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騎行愛好者,那麼對關于騎行的電影一定也很感興趣,小折為騎友們整理出了這10部跟自行車有關的電影,每一部都可以讓我們看的熱血沸騰,甚至熱淚盈眶,周末有時間窩在家裡來看一看吧!
自行車青春電影—《藍色大門》
嚴格來說,這部電影和自行車沒有多大的關系,但是青春記憶總是與自行車息息有關,于是自行車幾乎穿行在電影的每個鏡頭中。

我特别喜歡片尾他們騎着自行車在馬路上互相追逐的鏡頭,肆無忌憚,快樂得像兩隻滑翔的鳥。自行車鍊條滑潤轉動的聲音,印着師大附中的綠色單肩背包,純白色沾染小塊泥土的棉襪,左胸前有校徽的白襯衫,桂綸鎂飛揚的短發,簡單堅定的笑容,陳柏霖飄起的花襯衫,幹淨青澀的臉龐……都在那扇打開了就回不去的大門裡。
自行車競技電影——《破風》
破風就是指在高速騎行時,前面的領騎自行車手需要幫助後面的自行車手減小空氣阻力、節省體力,是一種團隊精神的展現。
電影破風可以算是國内最新的關于公路自行車比賽的電影了,電影演員陣容也較為豪華,由彭于晏、王珞丹、窦骁、崔始源等聯合主演,電影講述了四個年輕人加入公路車車隊,在殘酷激烈的競争中,每個人都需要面對來自友情與愛情、名利與犧牲、個人與團隊等方面的抉擇與考驗的故事。
在這部影片裡還可以學到一些自行車的知識,比如:沖線手、破風手、兔子等等
自行車旅行電影——《練習曲》(單車環島日志)
這是一部關于海的電影,拍到了整個台灣島環海的迷人風光。
自行車環島旅行,幾乎每個台灣人都有一個環島夢。“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大學即将畢業的有聽覺障礙的年輕小夥,帶着吉他、行囊和單車,獨自展開了七天六夜的單車環島旅程。一路上的人與景,在唯美的長鏡頭下與充滿生活智慧的對白交織,配上好聽的soundtrack,讓你覺得像是在看攝影展。
台灣海峽的風原聲大碟 - 練習曲 電影原聲帶
騎行滇藏線電影——《轉山》
騎行滇藏線電影《轉山》是一部由杜家毅執導的劇情片。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電影叙述了一個24歲的台灣年輕人,因哥哥發生意外,為了幫助哥哥完成遺願,從麗江出發騎行滇藏線的故事。
自行車環法紀錄片——《自行車環法》
單車環法對于一個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來說好比是一次朝聖之旅。
某個對大都市鐘擺式的生活漸生厭倦的中關村青年,因為一次睡前的突發奇想,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朝聖。一路上,單槍匹車的他遭遇了爆胎、外公離世、險些被搶劫、露宿街頭、食物匮乏等困難……44天的堅持後,他終于成功抵達凱旋門。
自行車勵志電影——《瓦嘉達的自行車》
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原著小說《瓦嘉達的自行車》,通過一個沙特小女孩為了夢想,不斷與陳舊社會觀念相抗争的故事,向大家诠釋堅持的力量,讓所有男孩和女孩在她的處境和夢想中找到共鳴,鼓勵大家隻要艱苦努力,懷抱希望和決心,就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
自行車生活電影—《十七歲的單車》
《十七歲的單車》講述了進城務工少年小貴和城市底層少年小堅為了争奪一輛自行車而引起的糾葛。自行車在小貴那裡是進入城市的通行證,是城市人身份的證明和賴以謀生的工具。然而,在小堅那裡,自行車是擷取愛情的籌碼,擁有了自行車就可以靠近自己心愛的女孩,并且可以和同齡男孩快樂玩耍,獲得青春的幸福和尊嚴。
兩個人都對自行車擁有絕對的渴望,最後自行車卻被毀滅,傷痕累累的小貴扛着嚴重扭曲變形的自行車淹沒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中,他們的未來沒有答案。在這裡,自行車隐喻了消費社會中兩極分化、城鄉差異的背景。
自行車愛國電影——《神行太保》
《神行太保》講述送信的郵差馬鳴因騎自行車技術高超被自行車隊教練選中,經過各種坎坷終于在國際自行車比賽中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影片中,一群年輕人騎着自行車穿越大好河山,遊覽名勝古迹,自行車與運動健兒、祖國的山水與旭日等意象共同形成了民族主義的召喚,激發愛國熱情。
自行車劇情電影——《偷自行車的人》
《偷自行車的人》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經典之一,二戰過後,羅馬同許多城市一樣,充斥失業和貧困,人們常常為一個工作機會争得頭破血流,電影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意大利勞工的悲涼遭遇,反映了當時意大利的社會狀況。
該影片不給觀衆提供明确的答案,将社會底層勞苦群眾的不幸遭遇為叙事點,揭露社會現實和“針對自己”的人情冷漠。緩慢地攝影機移動營造一種無助和漂浮感,主人公被偷走寄托全家生活的自行車的悲慘遭遇沒有得到社會的關懷,企圖以牙還牙報複社會卻也無計可施,隻能被迫接受命運的不公。
自行車曆史電影——《自行車與汽車的戰争》
講述了自行車這一改變世界的、了不起的代步工具。片中凸顯了城市規劃中自行車與汽車的種種沖突,描繪了人們對于石油産品的日益依賴,值得看一看!
當然還有很多相關的電影,比如:《疾速王後》、《這些年一路有你》、《瘋狂約會美麗》、《追逐傳奇》、《幻想之痛》、《山地自行車之旅》、《2秒鐘》……收藏點贊!不然下次你就找不到了……
自行車是當代電影中的常見意象,不同時期電影表征自行車的方式有意無意間透露出不同時代的文化秘密。分析電影中的自行車可以發現,20世紀80年代自行車承載了科技進步、現代文明、啟蒙沖動、民族主義等豐富複雜的内容;90年代後自行車卻常常和小人物的理想幻滅、坎坷命運相聯系……
自行車在電影中的形象變化透露出啟蒙思潮的勃興與消失,商品經濟的醞釀與崛起,消費主義的圍困與壓抑,階級分層從松動到加強,青年文化從興盛到衰退等時代變遷的步伐。
在當代中國電影中的自行車影像,與時代的精神的關系千絲萬縷,可惜的是,自行車故事還在繼續,但是騎行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點贊告訴小編,你還在堅持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