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清文正第一水,晚清誤國第一名——清朝最會做官的人曆經三朝,拜相入閣閉塞言路,誤國之方嫉賢妒能,排擠同僚尾聲

“文正”被譽為谥之極美,谥号的天花闆,是大臣們終生奮鬥的目标。

終滿清一朝,共有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位大臣死後獲得“文正”的谥号。其中有劉統勳、曾國藩等名副其實者,有湯斌中規中矩者,也有朱珪、杜受田、李鴻藻、孫家鼐等帝師出身者,當然還有曹振镛這類名不副實的水貨。

清宣宗道光皇帝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是清朝曆史上第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道光算是個好皇帝,可惜資質太差,謹小慎微且能力平庸、性格小氣且目光短淺;如果放在承平時期會是個守成的好皇帝,可惜在國勢衰退的轉折時期,道光的能力不足以支撐危局,晚清也逐漸走向沉淪。

由于道光皇帝性格和眼光的問題,他信任謹小慎微卻專壞大局的曹振镛、穆彰阿等人為相,在他三十年的皇帝生涯中,前一半是曹振镛,後一半是穆彰阿,這倆大寶貝都非棟梁之材。

曹振镛生于1755年,安徽歙縣人,官宦之後,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乾隆帝認為其是尚書曹文埴之子,才能可用,特擢升為侍講,累遷侍讀學士。從此以後平步青雲,一生官運亨通。

嘉慶朝,曹振镛先擔任少詹事、通政使等職,後曆任内閣學士、工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要職;嘉慶十一年(1806年),升任工部尚書,成為部級高官。之後,由于奉命撰寫《清高宗實錄》有功,加太子少保銜,調任戶部尚書;又從協辦大學士升任體仁閣大學士,拜相入閣。

滿清文正第一水,晚清誤國第一名——清朝最會做官的人曆經三朝,拜相入閣閉塞言路,誤國之方嫉賢妒能,排擠同僚尾聲

道光元年(1821年),曹振镛晉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成為道光帝的心腹之臣,恩寵優渥,倚為臂膀。《清史稿》列傳一百五十記載:

宣宗治尚恭儉,振镛小心謹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

可惜道光帝所托非人,曹振镛有兩大罪狀直接影響晚清政壇數十載,流毒甚廣。

道光帝初登大寶,一心一意要整饬吏治,但志大才疏,沒有其先祖雍正帝的勤奮,軍機又不得力,每天面對一大堆奏折看都看不完,更遑論裁決,頗為愁苦。

曹振镛于是獻上一計,流毒後世。其獻策說:當下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臣工們挑毛病、指缺點,經常危言聳聽,無非是想博取美譽罷了。若突然刑罪他們,則會被戴上拒絕納谏的帽子。此後中外奏章,皇上沒有必要一件件看,隻須選擇奏章中一處最小的細節錯誤而譴責之,則臣下必震驚于陛下的聖明,明察秋毫,就不敢再恣肆多言了。

道光帝聽從了他,以後奏章中但凡有極小的錯誤,哪怕一個錯字,必嚴斥罰俸降職,搞得中外震悚,人人自危,再也不敢亂說話了;大家隻能說些吉祥話,而“兇災不敢入告”,甚至後來太平天國起義興起時,朝中都互相隐諱,不敢告訴皇帝。

滿清文正第一水,晚清誤國第一名——清朝最會做官的人曆經三朝,拜相入閣閉塞言路,誤國之方嫉賢妒能,排擠同僚尾聲

官書奏章流于形式,“報喜不報憂”,舉朝之下無人敢說真話,甚至成為儲存祿位、平步青雲的金科玉律!這都是曹振镛閉塞言路之罪造成的,實乃誤國之方,流毒數十年,以緻晚清之将亡。

曹振镛是庸才,而庸才居高位必嫉賢妒能,排擠人才。曹振镛排擠同僚的辦法是逐之外任,或外放或出差,總之是把人支走,自己把持軍機,掌握朝政。

道光初年,蔣襄平以直隸總督内召軍機處,皇上寵眷甚是優渥,曹振镛甚是嫉妒。當時兩江總督琦善因處理河道及漕運不利,奉旨降調,道光帝召軍機大臣問話:“兩江乃重任,當求資深望重久曆封疆者與之。故誰堪當其選者?”

曹振镛回話:“以臣觀之,似那彥成為最。”皇上曰:“正口正多事,何能他移?”曹沒有答話。

過了一會,皇上指着蔣說:“汝即久曆封疆,非汝無第二人。”遂議定由蔣襄平充任兩江。

蔣襄平出來後對人說道:“曹振镛智謀巧妙,含之不申,自己心裡算計好了不說出來,卻能讓皇上自己說出來。明明是當面排擠我,我卻說不出來什麼,真是太可怕了。”

蔣襄平指蔣攸铦,漢軍鑲紅旗人,先世由浙江奉化遷遼陽,故又稱襄平。入值軍機後,接任其直隸總督者便是那彥成,二人均是督撫中最資深者。是以曹振镛先是故意提出一個資深但不可能被同意的人選,那彥成若是去兩江,直隸是京畿要地還要選人,是以皇上不可能同意;于是,皇上隻能考慮面前剛回京且也資深的蔣襄平了。

滿清文正第一水,晚清誤國第一名——清朝最會做官的人曆經三朝,拜相入閣閉塞言路,誤國之方嫉賢妒能,排擠同僚尾聲

曹振镛也不喜歡阮元,一日皇上偶然問道:“阮元曆督撫已三十年,從青壯到升二品,何其速也。”此為反問句,實際上是道光帝對阮元的認可和肯定。

而曹回道:由于學問優長。皇上複問曰:何以知其學問?

曹對雲:現在雲貴總督任内,尚日日刻書談文。帝默然,不久就将阮元内召回京。

曹振镛素來揣摩皇上重吏治,厭惡封疆大吏政務廢弛,是以借此挑撥君臣關系,其心可誅啊。雖然阮元未必荒廢政務,但曹強調其日日刻書談文,給道光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曹振镛嫉賢妒能,排擠同僚,但明面上一句同僚的壞話也沒有講,卻事事擊中皇上的軟肋,引起他的顧慮,真是中國官場智慧的活化石啊。

曹振镛曆經三朝,仕途五十四載,一生官運亨通,圓融謙恭,“無災無難到三公”,可以說是清朝最會做官的人了。

道光帝和曹振镛這一君一相,合作主宰天下的結果是造成了一個“庸才時代”,惟有庸才才能儲存祿位,留給後世的攤子也是庸碌的沉淪。

1840年,道光帝遇上了第一次鴉片戰争,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他又怎能處理好?頗有才能的林則徐也沒有善始善終,大清這艘巨艦終于駛向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