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劇名家遲小秋,因為什麼從“娘家”沈陽出走?

作者:聽戲APP
平劇名家遲小秋,因為什麼從“娘家”沈陽出走?

遲小秋,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程派傳人,當代平劇名家。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北京平劇院青年團團長,黨支部書記及領銜主演。

1965年生于遼甯省阜新市,11歲入阜新戲校學戲,文武兼備藝術功底深厚,1981年開始學習程派,1983年拜程硯秋大師嫡傳弟子王吟秋先生為師,宗法程派藝術,悟性過人,深得王吟秋先生賞識。嚴師出高徒,1984年,年僅19歲榮獲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博得戲曲界專家賞識,廣大觀衆喜愛的著名當紅程派傳人。

獲獎經曆

榮獲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84年)

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

榮獲全國平劇青年團隊新劇目調演優秀表演獎。(1992年)

榮獲中國首屆“梅蘭芳金獎提名獎”第一名。(1993年)

榮獲中國文化部第七屆文華獎。(1997年)

榮獲遼甯省“德藝雙馨”文藝家。(1999年)

入選《中國平劇百美圖》。(2005年)

代表劇目

《鎖麟囊》、《窦娥冤》、《荒山淚》、《孔雀東南飛》、《碧玉簪》、《春閨夢》、《四郎探母》、《法官媽媽》等。

平劇名家遲小秋,因為什麼從“娘家”沈陽出走?

從沈陽走出去的平劇名家遲小秋回“娘家”演出,她把這次演出叫做“報恩”之旅,感謝培養了她的遼沈大地,借此,我們推出特别策劃的《遼沈名家現在時》欄目。這裡,既有在遼沈本土出生發展的名家,也有并非土生土長,但在遼沈有着重要生活曆程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名家,他們對文化藝術的執著,不為常人所知的思想感悟,就是本欄目的主旋律。聆聽名家心語,沐浴文化陽光,讓他們依然閃耀的光芒成為一種借鑒、一種經驗,力求為沈陽這個文化大市注入一股厚重的人文底蘊和活力。

一次次親切的握手,一聲聲熱情的問候,昨天回到沈陽演出的現代平劇名家、程派傳人遲小秋始終處在激動的狀态之中。許久沒有回沈陽演出的她告訴記者,這次的演出和往常都不一樣,這是她作為北京平劇團青年團的團長組織的第一次演出,她希望28日、29日在沈陽八一劇場的演出能夠讓沈陽的戲迷感受到她那顆感恩的心。

平劇名家遲小秋,因為什麼從“娘家”沈陽出走?

一個信念 梨園名旦不虛傳

這次從北京回來演出,遲小秋是感慨良多。遲小秋說,從11歲開始學戲,她可以說是“走”出了一條屬于她自己的舞台之路。遲小秋告訴記者,她出身貧苦,11歲被家人送入沈陽阜新戲校學戲,随後又被學校送到上海和王吟秋老師學戲,從小就抱定“一定要出人頭地”的信念的她,平時學戲異常刻苦認真,而她的天賦也慢慢展現出來,17歲她正式拜程硯秋嫡傳弟子王吟秋為師,19歲時就獲得中國戲劇最高獎項——第二屆戲劇梅花獎。但是在重名之下,20多年來遲小秋并沒有停步不前,而是每天堅持練功,無論是在戲曲最受歡迎的80年代初期,還是後來幾年戲曲最沒落、最不景氣的時候,遲小秋看到身邊很多平劇演員改行學唱歌走穴,她也從來沒有動搖過。就這樣咬牙終于等到了今天,依然是癡心不改,“唱戲就要到最廣闊的舞台”,遲小秋自稱“咬牙辦事”的性格終于讓她成為了戲迷們喜愛的程派傳人。

 一顆真心 回家演出為報恩

從1991年調入沈陽平劇院的十幾年的時間裡,遲小秋就和沈陽平劇院結下了不解之緣,她作為沈陽平劇院頭牌領銜主演,經常率團于全國各地演出,獲得了無數的榮譽,無數次舞台上的演出也讓遲小秋成為一個令人矚目的梨園名家。說起在沈陽這十幾年的經曆,遲小秋說她很早就從家鄉出來,早就把沈陽當成了自己的家,也是沈陽這塊沃土給了她成長的舞台才讓她有了今天的成就,是以作為沈陽平劇院的名譽院長,這份情她是永遠不能忘的。說起這次回家鄉演出,遲小秋說,這是她帶領北京平劇院青年團回沈陽的第一次演出,對她而言意義非常重大,這是她一次報恩的演出,她希望沈陽觀衆能夠在演出中去感受她這份真情。她也希望通過他們的演出能夠帶動更多的人喜歡平劇,為平劇培養年輕的觀衆盡一分力。

平劇名家遲小秋,因為什麼從“娘家”沈陽出走?

一個選擇 不惑之年敢為先

2005年,對于遲小秋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她選擇了進京加入北京平劇院。在一般人看來,進入北京的遲小秋無論在地位上還是待遇上都會比在沈陽好,換了誰都要走,但是這其中也有着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遲小秋說,對于她這樣已過不惑之年的人來說,做出這樣的決定的确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畢竟她跟沈陽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但是為了恢複程派衆多的經典劇目,為了推動平劇更好的發展,她毅然選擇了去北京。這次回沈,記者發現遲小秋又多了一個職務,那就是北京平劇院青年團團長。說起這個新頭銜,遲小秋說,她是剛剛在北京平劇院的競聘活動中競聘上崗的,這是她之前從未想過的事情。但是她覺得自己在舞台上很努力,在舞台之外也不應該放松,她希望通過走市場等方式來進一步推動程派,推動平劇藝術的發展,這同樣是應該做的事情,是以她就參加了競聘。對于自己的選擇,遲小秋表示對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也是激發她激情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她願意嘗試。

一個秋字 程派傳人不敢忘

程硯秋、王吟秋、遲小秋,冥冥之中也許正是這名字中同一個“秋”字,才得以讓程派藝術的精髓代代相傳,這也是遲小秋不敢忘記的使命。遲小秋說,她的名字是她最大的動力,因為一想到程派的前輩,她就無法停止自己的腳步。她說,像她這樣年齡的演員,每天必須堅持練功,否則不進則退。記者了解到,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遲小秋重新排演了《鎖麟囊》、《窦娥冤》、《玉堂春》和《碧玉簪》等一系列程派劇目,可以說對程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和保護的作用,這也是遲小秋最欣慰的事情。她告訴記者,這次回沈陽演出的《鎖麟囊》、《玉堂春》、《戰馬超》、《空城計》等就是重新複排的,在服裝設計、舞台設計等方面都很有特色,會給觀衆耳目一新的感覺。她表示,今後無論自己在哪裡,都是在位為平劇事業奔走,她會永遠努力為平劇事業做出自己的最大的貢獻。

(文章作者蓋雲 攝影王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