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first創投會30個入圍電影計劃終落定,從742份報名提案中決出。漫長的劇本評審會議中間,是關于電影計劃獨特性、生命力,風格類型,完成度,制作可行性,導演能力,市場可能等等多重考量不斷角力複議的結果。可以說電影計劃的綜合表現,蓬勃的生命力,多樣性等都值得期待。最終入圍到提案階段的30個電影計劃中,有80%是處女作,70%皆有完整劇本。

這30個電影計劃将在6月中旬面向first提案評審進行闡述,并有創投工坊對電影計劃代表進行一對一診斷。目前,first影展産業嘉賓注冊通道仍在開放中,等待更多産業嘉賓一同在七月與青年電影創作者對話,建立緊密而恰當的合作關系,一同建構青年電影系統的工業制作環境、市場通行的路徑。
趨同文本帶來審美疲勞,生命力也在蓬勃釋放
2018first劇本評審會議現場最常出現的高頻詞彙就是,“太像哪部電影”“太像某個導演的風格”。每一年在大量創投電影計劃樣本中,都能發現一些趨同性、模仿性特别明顯的項目,評審還調侃很多像“心迷宮模仿大賽”。或許這是當一個電影節展平台的藝術評價标準、行業信賴感相對建立後,當某些影片獲得爆發性關注度後,所衍生的現象。歸于逐利的趨使是自然的欲望,歸于創造力和作者能力的匮乏,卻是痛點。好在經過創投平台的梳理,我們發現了這樣的生命力,等待被呈現在銀幕上。
辛成江《火星燒烤》,一個帶有科幻感的文本,卻打破了科幻類型片的況式,更像是一部帶有幻想色彩的影片,加上具有地域特點的天然幽默感和荒誕感,文本頗讓人興趣盎然。看過大量犯罪懸疑、青春成長、現實題材的蜂擁,難得的科幻感電影文本,讓人驚喜。另一科幻題材,李堂《時空失聯》巧用科幻元素的架構,對中國式父子關系進行了探尋;《黎明不再來》則是唯一一個涉及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計劃,大興安嶺鄂溫克族人的生存境遇帶着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郊遊》《漫長的休止符》都是有同性元素的文本,但作者并沒有裹挾着情感獵奇的視角,而是用這層關系建構了少年成長的旅程,自我認同與各種社會情感關系的糾纏。《頂個椅子》,一部别樣公路片,荒誕中帶着“老人與海”的精神核心。另一有公路片氣質的電影計劃《天真真》,一個老人和四個留守兒童跨越城鄉的過程,也揭開了城鄉割裂的瘡疤;同樣是兒童片,《爆米花》則是一部中國式兒童的“成長童話”。
王曉豐《老鄭飛到天上去了》,涉及到少見的體育題材,用帶有奇幻色彩的方式,超越于題材之上,塑造了極具生命力的人物。今年,first創投入選電影計劃中,類型元素如此豐富的文本還有很多,劉書羽《夜巡》就在現實題材和空間的基礎上,建構了一個神秘、繁複、變幻而又詩意的電影世界,并在故事中加入了懸疑元素。
女性題材意識突破,人物、影像風格迷人
可以說,相比于去年,今年first創投會30個提案電影計劃中,題材、類型、風格都更加豐富多元,不再是犯罪類型強勢逼人的态勢了。倒是女性視角和題材的文本讓人驚喜,高紫《夏之森》抓取了女性世界極盡敏感細膩的部分,脫離腐朽的女性主義思維,創作者意識實作真正突破。
同樣是女性主義色彩的電影計劃《精英遊戲》,則有難得的商業類型片架構,關注留學生群體如何面對異國文化和社會制度的挑戰,題材本身也在目前創作視野内少見,加上創作者本身傳記色彩的融入,更加生動,塑造的女性形象颠覆傳統。
顔俊傑《美岚》則将現實、夢境與第二文本編織重構,完成了一場女性成長的生命經驗,另外作者在文本中展現出了動畫、錄像、紀錄、劇情等多重影像手法的融合,貼近文本的意象,并頗具實驗感。唐玉強《英子》,關于“留守婦女”對愛與性的追尋,伴随着傳統道德觀念和鄉村保守觀念的撕裂。
當社會現實的大幕瀑灑下來,個體生命如何容納流轉
一直以來,不管是已經出現在公衆視野内的,或是走上世界各大電影節的青年電影,大都帶有現實主義色彩,帶着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痛感,或是濃墨重彩,或是隐隐的焦慮。今年first創投會電影計劃中也有很多試圖去用影像連結現實與作者意識,但在整個評審過程中明顯能感到,對故事人物塑造的豐滿生動與否?作者對人性刻畫挖掘的深度與否?當時代、社會現實的大幕瀑灑下來,個體的境遇關懷?這些考量總是先于文本是否有一個關照現實的深刻核心。
《馬賽的炮仗》在城鎮遷徙、人口流動、現代與傳統交錯的背景下,核心對人的關懷;《罐頭》在衆多同類礦區環境的文本中,多是對礦區人群境遇的關注;尹航《北國男孩》基于個人經曆的人物塑造活靈活現,加上喜劇元素的融入,流露出迷人的氣質;白慧博《呼和》,有犯罪元素的青春成長類型,社會現實狀态在人物身上的投射,兇猛而強烈。
像《呼和》《北國男孩》一樣的青春成長類影片,在first影展這份入圍名單中,依然占有較大的比重,改編自真實故事的《去看大海》給人黑暗青春片的氣質,現實質感的基礎上,流露着詩意,表達深刻,情感濃烈;兩個高中生詩意奇幻的《城市漫遊記》;殘酷青春的成長史詩《再見,少年》;《國王的血》有生命不堪承受的痛苦和壓力,也有極盡綻放的美好;擁有強大監制、制片人的馬來西亞導演葉瑞良《一時一時的》,書寫了少年與家庭,周遭起伏不定的關系;《兜兜風》中的父子關系在日常化的流動中抽絲剝繭開來。
商業片市場可期,藝術表達風格濃烈
本次入圍的30個電影計劃中,具有明顯商業氣質的文本大都是犯罪類型,強叙事,明顯都有相對可期的市場表現。
康博《馴鹿》借由一起人口販賣犯罪案件,挖掘欺騙與謊言布局背後的現實肌理,人性尊嚴的救贖與回歸,劇本完成度高;郭亞鵬《罪夜狂奔》,罪惡與隐藏的罪惡層層勾連中,有作者對于人性的關懷;《誅心之罪》,一個沒有人死去的殺人故事層層展開。
從客觀上來說,類型寫作的要求相對較高,尤其是對于年輕導演最開始的創作階段,相比于類型片創作,更傾向于個人表達比較濃烈的風格,和對獨特影像風格的追求。張躍東《放飛鴿》兼具文學性和哲學性,塑造了底層生活動人的詩意;李鸂文《完美結局》魔幻現實感的塑造有驚喜,荒誕感、網絡時代的人性荒漠感,貫穿始終;陳延企《一日遊》由一個家庭放射開來,展現了當下社會焦灼的橫截面,或許配合作者對精緻冷峻視覺設計的追求,影像将呈現出強烈的藝術感。
第12屆first創投會将于2018年7月24日—27日之間舉行,年度入選名單還需期待6月中旬的提案評審結果。目前,first影展産業嘉賓報名進行中,将持續至6月25日,可登入first青年電影展官網具體了解,并完成線上報名,與創投評委姚晨、劉震雲、葉如芬、張楊一同見證這些電影文本如何締造出風格迥異的影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