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物華天寶、文脈赓續,蘇州陽澄湖鎮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曆史源遠流長,經過兩千五百多年創造并傳承下來非物質文化遺産,數量衆多,意義非凡。10月15日,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啟動儀式暨“用新媒體講好非遺故事”主題活動在蘇州市相城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彙聚一堂,共襄盛會。此次活動通過展覽、展演、主題座談會等形式,共同探讨保護和傳承非遺的新路徑,積極宣傳非遺保護典型人物和優秀案例,推動陽澄湖鎮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
非遺展演,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項目盡顯魅力
活動現場,非遺展演區展示了陽澄湖鎮衆多的非遺項目。蘇州磚雕代表性傳承人劉一鳴的代表作品蘇州磚雕,精緻細膩、栩栩如生,将藝術的神韻和悠久的曆史文化底蘊相結合,其磚雕作品尤顯莊重古雅。青銅失蠟鑄造技藝傳承人陳巧生的代表作品“巧生爐”,嚴格遵循古代工藝和制作技藝,并融合了當代的爐文化與審美角度,造型古樸、色澤潤和。
除此之外,現場還展示了工藝精細的上海絨繡、美觀精緻的徐州香包、古樸厚重的滿繡……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項目,豐富多彩,具有十分寶貴的文化價值。中國文聯國内聯絡部主任、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謝力表示:“非遺是一個時期、地域、民族特有的精神密碼,給了我們足夠的曆史充實感和今天一直提倡的文化自信。”
陽澄湖鎮有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目前,陽澄湖鎮共擁有12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入選省級、市級、區級非遺代表作名錄。陽澄漁歌以吳方言傳唱,唱腔委婉清麗,充滿江南水鄉特色;聖堂廟會已有五百多年曆史,以女子舞龍、蓮廂等民間文藝表演為特色,規模盛大,場面熱鬧;湘城麻餅、湘城爊鵝加工精細、飄香四溢,獨具湘城風味,令人垂涎欲滴……秉承着一代代匠人們的智慧與心血,陽澄湖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盡顯魅力。
推陳出新,消泾中日手工藝術村項目釋出
14日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大咖們前往陽澄湖鎮沈周墓園、啟南書畫院、陽澄湖現代農業産業園進行現場調研,對陽澄湖鎮的特色文化有了更具象化的認識和感受。
活動現場,非遺表演《陳氏太極拳》和陽澄漁歌《賣蟹謠》則為嘉賓們呈現了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視覺盛宴。相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尤建豐在緻辭中表示:“得益于陽澄湖水的滋養,相城區孕育出了吳門畫派開宗大師沈周等曆史名人,更成就了禦窯金磚、陽澄漁歌等文化遺産,繼承和發揚非遺,既是刻不容緩的曆史使命,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陽澄湖鎮大力推動非遺保護,讓古老的曆史文化迸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現場開展了消泾中日手工藝術村規劃項目釋出。據了解,消泾中日手工藝術村依托消泾村生态和人文資源基底,植入中日優秀手工藝術資源,通過市場化、藝術化、娛樂化開發,完善特色餐飲、住宿、娛樂設施配套,建設和營運各類文化旅遊項目,形成以手作研學、文創購物、主題餐飲、旅遊地産為重點的格局,推動鄉村産業轉型更新。
此次活動作為“姑蘇八點半·相城活力夜”首屆相城國際文化藝術活動月的最後一站,精彩紛呈。據了解,“姑蘇八點半·相城活力夜”自九月份開幕以來,相繼舉辦了16項活動,全面展現了近年來相城産業發展的澎湃動力和國際化舞台相城的無窮魅力。活動中,“姑蘇八點半·相城活力夜”首屆相城國際文化藝術活動月正式閉幕。
共話佳音,非遺大咖們探讨非遺傳承與發展
通過播放往屆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的主題視訊,非遺年度人物獎杯、獎狀、題字等所包含的非遺元素的介紹,現場正式啟動了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15日下午,“用新媒體講好非遺故事”主題活動如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高校專家,共同探讨新媒體語境下非遺的傳承和發展。
活動上,非遺傳承人們進行代表發言,深入解讀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深厚文化底蘊,非遺傳承和保護未來在新媒體語境下的發展趨勢及産業化發展。
近年來,陽澄湖鎮牢牢把握着“文化育鎮”的發展主線,堅定文化自信,因地制宜建設和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品牌,做好常年性文化惠民工作,提升全鎮公德心和文化建設成效。此次活動有效助推了陽澄湖鎮非遺保護及宣傳工作,更加深入挖掘非遺的文化内涵,創新傳播方式,多元化地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産跨越古今、融通中外、貼近當代的獨特魅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黃玉琴 通訊員 丁雨晨 江珂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揚子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