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有2138個“王成”,名字來曆多與《英雄兒女》有關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0月21日,中央電視台開始播放的紀錄片《英雄兒女》引起不少人對于那段曆史的記憶。與此同時,1964年公映的同名電影《英雄兒女》作為時代記憶,也被不少網友提及。

在電影《英雄兒女》中,高喊着“向我開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王成成了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70年過去了,“王成”這個名字,仍然在不少人的記憶中。

10月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公安民生警務平台上查詢到,在重慶,有2138個“王成”。其中,97%為男性,3%為女性;60歲以上的有48人,20-60歲的有1946人,6-20歲的有140人,6歲以下的有4人。

在這些“王成”中,年齡跨度雖大,但或多或少都有着與電影中的那個“王成”相關的故事。

重慶有2138個“王成”,名字來曆多與《英雄兒女》有關

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英雄形像,成為一代人的時代記憶

53歲的“王成”:父親取這個名字是希望我有家國擔當

“在我出生的那幾年,隻要一聽我的名字,别人就知道肯定是因為《英雄兒女》。”53歲的王成是重慶永川人,上世紀90年代末從部隊轉業後“下海”經商,現在在河北石家莊做生意。在他的記憶中,已經很久沒有人把他的名字和《英雄兒女》聯系起來了,“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很多都不知道這部電影。”

王成的名字是其父親根據《英雄兒女》的電影取的。當時還沒有電視機,王成家所在的國營礦上每周會在球場上放電影,出生時,《英雄兒女》雖然已經上映了好幾年了,但仍舊是院壩電影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王成的媽媽懷孕時,父親王師傅就已經給孩子規劃好了,兒子就叫“王成”,女兒就叫“王芳”,那是《英雄兒女》裡王成妹妹的名字。“我奶奶說王成在電影裡最後犧牲了,兆頭不好,還被我爸批評了,說要學習英雄的精神。”王成說。

王成回憶,爸爸沒有文化,但時常會對他說給他取名“王成”的原因,“希望我能和電影裡的王成一樣,有家國擔當。”20多歲時,王成在父親的鼓勵下入伍當兵。

最近幾天,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重播了《英雄兒女》,王成專門和妻子、孫子一起看了一遍,“雖然我沒有做什麼保衛國家的大事兒,但我還是覺得,我這輩子還是很對得起‘王成’這個名字。”

25歲的“王成”:社群服務中從老兵口中知道了英雄王成的故事

25歲的王成是個“90後”,接到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的采訪電話時,他用了幾秒鐘才把自己的名字和“抗美援朝”四個字聯系起來,“我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一部英雄電影的主人公的名字,我們社群的老兵說,那是個英雄。”

在去年以前,王成根本就不知道《英雄兒女》這一部電影,“王成”這個名字,是家裡人希望他“事業有成”而取的。23歲時,王成從重慶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然後回到老家,廣西南甯做了一名社群社工。工作沒多久,王成就從一位79歲老人的口中知道了自己名字的另一層含義。

老人姓裘,是王成所在社群的重點服務對象,因為自己獨自生活,又因為是老兵,社群格外關注,每隔兩三天,王成就要去看看他,幫忙做一點家務。第二次去裘爺爺家,他就清晰叫出了他的名字,這讓王成和帶他去的同僚都有些驚訝。“裘爺爺平時比較比較倔,但卻主動叫了“王成”的名字,讓我們都很意外。”王成說。

“我們後來熟了,他才說因為我的名字是英雄的名字。”裘爺爺給王成介紹了《英雄兒女》中“王成”喊出“向我開炮”的壯舉。裘爺爺還說,“你和他一樣,他是為國捐軀,你是為人民服務。”對此,年輕的王成覺得自己更應該要把工作幹好,無愧于這個“英雄”的名字。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