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1》“赴俄小組”官宣 張若昀解鎖俄語新技能

作者:熊貓音樂站
《1921》“赴俄小組”官宣 張若昀解鎖俄語新技能

電影《1921》“赴俄小組”海報

将于7月1日上映的電影《1921》,由黃建新監制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此前釋出了“咱們勞工有力量”的特輯,再現了百年前共産黨上司的勞工運動的場面。百年前,他們奔走在革命的第一線奮力呐喊,是魯迅先生口中“舍身求法”的人。然而還有這樣一群“埋頭苦幹”的進步勞工,作為革命道路上的後備力量在默默積蓄力量,他們便是上海外國語學社中的有志青年,為赴俄尋求救國道路而努力學習外語,同時接受革命理論知識,進行革命實踐。

日前,《1921》釋出了外國語學社成員的海報,同時官宣了這一進步團體中的演員。其中,張若昀、張宥浩、趙弈欽分别飾演青年劉少奇、任弼時和蕭勁光;曹駿、高容方、劉恩佳、劉哲爾、羅澤楷、徐曉璐飾演學社中的進步勞工(均按姓名拼音排序)。外國語學社作為當時培養革命幹部的“紅色搖籃”,在以往同類型影視作品中鮮少呈現。這次,為了真實再現這段曆史,編劇導演煞費苦心地挖掘了許多珍貴史料,不僅有黨史資料,還有20年代上海城市文化的資料,美術也花了不少功夫,在大銀幕上生動還原了這一早期共産黨主義者彙聚的“紅色學校”。為了生動演繹先輩“年輕時”,幾位演員都煞費苦心,除了提前閱讀人物傳記,在片場他們會抓住導演、編劇交流對人物的了解。因為外國語學社是教授外語的機構,學習語言也成為了演員們的必修課。曾在多部作品中展現過語言天賦的張若昀,這次也因劇情和角色需要,私下練習挑戰俄語。正式拍攝時,字正腔圓的俄語台詞一氣呵成,使得在場的俄語老師都刮目相看。青年演員們竭盡全力,隻為向觀衆展示出這段鮮少人知的革命往事,讓大家看到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人都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為救亡圖存做着自己的努力。

《1921》“赴俄小組”官宣 張若昀解鎖俄語新技能

張若昀飾劉少奇

揭秘20年代初革命幹部的“紅色搖籃”

再現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革命同窗情誼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革命程序在如火如荼地發展着,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社團組織為中國共産黨默默培育着後備力量,這便是上海外國語學社。它是上海共産主義小組和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的外語教育機構,主要為來滬青年提供學習革命理論知識及外語的環境,并在上海共産主義小組上司下進行革命實踐。電影裡的一些重要角色都曾在這所學校教學,李達教日語,李漢俊教法語。電影裡就再現了一段黃軒飾演的李達教授進步勞工學生們學習日語的場景,雖然為了便于觀衆了解,日語很短,但演戲一貫全身心投入角色的黃軒也抓着劇組裡的日本執行制片人和日本演員池松壯亮練習發音很久,等到實拍時,俨然一位留日回來的年輕老師的模樣。

外國語學社作為中國早期的共産主義者探索救國救民之道的場所,在這裡學生們除了學習外語,也給學生們傳播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李漢俊翻譯的《馬克思〈資本論〉入門》和陳望道翻譯的《共産黨宣言》都是學生們的必讀書籍。青年時期的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等人都曾在此學習,并作為優秀分子被派往蘇俄進一步學習馬克思主義學說。由于上海共産黨早期組織處于秘密狀态,需要一個場所開展革命活動,是以外國語學社明面上公開辦學,實質上掩護革命,為革命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場地。

《1921》“赴俄小組”官宣 張若昀解鎖俄語新技能

張宥浩飾任弼時、趙弈欽飾蕭勁光

外國語學社見證了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等人革命生涯早期共同學習的曆程。三人作為意氣相投的戰友,在外國語學社同窗後便一同赴俄,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尋求救國的理論指導。新中國開國元勳劉少奇24歲自莫斯科回國,便參與到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的上司中,這次罷工的勝利也是中國勞工運動史上的一次壯舉。此後他一直活躍在我國勞工運動的前線,參與了“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等運動,為勞工階級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一生任勞任怨,被評價為“黨的駱駝”“人民的駱駝”的任弼時,初到蘇俄深造時,一天隻能領到200克黑面包作為口糧。他忍饑挨餓仍刻苦學習馬列主義理論,隻為能夠為民族救亡圖存獻上自己的一份力。24歲他在安徽巡視時,不幸被敵人拘捕,遭受種種酷刑,他仍緊咬牙關,沒有對黨的秘密走漏一絲風聲,用自身行動證明了共産黨人不屈的精神。“人民海軍之父”蕭勁光曾兩次赴蘇俄進行學習,歸國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打造出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紅軍勁旅,為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若昀再次解鎖新語種為角色挑戰俄語台詞

越圍欄滑水管張宥浩趙弈欽等練成“跑酷達人”

對于參演這樣一部具有宏大曆史意義的影片,做足準備工作已經是每位演員拍攝前的“必經之路”。在提前閱讀史料的基礎上,為了更生動的去呈現偉人的青年時代,張若昀在片場一有閑暇時間便去找導演、編劇交流。此前在張若昀參演的作品中,因為角色需要曾學習掌握外語,英、日、德、法等,無論現代劇還是古裝劇都彰顯出深厚的台詞功底。在《1921》的拍攝中,劉少奇的台詞中包含了大段俄語,張若昀私下努力練習再度挑戰新語種。衆所周知俄語的發音對于中國人來說比較難把握,是以在片場拍攝間隙,他經常獨自一人躲在角落自言自語。當正式拍攝時,台詞流利發音标準,連在場的俄語老師都對他的語言天賦和努力程度感到驚歎。

《1921》“赴俄小組”官宣 張若昀解鎖俄語新技能

李達教授進步勞工學生們學習日語

電影中還有一段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和李啟漢在天台“跑酷”的戲,說起來這段戲的創作還有一段小故事。當時編劇導演為了力争讓劇本情節更真實生動,多次走訪老漁陽裡外國語學社的舊址,就在館内,聽到專家講述了20年代早期外國語學社處在秘密傳播共産主義理論的情況下,經常會遇到危機。在某次法國巡捕來巡查學校時,劉少奇等青年學生就通過天台飛速撤離,成為了流傳至今的鄰裡街坊的一大美談。編劇導演根據這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查詢史料,加以豐富,創造了電影中四位年輕人“飛檐走壁”,成功撤離的情節,給電影增加了戲劇性和可看性。而這段情節在演繹時卻考驗了幾位演員的動作協調性和體力。在拍攝巡捕闖入外國語學社的這場戲時,歐豪、張若昀、張宥浩、趙弈欽幾人為了躲避巡捕,不僅快速跑上陡峭的台階,還要在樓頂翻越一個個圍欄。張若昀在走投無路之時甚至從水管滑下,慌忙逃走,場面十分驚險。這一連串的動作戲,對于這些平時以拍文戲居多的演員來說頗具挑戰,為了呈現出最佳狀态,他們一遍遍練習。到拍攝結束時,一個個都練成了“跑酷達人”。為了還原倉促逃跑的狀态,演員們身體難免會有磕碰和擦傷,但在拍攝現場沒有人因為受傷提出停機或者休息,大家都沉浸在進入角色後的那份信念感之中。《1921》所有主創都秉持着一顆赤誠火熱的創作初心,期待呈現出先輩們最鮮活的面貌,期待為慶祝建黨100周年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