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導讀思路

閱讀,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同一本書,不同的人讀,有不同的感悟。即便同一本書,同一個人,不同時期讀,感觸也是不一樣的。

《飛越風暴》,不僅是一本成長小說,也是一本探險小說,更是一本探秘的小說。那麼,書中除了拉魯斯提到的,“為什麼會有大海?”、“風為什麼會吹動?”、“海鷗的心中到底藏着什麼秘密?”等問題之外,書中還有沒有其他的秘密呢?還有哪些秘密呢?

一群孩子同讀一本書,從不同的角度,找尋不同的秘密。

光源與影子的秘密

當拉魯斯知道,始終跟随着自己,與自己形影不離的黑鳥,是自己的影子時,他便開始認真地觀察它。

p12:他發現有時候影子在他的下面,有時候在左邊或右邊,還有的時候會跑在它的前面,就好像要逃跑,并挑釁他快去抓住它似的。于是拉魯斯試圖追上它,但是他飛得越快,影子也跑得越快,永遠都追不上。

那麼,拉魯斯為什麼追不上影子呢?這與什麼有關系呢?影子又是怎麼形成的呢?人類根據這個原理制作了什麼?

孩子們通過動手做試驗,并在網上搜尋相關資訊,得出以下結論。

楊子安: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物體時,在背光面的後方,形成沒有光線到達的黑暗區域,成為不透明物體的影子。比如,太陽在東方,影子就會在物體的西方。太陽在南方,影子肯定在物體的北方。以此類推,影子在光源的對立面。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科學小探秘|導讀《飛越風暴》中的發現

貓頭鷹的秘密

p21:海鷗沒有貓頭鷹的眼睛,在黑暗中他們是盲目的。

我們都知道,貓頭鷹是夜間活動的動物。貓頭鷹能在晚上行動,主要依靠的就是那雙明亮的眼睛。那麼,貓頭鷹的眼睛有什麼秘密呢?人類根據它的秘密,發明了什麼?

孩子們在相關書籍上,或網絡上搜尋,找到了依據。

彭夕璇:在貓頭鷹眼睛的視網膜上,有極其豐富的柱狀細胞。柱狀細胞能感受外界的光信号,是以,貓頭鷹的眼睛應該能夠察覺極微弱的光亮。是以,人們通過貓頭鷹的特性,發明了望遠鏡。

楊棋賀:貓頭鷹是夜行性動物,能夠在黑夜裡看到東西。它一旦判斷出獵物的方位,便迅速出擊。人們根據貓頭鷹夜視的特異功能,發明了夜視儀。

孟希暢:貓頭鷹會飛,夜間能看到東西,會抓老鼠和小動物,頭大眼睛固定在眼眶裡不能動。羽毛蓬松色盲。古希臘人把貓頭鷹尊敬為雅典娜與智慧的象征。人類根據它的特征,研制了望遠鏡,夜視鏡。

蝙蝠的秘密

拉魯斯為了練就貓頭鷹一樣的眼睛,便選擇在廢棄的礦井隧道裡,練習黑暗中飛行的技能。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p24:“他又停下來仔細地聆聽,吱吱聲從某個角落裡傳來。”

“他面前的東西開始變得模糊不清了,随後耳邊再一次傳來了吱吱聲。”

為什麼在黑暗中,先聽到蝙蝠的鳴叫聲,後看到他們的身影呢?蝙蝠身上隐藏着什麼秘密呢?人類以此發明了什麼?

孩子們繼續尋找相關的書籍,或者上網查詢相關資訊。

彭夕璇:由于蝙蝠使用回波定位,發現獵物。是以人們利用它的這一本領,制作了雷達。

楊棋賀:蝙蝠利用超音波在夜間導航,它的喉嚨發出一種超過人耳朵所能聽到的高頻聲波,這種聲波沿着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迅速傳回來。他們用耳朵接收了這種傳回來的超音波,使它們迅速做出準确的判斷,引導它們飛行。

孟希暢:蝙蝠的回波定位很靈敏。依靠聲納辨識位置。通過翅膀制作聲音實作回撥定位。能夠迅速改變耳朵的形狀。以适用不同的傳感任務。利用超音波定位。人們根據蝙蝠回聲定位發明了雷達。進行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彭佳夢: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類動物。它們中的多數,還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它們體型大小差異極大,此外,蝙蝠晝伏夜出習性,使得它們更利于捕捉獵物。有些蝙蝠的飛行速度,可達到每小時50千米以上。有的蝙蝠會釣魚,墨西哥兔唇蝙蝠,一個晚上能捕獲30條小魚。蝙蝠的以上本領都益于,它得天獨厚的回聲定位系統。人們根據蝙蝠回聲定位發明了雷達。

看來,科學無處不在。閱讀,能讓我們發現更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