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作者:皮皮電影

今年5月,張藝謀諜戰電影《懸崖之上》上映,拿到了11.90億的票房,創下了張藝謀(單獨)執導的電影在本土取得的最好成績。

影片帶給觀衆感動之餘也讓我們産生了疑問:電影《懸崖之上》和電視劇《懸崖》究竟是什麼關系?

其實兩個作品都是出自同一個編劇全勇先之手。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9年前,全勇先寫《懸崖》的劇本時“虎頭蛇尾”,在結尾給主角周乙安排了一個很窩囊的死法,引起了觀衆不滿。

為此他專門發文表示歉意,說“這本是一部開年大戲,我卻隻能把一個殘缺的故事呈現在觀衆面前”,他表示《懸崖》是個沒有說完的故事,周乙死得太窩囊、太不值了。

9年之後,當張藝謀準備拍攝首部諜戰片并找到全勇先時,他知道彌補遺憾的機會來了。

電視劇裡周乙已經去世,沒法複生,那麼電影中就講一講周乙生前的故事,可以說電影《懸崖之上》就是電視劇《懸崖》原有故事的拓展。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弄清了影版和劇版之間的關系,我們再接着解決另一個大衆讨論更多的問題:

電視劇中周乙的扮演者是張嘉益,而電影中周乙的扮演者是于和偉,同樣是扮演周乙,兩人表演,差别在哪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解答大家的另一個疑惑:

為什麼張藝謀拍攝《懸崖之上》沒有找張嘉益來演?

乍一看,張嘉益飾演比于和偉要多出很多優勢。

一方面,《懸崖之上》既然是《懸崖》的延伸,那麼直接找原版的主演不是更好嗎,劇版本身也已經積累了一大群粉絲。

而且張嘉益在《懸崖》中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的,張藝謀不可能視而不見。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另一方面,張藝謀和張嘉益的關系也很不錯。

兩人是陝西老鄉,又是本家,2014年就合作過《歸來》,影片中張嘉益扮演了一個配角。

在張藝謀計劃開拍的電視劇《主角》項目中,張嘉益作為小說版權持有人,也必然會有合作,張嘉益也極大可能會出演男一号胡三元。

還有一點,《懸崖之上》裡秦海璐有參演,她和張嘉益在電視劇裡《白鹿原》就扮演過夫妻,彼此很有默契。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是以讓張嘉益再演周乙,表面上看是一步好棋。

那為什麼張藝謀還是選擇了于和偉?

2019年5月,電影《堅如磐石》在重慶開機,這是張藝謀第一次和于和偉合作。

這部戲隻拍了三分之一,張藝謀就讓助手找到于和偉,問他是否願意在下一部電影中當主演,于和偉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懸崖之上》的主演就這麼敲定了。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可以看出,經過《堅如磐石》的合作後,老謀子直接就認定,《懸崖之上》的主角周乙,非于和偉莫屬。

就和張藝謀連續和張譯合作一樣,合作默契的好演員用起來是會“上瘾”的。

另外,于和偉也有很多難以替代的優勢。

最大的優勢就是表演狀态。

不同演員的巅峰期是不一樣的,于和偉、張嘉益雖然同樣是50出頭,但兩人如今的表演狀态還是有着極大差別的。

張嘉益的巅峰在十年前。

那時他是意氣風發的宋思明,是隐忍堅毅的周乙,這些角色讓他成為了電視劇一哥,但是後來張嘉益被強直性脊柱炎困擾,背逐漸佝偻起來,人也老了很多。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這些年他飾演的電視劇《白鹿原》、《裝台》、《山海情》裡大多都是老大爺的形象,與秘密特工相差甚遠,為了健康他還把名字從“張嘉譯”改成了“張嘉益”。

是以這種身體狀态,對于接演的角色、戲份類型、拍攝環境是有限制的。

而電影《懸崖之上》的拍攝非常艱苦。

主創輾轉了哈爾濱、北京、大同等地,曆時150多天拍攝,強度非常大,秦海璐接受采訪時就表示,自己在哈爾濱拍完後,全身大面積淤青,她在浴缸裡泡了3天疼痛才有所緩解。

還有一點,前文我們也說了,《懸崖之上》是《懸崖》的支線,角色應該更年輕态,可張嘉益年齡又增加了9歲,讓他出演也不太合适。

反觀于和偉,他的巅峰期才剛剛到來。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十年前他還在電視劇《三國》中扮演劉備,他的命運也和劉皇叔一樣寄人籬下,但是後來在《軍師聯盟》中成功出演曹操後,于和偉迎來了事業巅峰。

我們看看他現在扮演的角色。

《覺醒年代》中振臂高呼的陳獨秀,《巡回檢察組》中性格鮮明的檢察組組長,《大決戰》中性格狐疑的林彪,《理想之城》中的霸道總裁。

角色不同,性格各異,但都意氣風發。

單純從氣質狀态上說,于和偉更合适一些。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此外,皮哥特地查了一下,《懸崖之上》拍攝地主要在東北,片中秦海璐、倪大紅、張譯、劉浩存等主演都是東北演員,大家拍戲時說話的氣口和節奏是一緻的。

那麼陝西出來的張嘉益和遼甯出來的于和偉,誰更适合做主演也就不言自明了。

綜合來看,于和偉就是《懸崖之上》裡周乙扮演者的第一人選,張藝謀的選擇沒毛病。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說完這個,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

《懸崖》中的張嘉益和《懸崖之上》中的于和偉,表演方式,差别又具體展現在哪裡?

《懸崖》和《懸崖之上》雖然同根同源,但有很大的不同。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一個是“諜戰劇”和一個是“諜戰片”,看似一字之差,其實差了十萬八千裡,電影和電視劇,兩者的叙事的節奏不同,演員表演方式不同,觀衆被感動的點也是不一樣的。

先說《懸崖》吧,對于張嘉益來說,這是一個不斷做加法的過程。

《懸崖》是2012年的劇,張嘉益在2011年拍過另一部諜戰劇《借槍》,該劇号稱是“《潛伏》姊妹篇”,但因為把諜戰劇拍得過于生活化,播出後觀衆并不買賬,但張嘉益還是憑借本劇獲得了白玉蘭最佳男主角。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得獎後,張嘉益以《借槍》為藍本,找來了編劇全勇先寫了《懸崖》的劇本。

全勇先将故事移植到了哈爾濱,并在創作前跑到哈爾濱“潛伏”了三個月,翻閱了大量史料,将“烏蘇裡虎”、民生團事件、“共産國際科”等神秘組織都寫進了劇本裡。

最終,《懸崖》開拍,張嘉益不僅飾演周乙,還是這部劇的藝術總監,而全勇先也将自己的創作才情充分發揮了。

整部劇有40集,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豐滿周乙這個角色,比如大量的長鏡頭來表現他内心的糾結,比如像做實驗一樣,設定了真假夫妻的對照組來表現革命者之間的特殊情誼。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甚至最後的訣别戲也刻畫得十分細緻。

周乙剛開始故作淡定,後來見到女兒莎莎時情難自已,這些情節都給張嘉益留下了足夠充足的表演空間,他也用出色的表演回饋了電視機前的觀衆。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周乙這個角色原型是《借槍》裡的熊闊海,在一次次的加法後,他變成了熒屏上立體生動的革命者形象。

反觀《懸崖之上》,對于于和偉來說,這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

諜戰片難拍在于篇幅有限,很難在2個小時的時間裡把諜戰戲充分表現出來。

即使是被大家公認的諜戰片天花闆《風聲》,也是把“暴雪山莊模式”嫁接到了諜戰片才獲得了成功,而且很難複制。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懸崖之上》故事背景設定到了上世紀30年代的哈爾濱,我黨派出的4人小組從蘇聯回國執行了“烏特拉任務”,而已經打入敵人内部的周乙也将面臨嚴峻的考驗。

不難看出,加上周乙,主要角色就有5個人,2個小時要交代清楚他們的結局,難度可想而知,這就要求編劇删繁就簡,用最簡練的台詞和鏡頭來塑造角色。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而且張藝謀電影還有個特點,那就是重畫面而輕故事,影片中他還用了大量篇幅來展現哈爾濱的雪景來表現自己電影中獨特的色彩美學,那麼叙事的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留給于和偉的表演空間就很小了。

編劇全勇先在談到兩個作品的創作時就明确表示,《懸崖》是編劇的藝術,而《懸崖之上》更多是導演的藝術。

于和偉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他在劇組經常和其他演員讨論,如何用最簡單的台詞來表現人物。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于和偉在影片中的表演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隐忍和爆發。

隐忍主要展現在他親眼目睹張憲臣受刑的那場戲。

作為特工,他原本無需啟動任務,但目睹戰友受刑,自己内心不忍,周乙私自啟動任務,于和偉用簡單的眼神戲就拿捏住了周乙這個人物,更多的留白讓觀衆自己填充。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爆發主要展現在最後他用繩子絞死雷佳音的那場戲。

戰友犧牲,他無能為力,隻有将滿腔的怒火發洩在叛徒身上,隻見他在車後座戴着皮手套用一根鐵絲勒死了叛徒,整個過程沒發出一點聲音,但卻看得我們驚心動魄,于和偉積攢了一整場的情緒也得到了宣洩。

同樣是演“周乙”,于和偉和張嘉益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來了

綜合對比,我們就發現,于和偉和張嘉益的表演各具特色。

你讓于和偉用這種表演去演電視劇肯定不行,電視劇是通俗的藝術,觀衆在家去趟衛生間可能就錯過你精心準備的微表情了,人物就立不住了。

你讓張嘉益用這種表演去演電影也不成,電影就那麼兩個小時,演員必須重視每一秒鐘的鏡頭,觀衆對電影的期待也不一樣,誰還能等你慢工出細活啊。

可見,兩個作品中,兩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演活了“周乙”,作為觀衆,靜靜欣賞他們的表演就好啦。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