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钰哲:璀璨星空的探路者

張钰哲:璀璨星空的探路者

  在中國,有一個人,為了頭頂的星空,追尋一生。他将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中華”星,開創了中國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他組織拍攝了中國境内的第一張日全食照。他,就是我國近代天文學的創始者、著名天文學家張钰哲。

  1902年2月16日,張钰哲于出生于福建省閩侯縣一個普通職員家庭。1910年5月,張钰哲8歲時,哈雷彗星出現在天空,拖着長尾巴在夜幕中留下璀璨的軌迹,從此“浩瀚的宇宙”猶如種子般紮根在他的心中。

  1919年,在自己不斷的努力下,張钰哲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留美預備班。1923年,21歲的張钰哲赴美求學,先後在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系和康奈爾大學建築系學習。一天晚上他在宿舍偶然發現了一本天文科普讀物,正是這本普通的天文科普讀物,重新喚醒了張钰哲心中的“天文幼苗”,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中國天文事業的命運。于是,1925年,張钰哲轉學到芝加哥大學天文系,并以優異成績先後獲得天文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張钰哲一直苦苦地追索,期待在茫茫星海中找尋一顆人類從未發現過的行星。1928年,他經過連續地觀測和精密的軌道計算,确信自己兩年前發現的一顆星是從未有過紀錄的新行星,張钰哲的發現,很快得到了“國際行星中心”的承認。依照國際慣例,發現者有權為它命名。張钰哲将其命名為“中華星”,這是中國人首次發現小行星。

  1929年秋,張钰哲回國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學實體系擔任教授,講授天文學、天體實體學和天體力學等課程,同時被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聘為通信研究員。1934年,中國第一座現代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建成,張钰哲被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聘為特約研究員。

  1941年,我國第一次有組織地進行了現代日食觀測,張钰哲擔任中國日食觀測隊的隊長。他和團隊将地點選在了甘肅臨洮,觀測隊從昆明出發,行期42天,途經3000公裡,曆經艱辛,最終他們拍攝到中國境内中國天文學家自己拍攝的第一張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這是首次在我國境内利用現代天文儀器進行的日全食科學觀測。

  1978年,國際小行星中心為了表達對張钰哲的敬意,宣布将1976年10月23日由美國哈佛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chang”(張)。中國天文學的最高獎——張钰哲獎,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986年7月21日,84歲的張钰哲在南京逝世。他的骨灰深埋在紫金山天文台内一個極不起眼的角落,地面上沒有任何标記,但是張钰哲的光輝猶如星光般柔和,時刻指引着下一代的天文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