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現|夏雲:三星堆青銅神樹原型是珙桐?

文/夏雲

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再次聚焦世界的目光。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星堆遺址發掘已有90多年,至今仍迷霧重重。堪稱鎮館之寶的1号青銅大神樹,是最神秘的未解之謎。雖有不少學者認為其印證了《山海經》裡上古神樹的記載,但過去的研究似乎都止于此。

青銅神樹是否真的存在于現實?會不會是借鑒了某種真實樹木?少有人考究。本文結合其造型和曆史記載,試做考證。

發現|夏雲:三星堆青銅神樹原型是珙桐?

青銅神樹。夏雲 攝

來自遠古的白鴿

三星堆1号青銅神樹高達3.96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青銅物件。

它由基座和主體兩部分組成,樹頂已殘缺。樹的樹枝共分3層,每層有3根枝條,每根枝條上有花枝呈上翹和下垂分布。全樹共有9隻鳥,站立在上翹的花枝上。

神樹每個花枝的造型,基本為一長一短的兩個苞片包着一個似花似果之物。細觀這樣的造型,與被西方植物學家稱為“中國鴿子樹”的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珙桐完全一緻。

珙桐之是以被稱為鴿子花(樹),是因其花形似鴿子展翅。白色的大苞片似鴿子的翅膀,暗紅色的頭狀花序如鴿子的頭部。當花盛時,特别是微風一吹,似滿樹白鴿展翅欲飛。

認為青銅神樹的原型是珙桐,主要基于3點考證。

發現|夏雲:三星堆青銅神樹原型是珙桐?

2号青銅神樹花苞上沒有镂空造型,與珙桐更為形似。夏雲 攝

一是契合三星堆文明對鳥的崇拜。

三星堆出土器物中,鳥形器和鳥紋飾占了絕大多數。1号青銅神樹上有9隻鳥,而王權和神權的象征物——三星堆金杖中,鳥紋居中心位置。可見,古蜀先民以鳥為圖騰崇拜。那麼,他們選擇以外形似鳥的珙桐為原型制作最重要的祭祀器物青銅神樹,就順理成章了。而古蜀先民的鳥圖騰是否為鴿子不重要,因為珙桐形似鳥,1869年傳入歐洲後被稱為鴿子花,亦可被稱為其他鳥名。而外形如此像鳥并以鳥名稱呼的植物,除珙桐外,鮮有所見。

二是形态驚人一緻。

珙桐花沒有花瓣,包含着暗紅色花序的大苞片,由樹葉進化而來。花剛開時,苞片呈淡綠色。10天後,漸漸變大成乳白色,并慢慢下垂。

再來看青銅神樹上的花枝,一根樹枝上分别有上翹和下垂的花枝,且上翹的花枝苞片小,下垂的花枝苞片大,呈明顯的一大一小狀。完全符合珙桐開花時枝條上的花苞有上翹和下垂兩類并存,花剛開時花苞上翹,小且呈褶皺形态,花苞變大變白時下垂,并呈一大一小的特征。

發現|夏雲:三星堆青銅神樹原型是珙桐?

一樹珙桐花有上翹和下垂兩種形态。王江 攝

青銅神樹上翹和下垂的花枝形态,對應珙桐上翹和下垂的花苞外形特征幾乎完全一緻。

再來看較多學者認為《山海經》裡記載的神樹若木就是青銅神樹。《山海經》裡對若木形态有明确記載:“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若木為青色的葉子,紅色的花。這不就是珙桐剛開花時的樣子嗎?如果若木指的就是珙桐花,那麼古人此處稱的青色葉子應指珙桐的花苞,今天科學稱為葉子變态發育形成的苞片。

我們不應低估古人觀察自然的智慧,他們應該是認識到它似葉非葉的特征,專門對苞片初長成時青色的色彩進行描述。因為自然界大多數植物的葉子都是青色,如不是指其似葉非葉的苞片,在這裡大可不必對葉子顔色進行描述。

有學者認為,青銅神樹上那些造型僅是樹葉和果實的形象。我想,如果是看過珙桐花的外形,應該再不會那樣認為了。除珙桐外,實難再找出外形和青銅神樹那麼高度相似的植物來,也實難想象古人鑄造這麼神聖且精緻的器物,安放在上面的會是三兩片平常的樹葉而已。

如若是什麼花,那究竟還有哪種花是僅有兩三片的花瓣,且一大一小,中間有個巨大的花蕾呢?

發現|夏雲:三星堆青銅神樹原型是珙桐?

珙桐剛開花時呈上翹形态,苞片淡綠色,外觀神似青銅神樹上上翹的花枝造型

三是珍奇之物,理當敬奉。

珙桐是經曆第四紀冰川時期遺留下來屈指可數的珍稀物種,且是我國獨有的單屬植物,和大熊貓并稱為“動植物界的活化石”。

1869年,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将在雅安發現的珙桐和大熊貓一起介紹到西方後,立刻引起轟動,被贊為驚世發現,被西方植物學家視若珍寶,稱其為“北溫帶最美麗的樹木”。

珙桐對自然環境要求較高,隻生長在海拔1500-2200米空氣陰濕的常綠闊葉混交林中。在我國,也僅分布在神秘的北緯30º線一帶幾個地方,并不像其他物種一樣常見易得。

三星堆先民選擇祭祀之物,一定也是要選珍貴物種。在發現珙桐這一難得一見的物種後,又見其開花時猶如滿樹神鳥翩翩飛舞,契合自己圖騰崇拜,遂将其鑄造為青銅大神樹,以溝通天地神明。在神樹每個上翹的花枝上鑄造了9隻鳥,無疑是對珙桐開花時百鳥展翅景象的生動還原。

發現|夏雲:三星堆青銅神樹原型是珙桐?

鴿子花與神樹

若木生若水

上述僅從珙桐與三星堆青銅神樹的外觀造型進行對比分析來推測神樹的原型,下面,再結合古人記載的珙桐生長地來進一步實證研究,更有驚人發現。

之前,有較多學者研究認為,三星堆青銅神樹上面站着的9隻鳥,對應了《山海經》中關于通天神樹的記載。北京大學孫華教授認為,與青銅神樹最接近的,應該就是《山海經》的扶桑和若木。在三星堆博物館裡,對青銅神樹也是這樣介紹的:“一般認為,銅樹反映了‘十日’神話,與傳說中的‘扶桑’‘建木’‘若木’等神樹極有關系。此樹或是扶桑與若木,是‘十日’神話的實物寫照?”

《山海經·海外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裡說的就是上古的“十日”神話,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後羿射日故事的最早來源。

古人認為,太陽的運作是由自在飛翔于天宇的鳥背負而行,每天一隻鳥輪流從東邊背起太陽向西邊翺翔。《山海經》裡,東海的扶桑與西極的若木都是供太陽栖息的神樹,早上太陽從扶桑升起,晚上在若木落下。青銅神樹上有9隻鳥,第十隻鳥很可能在殘缺的樹頂部分,也可能正在天上值日。

《山海經》裡有對若木外觀“青葉、赤華”的記載,也有對其地理方位的記載。《山海經·海内經》載:“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在《水經注》裡也有基本相同的記載。

這裡的南海,應是泛指南方民族居住地。若水發源于若木生長的地方。《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之子昌意,降居若水。取蜀山氏女,曰昌仆,生帝颛顼。”若水在上古時期為地名。四川荥經縣一直被稱為華夏人文始祖颛顼帝故裡,就是源于在上古時期有若水的古稱。

既然稱若水,那有沒有若木呢?答案是,這裡是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授予的“中國珙桐之鄉”,縣境内分布着世界上現存最大面積的野生珙桐林,其中成片分布達30萬畝,堪稱生态奇觀。如此巧合,豈不是從現實角度對應了古籍記載,印證了青銅神樹為若木,若木即為珙桐嗎?

發現|夏雲:三星堆青銅神樹原型是珙桐?

珙桐。夏雲 攝

再看現實的地理位置和古人記載是否一緻。

荥經古稱若水,秦滅蜀後置縣名嚴道,唐後以發源于牛背山的荥經河(即若水)而得名。被譽為亞洲最大360º觀景平台的牛背山山系,為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嶺。青衣江即古稱的青水,大渡河亦稱泸水,即古稱的黑水。青水、黑水之間的牛背山,分布着大片野生珙桐林,是荥經河(若水)的發源地。和曆史記載完全吻合。

古代神話中的若木是供太陽栖息的神樹,既然是供熾熱的太陽栖息,那神樹的原型如果是不怕火的,應該更符合古代先民選擇的标準。無獨有偶,珙桐生物學的一大特性就是含水量特别大,野外活立木幾乎無法被點燃,是少有的當地人從來不作為燒火柴的樹種。

珙桐是經曆冰川時代幸存下來的“冰川活化石”,其似花非花、似葉非葉,不怕冰與火的這些獨特而神奇的生物學特性,與中國古代陰陽轉化、太極中庸的哲學思想和宇宙觀高度契合,應該是古人将其作為溝通天地神明神樹的一大原因。

三星堆青銅原料之謎

考證三星堆青銅神樹的原型是珙桐,将目光鎖定到分布有世界最大面積的野生珙桐林的荥經縣後,再深入探究,這個與三星堆同處神秘的北緯30º區域的地方,更是與三星堆那些不解之謎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或許在這裡能找到破譯密碼。

中國最早記載開礦冶銅鑄币的文字,見于2500年前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管子·山權數》中。恒公向管仲讨教通權達變的理财方法,管仲提及:“湯以莊山之金鑄币,而贖民之無糧賣子者。”

發現|夏雲:三星堆青銅神樹原型是珙桐?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莊山

莊山在何處?商務印書館1931年出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有明确記載:“莊山,即嚴道銅山。鹽鐵論作嚴山。漢書蜀嚴道有銅山。後漢避諱,改莊為嚴。成湯發莊山之金以鑄币。”

古書所言“金”不是黃金,而是銅的合金黃銅、青銅。從這些曆史典籍記載來看,3600年前建立殷商王朝的成湯,就已在莊山開礦冶銅鑄币了。

據上面記述和今天的考古發掘可考,位于荥經縣的嚴道銅山被開采利用至少從殷商開始,有3600年以上的曆史,甚至更長。我們可以合理猜想,嚴道荥經作為中國古代曆史最為悠久的銅山之一,不僅參與了中原青銅文明的起源,也極大可能為古蜀國三星堆文明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銅礦原料。

嚴道銅山是有曆史記載離三星堆最近的銅山,且至少在漢代前,都是古代最著名的銅山之一,采銅曆史延續幾千年。《史記》載:“漢文帝賜鄧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漢文帝将這座出名的銅山賜給最寵信的大臣鄧通開礦鑄币,留下“富可敵國”的成語典故。

青銅時代是人類文明的開始。從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來看,它與同時代的中原殷商文明是有交流的。作為青銅時代最重要的稀缺資源銅礦原料地,嚴道銅山或許成為兩個文明的交彙點。

三星堆還有一大未解之謎,就是雖然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卻沒有發現文字。在三星堆出土器物上發現的未能破譯的符号,被稱為巴蜀圖語。和三星堆器物上的那些符号近似的另一個也被稱為巴蜀圖語的未解之謎,是巴蜀印章。破解之門,或許就在荥經,因為這裡出土的巴蜀印章占到所有出土巴蜀印章的一半以上。

發現|夏雲:三星堆青銅神樹原型是珙桐?

神秘的巴蜀圖語

其實,荥經作為三星堆青銅原料地是極符合邏輯的。從三星堆出土的明顯帶有西方特征的黃金面具、黃金權杖等器物表明,中國與西方世界的交流,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一條早于北方絲綢之路的南方絲綢之路(亦稱為蜀身毒道),實作了古蜀國與歐亞文明的交流。荥經,正好是這條國際貿易大通道的必經之路和重點節點。研究者普遍認為,三星堆青銅原料來自于雲南,嚴道銅山位于三星堆通往雲南的必經之路上,古蜀先民何必舍近求遠呢?嚴道銅山應該是最有可能、極其合理的三星堆青銅原料地。

正因為要開采銅礦,三星堆的先民才有機會到達處于深山密林的礦山,發現生長于此、之前從沒有見過的植物活化石珙桐,并奉為神靈,依據形象鑄造了青銅神樹。

從實物造型到曆史記載并實地印證,珙桐即為青銅神樹的原型應是符合科學推定的。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