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清救國,17歲就義,兒子夭折,妻子削發為尼,哥哥出家為僧

作者:觀天下知天下

1、人物生平

抗清救國,17歲就義,兒子夭折,妻子削發為尼,哥哥出家為僧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複,字存古,号小隐,又号靈首。明末(南明)詩人,松江華亭人。為夏允彜之子,師從陳子龍。夏完淳自幼聰明,有神童之譽,“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14歲随父抗清。其父殉難後,他和陳子龍繼續抗清,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六歲。以殉國前怒斥了洪承疇一事,稱名于世。有《獄中上母書》。

身後留有妻子錢秦篆、女兒以及遺腹子,出世後夭折, 家絕嗣。夏允彜、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區小昆山鎮蕩灣村華夏公墓旁。

2、父親殉國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進北京。崇祯在煤山吊死,明朝滅亡。

對于在家服母喪的,曾被崇祯皇帝賞識,并破格提拔的夏允彜來說,明朝的滅亡、皇帝的自殺都給了他極大的打擊。喪母、喪君,剛剛有了點成績的仕途又無路可走……一時間,他恍若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當時清朝在江南的統治還不穩固,義師紛起,明朝殘餘軍事力量散落其間。于是,夏允彜暗中寫信給自己從前的學生、明朝江南副總兵吳志葵,再進兵南京,以圖保有明朝江南半壁河山。也就是在那時,年僅十五歲的夏完淳匆匆完婚後,馬上和父親一道加入戒旅軍中。可惜,吳志葵無長遠謀略,軍将多懈怠貳心,蘇州城不僅未被攻下,這些殘明的烏合之衆,也大敗四潰。

夏允彜反決定自殺殉國。并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幸存錄》交予獨子夏完淳手中,叮囑他毀家饷軍,精忠報國,代父完成恢複志願。然後,夏學士投松江塘自殺。身為兒子的夏完淳肝膽欲裂,目睹父親剛烈死狀,他也更加堅定了必死救國之決心。

3、抗清救國

永曆元年(1647年)早春時分,得悉清朝任命的蘇松提督吳勝兆要反正的消息,少年夏完淳馬上萌發了巨大的恢複希望,急忙為吳勝兆與浙東義師牽線搭橋,積極準備待事發時本人親自參加戰鬥,做決死之戰。吳勝兆謀洩,其手下将領搶先一步把他的計劃上告清朝。吳勝兆一卒未出,身已成擒。而浙東方面,屋漏偏遭連夜雨,義師水軍剛離岸,飓風忽至,大部分人被淹嗆而死,潰不成軍。清廷對吳勝兆一案十分重視,四處抓人,陳子龍等人首先遭到逮捕。押送途中,陳子龍投水殉國。

夏完淳喉中鹹淚和血吞。由于他本人也在清政府通緝名單中,便一度曾匿藏于其兵父在嘉善的家中。1647年夏七月,他決定渡海加入魯王政權軍隊。夏完淳至孝之人,臨行前,他回鄉間老家探望嫡母和生母,準備與二老告别之後再出發。清廷眼線多多,夏完淳甫一回家,即為人偵知。清廷人馬俱至,逮捕了這位少年英雄。由于他是朝廷重犯,被立刻押赴南京受訊。

在南京受押的八十天,是十六歲英雄夏完淳人生旅途的最後八十天。其間,他不僅智鬥大漢奸洪承疇,巧妙羞辱了這位清朝鷹犬,并且自激自盛,賦詩寫詞多篇,表達了他"今生已矣來世為期"的沖天豪情和家國之仇未報的遺恨。

4、慷慨就義

1647年,九月秋決,夏完淳等三十多名抗清義士在南京西市慷慨就義。手提鬼頭大刀、兇神惡煞般的劊子手,面對自己面前昂然站立的這位面容白皙、姣好的十七歲美少年,他那殺砍掉無數人頭的雙手,也不由自主地發顫發抖,最終隻能閉眼咬牙才敢砍下那一刀……在當時43名共赴刑場的抗清義士中,他是最年少的一個。

5、兒子夭折,妻子削發為尼,哥哥出家為僧

夏完淳的妻子秦篆,同時受父死母喪夫亡的重大打擊,悲痛欲絕,身體亦非常衰弱。幾個月後她果然生下一個男孩,隻是這孩子似乎在母體内感受了太多人間的苦難,很快便也夭折了。夏家終于無後。秦篆的哥哥錢默這時也終于看破紅塵,出家為僧,不知所終。年僅十八歲的秦篆便也削發為尼,獨守青燈古佛,孤獨地度過了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