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作者: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奉青玲、鄭偉傑、李小燕 攝影:汪江波、郝裕彤、安蓮

2021年的第一場春雪降臨西北大漠,聳立如巨人的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披上了一層潔白的外衣。塔架前的大理石碑上,一行金色大字在雪花飛舞中格外醒目——東方紅衛星升起的地方。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那一天,這一天

1970年,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26年後,這座功勳發射塔架光榮退役。2018年,經過修繕,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新亮相。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距離塔架500米、深埋在戈壁沙丘下的指控室,是當年東方紅一号衛星發射任務的指揮所。當年參試的儀表裝置雖然已經陳舊,但依然儲存完好,刷寫在牆面的毛主席語錄映入眼簾:“一定要在不遠的将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準!”。透過斑駁的字迹,記者仿佛回到了當年參試人員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前進的号角

20世紀50年代,在毛主席“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号召下,大漠戈壁的航天人吹響了中華民族向宇宙進軍的号角。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在缺資料、缺裝置的困境下,大家發憤圖強,憑着“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點一滴攻克技術難關。

“晚上躺在床上,還在背原理、背公式,在手心上、肚子上來回畫符号。”技術專家呂琳回憶起當年科技人員刻苦鑽研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白天,他們頂着烈日扛水泥,搬磚頭,打地基,進行各項建設;夜裡守着煤油燈啃書本,畫電路圖,拿着用罐頭盒、三合闆制作而成的簡易模型展開研究。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戈壁灘彌漫的風沙無時無刻不在顯示着它的威力。一個深夜,狂風掀翻了帳篷,為了保護裝置,科技人員脫掉衣服蓋在測量儀器上,身體被砂石打出道道血痕。

為了建設塔架,中國航天人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巨大的代價。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點 火!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伴随着發射中隊長張積華的點火密碼,操作手胡世祥果斷按下了發射按鈕。托舉着東方紅一号衛星的長征一号運載火箭猶如一條雄壯的巨龍,在震耳的隆隆聲中告别發射塔架,直刺蒼穹。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星箭分離,衛星入軌。”點火約13分鐘後,東方紅樂曲在太空響起,我國成為世界第5個獨立掌握衛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人造衛星遊太空,全球響徹東方紅,曆史永遠記住了這一天。

5年後的一個中午,在貴州凱裡地區,一頂巨大的降落傘從天而降。這個“天外來客”,就是新中國第一顆傳回式衛星。它于1975年11月26日從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成功發射。當時外電驚歎:中國創造了世界空間技術發展史上空前的速度。

這次成功回收為30年後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的順利傳回,奠定了堅實基礎。

1980年5月18日和5月21日,兩枚遠端運載火箭接連從東方紅衛星發射場起飛,成功飛抵南太平洋預定區域,遠端運載火箭全程飛行試驗的圓滿成功使我國首次具備了戰略威懾能力。

夢在,“東方”在

青山巍巍,弱水潺潺。如今,東方紅衛星發射場雖早已退出航天發射的曆史舞台。但在《東方紅》樂曲的激勵下,廣大科技人員逐夢太空的腳步一刻也未曾停歇。

1994年7月3日,在距離東方紅衛星發射場40多公裡的戈壁灘,一場載人航天發射場奠基典禮隆重舉行。

5年之後,我國第一艘“神舟”号飛船發射升空,載着鮮豔的五星紅旗遨遊太空。時任發射任務零号指揮員的郭保新回憶起當時的壯觀,激動之情溢于言表:“起飛過程中,整個發射場如同白晝,當火箭把飛船送入軌道的那一刻,人群沸騰了,連日來的辛苦瞬間被成功的喜悅沖沒了。”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從問天閣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飛船飛向太空,圓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全世界再一次将目光聚焦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2016年,經國務院研究決定,将每年的4月24日确定為“中國航天日”。從此,這座靜穆聳立的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成為銘刻在全體中華兒女心中的永恒記憶。

“東方紅,太陽升……”首個“中國航天日”當天,在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下,伴着嘹亮的《東方紅》樂曲,1000餘名科技人員、中國小生和當年參加東方紅一号衛星測試發射的劉章喜、魯宏現、史良、莫沛德等航天前輩共同慶祝這個航天人的節日。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我們要像老一代創業者那樣,把個人理想融入航天事業,紮根戈壁,獻身航天……”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進階工程師安金霞在塔架下的發言,同樣讓人熱血沸騰。

2018年1月19日,伴随着一聲巨大的轟鳴聲,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号運載火箭,以“一箭六星”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衛星發射升空并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中心自1970年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執行的第100次航天發射任務。48年間,發射中心将東方紅、實踐、墨子、悟空等148顆衛星送入太空。見證了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辛曆程,譜寫了中國航天史上舉世矚目的輝煌篇章。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2020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東方紅衛星發射場柳樹吐綠、生機盎然,巍巍的發射塔架曆經歲月的洗禮,傲然挺立在茫茫戈壁。發射場坪上,《東方紅》樂曲再次響徹大地,航天戰旗接力傳遞活動正式開始。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15面代表中心标志性曆史成就的航天戰旗迎風飄揚,15名旗手依次接力傳遞戰旗,從東方紅衛星發射場出發,傳遞至載人航天發射場。近千名科技人員與老一輩航天創業者共同追憶50年來在這裡發生的一個個令人激動的時刻。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這是一場關于航天的夢想接力,起點是夢開始的地方,在“東方紅衛星升起的地方”再次出發,是新時代航天傳人向航天前輩緻以的崇高敬意,是曆史使命的交接,更是航天精神跨越時空的傳承與赓續。

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起步——探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遺址

當2021年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到東方紅衛星發射塔架時,位于它東南方的載人航天發射場,科技人員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他們要對整個塔架進行全面檢修檢測,為今年的載人飛行任務默默耕耘着、積澱着。

從東風航天城生活區到東方紅衛星發射場,是一條筆直的公路,它不僅連接配接着兩大發射場,也連接配接着中國航天事業的曆史與未來。

(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