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饒剛 封面新聞記者 王越欣
4月13日,記者從眉山市洪雅林場處獲悉,近日,在瓦屋山自然保護區外首次發現大熊貓活動痕迹。通過圖檔資料,省上專業機構初步認定是一隻亞成體的大熊貓。
大熊貓排出的糞便
日前,洪雅瓦屋山鎮孔雀村村民在山林間勞作期間,發現竹林中有大量的動物糞便以及被啃食的竹子,懷疑是附近有大熊貓活動,随後,村民立即向洪雅林場張村管護站報告。
4月10日,洪雅林場張村管護站從業人員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跋涉,去到村民發現疑似大熊貓活動痕迹的一片竹林,進行搜尋。
洪雅林場從業人員上山搜尋
“竹林的竹類正是大熊貓最愛的冷竹,周圍也有剛被啃吃不久的新鮮竹子。”洪雅國有林場張村管護站站長馬麗介紹,當天在竹林中,還發現了許多疑似熊貓的糞便。“它是這樣子的,熊貓吃竹子,排出來的糞便就基本全是竹片子。那周圍也都是竹子片片。”馬麗說,就糞便的新鮮程度來看,估計是幾天前熊貓活動後排出的。
在随後的搜尋中,林場的從業人員還在不同地點發現多處被啃食的竹子以及大熊貓排出的糞便,從業人員采集了較新鮮的糞便,将圖檔資料發給省上專業機構進行了确認,初步認定是一隻亞成體的大熊貓,下一步,還需要進行大熊貓dna資訊鑒定,以确定大熊貓的年齡、性别和健康狀況等資訊。
被啃食過的竹子
據從業人員介紹,環保督查工作開展前,瓦屋山自然保護區人員活動比較頻繁,大熊貓都在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内活動,随着礦山和水電站關停,相關部門通過長期的廣泛宣傳和嚴格管理,當地老百姓環保意識大大增強,生态環境也得到極大改善,大熊貓的活動範圍開始向保護區外擴充。
“從這次我們在孔雀村新發現的大熊貓糞便和活動痕迹來看,比平常的海拔低了有300多米,并且離我們保護區有4公裡的範圍,離張村場鎮也隻有3公裡的範圍了。”四川瓦屋山自然資源管理局副局長羅俊說,這些特點表明村民的保護意識增強了,大熊貓栖息地的範圍在擴大,洪雅的生态環境也越來越好。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