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文查重複制比高達26%:“老師,我能正常畢業嗎?”

作者 | 馬臻

“老師,我能正常畢業嗎?”專業學位碩士生小a“失魂落魄”地問導師馮教授(化名)。

起因,是小a的碩士論文被查出複制比高達26%,在論文送審前的緊要關頭“被卡住了”。

時下,很多研究所學生忙不疊地修改學位論文,準備送審,“查重”成了熱門話題。查重究竟有沒有用?

導師的苦惱:“防不勝防”

說到查重,在上海某高校任教的馮教授神采飛揚。

近幾年,修改學生的每一篇英文論文,他都“熟門熟路”地找到一家查重公司的網站,把文檔自助上傳,然後掃一掃微信,把60-120元費用付掉。

起因,是他曾“屢次中招”。

幾年前,他把學生的幾篇論文投到國内外期刊,結果接二連三地遇到直接退稿。編輯非常直白地指出:經過論文查重系統的檢測,論文重複率接近30%。這使他感到非常丢臉。

當時馮教授不知道怎樣才可以使用查重系統,也不知道學生的論文究竟和别人的論文重複在什麼地方,就“從頭到尾”把論文改了個遍,然後把被“槍斃”的論文改投到别的期刊。

最離譜的,是一個學生寫了篇論文,看起來很好,馮教授和一位合作導師修改過,而且合作方還請人幫忙修改潤色,是以馮教授沒有訴諸于查重系統;但論文投到國外一家期刊,編輯直接退稿,還說複制比超過60%。

馮教授“痛心疾首”地自費查重,發現文稿果然東一句、西一句地來自于各個地方。

從此,無論對于他自己學生的論文,還是合作參與的論文,他都會借助查重系統,把論文查了個遍,也總是能找出問題、加以改進。

他們投出的論文也能迅速送審,再也沒有人指出複制比的問題。

“花錢買個放心!”馮教授把論文查重系統推薦給他熟悉的同行以及修讀他課程的研究所學生。

畢業論文查重被卡怎麼辦?要實事求是

這次,馮教授課題組的小a被“抓現行”,她很郁悶。

一年多前,馮教授就說,寫碩士論文不要照搬照抄教科書裡的定義和反應機理,“因為這不是你發明的”。

他還說,“要多一些自己的概括,寫論文時不要打開兩個視窗拷貝黏貼”。

小a答應送出碩士論文前夕再上網查重,因為怕太早查重的話,碩士論文被别人賣掉。

這次,小a事先花了1000多元,在網上查重,并且把一些和别人相仿的文字修改了,扣除本人已經發表文章的複制比僅為1%。

碩士論文總體複制比26%,是因為她此前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她将這些文字用于自己的碩士論文。

也許有人說:“不能原封不動地把已經發表的論文當成碩士論文。”

但馮教授說:“當然沒有。這本碩士論文除了這兩章内容,前面還有緒論章節,後面還有另外一章實驗内容以及結論與展望章節。”

“總不見得為了確定10%以下的複制比,重新往論文裡‘摻沙子’吧?”馮教授憤憤不平。

論文送審被“卡住”之後,馮教授第一次看到小a的院系查重報告。

馮教授之前沒有看她自費獲得的查重報告,是因為他認為這是學生自己的事,他相信學生為了自己的畢業,自己會修改排除自己已經發表論文的疑似複制文字。

看了詳細的查重報告,他指着其中标紅的幾句句子說:“不要因為你自己查了之後,發現排除你自己已經發表論文的複制比隻有百分之幾就輕敵。隻要标紅的文字,都要修改!哪怕隻有一句話重複,别人一樣可以說你抄襲!”

然而,小a辯解說,雖然有幾句句子被标紅,但并非完全和别人的文字一樣的。她也記不清自己是如何産生這句句子了。

“你把這幾句句子删了,也不影響你碩士論文的意思的!”馮教授覺得學生太天真了,不懂得其中的利害關系。

經過個人申訴、院系鑒定,小a的碩士論文被準許送審。當然,在送審之前,小a把排除自己已經發表論文的查重率降為接近0%。

經驗、教訓

回過頭,馮教授對課題組下一屆碩士生說:“吸取教訓了吧?一方面,無論是碩士論文還是期刊論文,寫作都不能人雲亦雲。要把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删掉,因為你這麼寫别人也會這麼寫。關鍵不是低于10%複制比就行,而是一句都不能抄!另一方面,很多事情(比如自己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能否直接用于畢業論文)一下子還沒有形成共識。本來如果小a當初發英文sci論文,然後翻譯成中文放到碩士論文裡,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而對小a,馮教授也不忘開展“課題組思政”。

他說:“抗壓能力要強。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遇到的事情會更加複雜,甚至會被同僚使絆兒。在論文查重沒有通過這件事上,你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硬是把複制比降為10%以下,另一種是申訴。我支援你堅持原則。但是,你不能申訴之後,就一直坐在辦公室裡等待别人的發落。要主動詢問已經到哪一步了、還需要做什麼。”

為了替學生“申冤”,馮教授哪怕跌成骨裂了,也說願意帶着小a奔赴坐落于另一個校區的研究所學生院找他們上司。他事實上找了院系的研究所學生秘書,并打電話聯系研究所學生院,說明了情況。

小a最終獲得了實事求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