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宅在家裡,看了這部《爸媽不在家》,二胎家庭的疲态表現得淋漓盡緻。我們常常說,對不住,孩子。拿起工作,沒法抱你,放下工作,我又養不起你。
雖然背景是在被稱為宜居的獅城新加坡,那種壓抑感仍然撲面而來,讓人感到無比熟悉。

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一個普通的中産家庭不可避免的向下滑落。
爸爸炒股輸光了家裡的存款,不敢和妻子說,妻子在公司裡每天打辭職信,心驚膽顫的不知道哪天就會輪到自己。兒子家樂十歲了,卻仍舊不懂事,淘氣,時不時的就被留在學校叫家長。孩子不能不管,學校必須得去,去了學校,教訓了兒子,自己上班就遲到了,又被上司警告,小心一點,别失去了工作。
媽媽惠玲懷着孕,面對愈長愈大的兒子,她不是不想陪伴,而是下班之後的勞累,内心的煩燥與壓力讓她靜不下心來,她對家樂的管教方式也是簡單粗暴的。家樂内心和她并不親近,親子關系之間的疏離,不是一朝一夕,夫妻倆之前忙于工作,陪伴家樂的隻有爺爺,當爺爺過世後,爸媽雖然都在家,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的走到家樂的内心裡,家裡的大人都有自己的煩心事。
在泰莉到來之前,這個家庭的氛圍是緊張的,夫妻關系平淡,勞累了一天,兩人都疲憊不堪。回家還要煮飯、洗衣,檢查孩子功課,想想要還的房貸,樓下吵鬧的聲音讓人心煩。再想想當初買低樓層就是為了家樂的爺爺下樓友善,但現在老人卻已經離世。而活着的人卻要日日忍受這嘈雜和吵鬧。惠玲的頭快炸了。
能在一家公司裡做了十幾年行政,公司大小事都能處理得遊刃有餘,回家來,面對家務和兒子,卻是一地雞毛。夫妻倆決定請個菲律賓女傭回來,照顧家樂和幹家務。
泰莉的到來,對于媽媽惠玲來說,互為鏡像,她從泰莉身上,能夠窺見自己家庭的缺失。
從媽媽送給泰莉的那一包舊衣服開始,泰莉穿得是惠玲的衣服,照顧得是惠玲的兒子。仿佛是另一個惠玲的分身。
為什麼不服管教的熊孩子家樂,到了泰莉手裡,沒多久就變好,變聽話了呢?
不過是泰莉的日夜陪伴,泰莉的耐心。泰莉照顧家樂時,很溫柔細心,家樂犯錯,說渾話,對死者不尊重時,泰莉想都沒想一耳光甩上去。
泰莉既是姐姐,也象媽媽。在父母都為各自的事情煩心,顧及不到家樂的時候,是泰莉一直在陪伴和照顧着。
而泰莉作為外來者,也早早的發現了這個家的端倪,男主人在門前的煙頭,夜裡偷偷換下的警衛制服,泰莉保守着這個秘密。
當家樂偷偷抽煙時,泰莉責問他:你還嫌你家的問題不夠多嗎?
随着泰莉和家樂的關系越來越親近,媽媽惠玲卻感到越來越不舒服,明明是她請來的泰莉照顧兒子,泰莉做得很好,但她卻心裡高興不起來,泰莉做得越好,好象在說明她這個當媽的做的很失職。也使得她越來越神經質起來。
當她有天突然問泰莉,你怎麼穿我的衣服?泰莉說:不是你送給我的嗎?
惠玲意識到自己是太過緊張了。
經濟越來越不好,鄰居跳樓,越來越多的人失業,賣掉大房子,搬到出租屋,而惠玲離預産期也越來越近,車子也開始頻頻出問題。
人總要面對真相,面對現實。
晚上,夫妻倆互相坦白,丈夫說:我失業了,炒股票賠光了存款。妻子說:我早就知道了。妻子說:剛才電視上那個成功學騙子,你說傻子才會買這種課程,我就是那個買了兩個月課程的傻瓜。
都到了這個地步了,肯定是請不起泰莉了。
家樂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他最怕的就是照顧自己的人,會一個接一個的離開自己。上一次是爺爺,這一次是泰莉。
他想中彩票,這樣就可以留下泰莉,可是他的好運氣用光了。
很多事情,沒長大的他無能為力。就象原本做為他生日禮物的小雞,他和泰莉一起喂養長大後,卻成為了餐桌上的食物,他想留下最後一隻小雞,可仍然不行。
送泰莉去機場,他仍然是用孩子氣的方式,不下車,甚至用剪刀剪下了泰莉的一縷頭發。媽媽震怒的打了他一耳光。
媽媽送給泰莉一支口紅,算是對泰莉的祝福和歉意。
泰莉走了,家庭中的三個人好象關系更和睦了,媽媽生下了老二,雖然生活仍舊艱難,但大兒子已經開始懂事了。
為什麼是《爸媽不在家》?爸爸媽媽明明都在家,不是不願意去關心孩子,而是生活的重擔總要有人去承擔,面對經濟危機,似懂非懂的孩子,甚至還覺得跳樓很酷,家樂還隻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世界,當他得知泰莉将自己一歲多的孩子放在别人家中寄養時,他非常激動,問泰莉為什麼這麼狠心,而泰莉則回答,你媽媽不也雇了我照顧你?家中面對的危機和問題,他并不清楚,父母也顧不上告訴他。如果不是泰莉說:你家的問題還不夠多嗎?家樂仍然是懵懂的。
但家中的變化,家樂也是逐漸感受到了。家裡的車很破舊,經常壞,也沒有錢換新的,最後車也沒有了,生日時爸爸送給他的小雞後來一隻隻的成了餐桌上改善生活的美味,爸爸受了傷回來,工作也丢了。而泰莉要遠離家鄉,離開自己的孩子,承擔那麼多辛苦和委屈,才能賺取收入,養活孩子。可最後,泰莉連這樣的工作機會也沒有了,她也要走了。
當生活的真相一件件呈現在這個孩子面前時,他慢慢的長大了,懂事了,雖然仍是以執拗和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但那也是長大了。
這段成長成為了他心中一段特殊的回憶,長大以後,這個孩子将這個故事拍了出來,打動了無數人。
這位導演就是84年的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爸媽不在家》是他的第一部長片電影,也是一部帶着童年投射的電影,拍的平實自然,流暢動人,第一部影片就獲得了66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攝影機獎,獲得第50屆金馬獎四項大獎。
孩子的長大,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