炒菜飯店門側,有獨行園的遺物———繡衣峰。(繡衣拜石)

觀“繡衣峰”後的聯想

繡衣峰,石身滿布鐵線紋,如水似雲,石縫内刻“繡衣峰”三字,那塊醜陋的太湖石,猶如披上繡衣一樣,是以叫繡衣峰。

觀“繡衣峰”後的聯想

是俞憲為官期間,搜刮民脂民膏的證據,是玩物喪志啊。

玩物喪志,出處 《尚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醉心于玩賞某些事物或迷戀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喪失了積極進取的志氣。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原來也有如此癡迷太湖石的皇帝--宋徽宗。知道花石綱吧,花石綱是專門運送奇花異石以滿足皇帝喜好的特殊運輸交通名稱。北宋徽宗時,"綱"意指一個運輸團隊,往往是十艘船稱一"綱"。當時指揮花石綱的有杭州"造作局",蘇州"應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對東南地區的珍奇文物進行搜刮。由于花石船隊所過之處,當地的百姓,要供應錢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為了讓船隊通過,拆毀橋梁,鑿壞城郭,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宋史》有記載花石綱之役:流毒州縣者達二十年。

觀“繡衣峰”後的聯想

宋徽宗皇帝

趙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政治上極端腐敗,生活驕奢淫逸,揮霍無度,風流倜傥,才華出衆,不愛江山,酷愛奇花異石。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進呈,後來,規模越來越大,他主持蘇杭應奉局,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運往東京(今開封)。這些運送花石的船隻,每十船編為一綱,從江南到開封,沿淮﹑汴而上,舳舻相接,絡繹不絕,故稱花石綱。花石綱之擾,波及兩淮和長江以南等廣大地區,而以兩浙為最甚。凡民家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賞的,應奉局立即派人以黃紙封之,稱為供奉皇帝之物,強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則獲"大不恭"之罪。搬運時,破牆拆屋而去。凡是應奉局看中的石塊,不管大小,或在高山絕壑,或在深水激流,都不計民力千方百計搬運出來,專差派大臣向民間搜刮,劫往京城,供皇帝賞玩。

北宋崇甯四年(1105年), 蔡京引朱勔主持蘇杭應奉局,凡民間一石一木可以博得 徽宗 歡心的,即直入其家,破牆拆屋,劫往東京 (今河南開封 )。當時運送花石的船隊,不斷往來于淮汴之間,号“花石綱”。綱,謂成幫結隊地輸運貨物。事件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壽山艮嶽》、《宋史·佞幸傳·朱勔》。《水浒傳》第十二回:“ 道君 因蓋 萬歲山 ,差一般十個制使,去太湖 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 明 何景明 《元明宮行》詩:“ 南海 猶催花石綱, 西山 又名金銀寺。” 清 張笃慶 《明季詠史》:“山川絶少金銀氣,誅歛何殊花石綱。”

觀“繡衣峰”後的聯想

宋徽宗的瘦金體。

宋徽宗曾得太湖石,集瘦、透、漏、皺、醜于一身,高四丈,載以巨艦,役夫數千人,所經州縣,有拆水門﹑橋梁,鑿城垣以過者。應奉局原準備的船隻不能應付,就将幾千艘運送糧食的船隻強行充用,甚至旁及商船,造成極大危害。宣和五年,太湖所産一石,玲珑剔透,高六仞,百人不能合抱,徽宗得石喜極,竟封石為盤固侯。在方臘起義後,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國大軍南下進攻北宋,北宋王朝至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