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小樹蛙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中新網廣州11月4日電 (記者 程景偉)據廣東省林業局4日消息,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日前在開展濕地樣線調查時,首次發現了盧氏小樹蛙,該種蛙被稱為“中國最小的蛙”,這也是廣東地區首次發現該種蛙。
盧氏小樹蛙屬于蛙形目,樹蛙科,為中國特有物種,模式産地為香港。栖于海邊岩洞下浸水坑邊及其附近的灌叢或草地上。該物種夜行性,日間藏匿在樹叢中或枯葉底層,捕食白蟻或其他小昆蟲。每年3月初到9月為繁殖期,雄蛙以獨特響亮類似蟋蟀嗚聲的求偶聲吸引雌蛙。雌蛙在無魚栖生的緩流或靜止的水中植物或石塊上産卵,數量約120粒。蝌蚪呈棕色,尾部透明,上有棕色圓點,約4個至6個星期完成變态發育。
盧氏小樹蛙被稱為“中國最小的蛙”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據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強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今年8月,從業人員前往擔杆島和二洲島,開展全島紅外相機網格化布設和兩栖爬行類動物樣線調查,并在實地調查時發現了盧氏小樹蛙。“蛙科類是這次樣線調查的重點目标之一,我們這次發現盧氏小樹蛙是在有溪流的潮濕生境中,當時聽到了比較獨特的叫聲,并看到它跳躍能力比較強,目測跳躍高度在10厘米左右,遠端有近50厘米,要知道,盧氏小樹蛙身長隻有1厘米至2厘米。”該保護區從業人員在談及發現盧氏小樹蛙的情景時這樣說道。
盧氏小樹蛙被發現于香港南丫大濠、蒲台等島嶼以及廣西十萬大山、海南五指山等地,2004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此次盧氏小樹蛙的發現,填補了其在廣東省的分布地域空缺,為樹蛙科分布及生境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分布于珠海市淇澳島、擔杆島、二洲島及相關海域,由淇澳紅樹林保護區和擔杆猕猴保護區組成,是衆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栖息地。近年來,保護區多措并舉地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僅聯合擔杆村等機關開展共建共管,開展系列保護救助和宣傳,還着重于完善硬體設施保障,布設紅外相機,建立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推進生物多樣性監測調查。
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同時,該保護區還與科研院校合作開展植物科學考察、兩栖爬行類動物樣線調查、猕猴等陸生脊椎動物科學考察等多項工作,切實提高保護區管理水準,為制定科學有效的保護政策措施提供資料支援。(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