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8歲的孔煜桐和5歲的孔樂桃跟随父母前往位于崇州的街子古鎮遊玩,平時就喜愛研究昆蟲的孔煜桐在河岸邊,發現一隻剛死去不久,手掌大小的金綠色甲蟲。一家人與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趙力館長取得聯系,最終确認甲蟲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陽彩臂金龜”。
無獨有偶!8月16日,成都市民趙先生在平樂古鎮遊玩時也發現了陽彩臂金龜,這是該物種首次在邛崃市被發現。
身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陽彩臂金龜近期屢次被市民發現,引起了廣大網友和昆蟲愛好者的熱議。大家在為成都生态環境和市民環保意識點贊的同時,有幾個共同的疑問:
網上流傳的
“陽彩臂金龜在1982年被宣布滅絕”
是否真實?
成都近幾年生态品質逐年提高,
還有哪些新物種的發現?
針對這些疑問,記者走訪咨詢了業内相關專家,站在專業角度對這些疑問進行了一一解答。
“陽彩臂金龜”比較珍稀
滅絕說法目前缺乏專業證據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趙力館長告訴記者,最近幾年,成都市民頻頻撿到“陽彩臂金龜”送往博物館。“陽彩臂金龜”有趨光性,是以大部分都是在夜間,金龜主動靠近人類住所被發現,由于這次“陽彩臂金龜”被發現時已經死亡,是以才能在白天被發現。目前,博物館已經有十幾隻“陽彩臂金龜”的标本,長度從6cm到8cm不等,而成都地區常見的長度就是在6cm左右,此外,博物館也把存活率較高的金龜子盡量放歸山林。
對于談到該物種是否滅絕的問題,趙力館長表示,滅絕通常意義上是指在過去的50年中未在野外找到該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也對“滅絕”做了嚴格的定義:當沒有充足的理由懷疑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時,才可以認為這個物種已經滅絕。
成都生物所副所長、研究員陳槐表示,通過查詢成都當地的資料和詢問國内相關行業的專家,關于“陽彩臂金龜”1982年宣布滅絕的說法,目前隻能找到新聞報道,沒有找到有關研究文獻,還需要一步核實。他說:“陽彩臂金龜分布範圍較廣,近幾年在國内多地陸續都有發現,包括四川也有分布,最近成都邛崃首次發現又新增了一個分布點,這可能與現在開展調查的範圍更廣、調查力度加大,生态環境改善,公衆對該物種的關注度增加、保護意識提高等方面有關。”
成都擁有衆多“國寶”
近幾年頻繁發現動植物新物種
圍繞成都近幾年重大的動植物物種新發現,趙館長提供了一組最新資料:成都擁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8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3種。
他表示,成都這些年發現衆多與環境相關的标志性物種,例如2014年在青城後山味江發現世界最大水生昆蟲“越中巨齒蛉”,翼展長達21.6厘米。它的發現,也證明了成都水環境的優越。
“越中巨齒蛉”标本獲得了中國第一個昆蟲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另外,這些年來,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在成都市區新發現了二十多種蝴蝶種類。其中包括中國最大的蝴蝶種類——“金裳鳳蝶”,該物種在今年年初被增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成都生物所副所長、研究員陳槐告訴記者,成都市範圍内除了有較大面積的平原、丘陵地形外,還有很多複雜的山地地形,例如龍門山脈、邛崃山脈等,蘊含了較高的生物多樣性。
近年來成都周邊陸續發現有新物種,以兩栖爬行動物為例,從2020年至今成都市範圍内已發現新種3個,分别是龍門山齒蟾、成都壁虎、钊琴湍蛙。此外還發現珍稀物種“橫斑錦蛇”的分布點......
城市生态價值越來越高
為更多物種提供了生存空間
趙館長表示,随着公園城市建設的持續推進,許多原本生活在郊區山林裡的昆蟲,也搬入了城市安家。二級保護昆蟲在城市周邊的頻繁出現,也表明成都的城市生态價值越來越高,環境越來越好。
據統計,成都已完成龍泉山增綠增景14萬畝,修複大熊貓栖息地3.5萬畝,建成各級綠道4780公裡,排名全國第一,2020年全市分别記錄高等植物4459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700種。公園城市生态本底進一步夯實,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城市生态環境持續向好發展。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錦觀新聞 圖檔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錦觀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