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物種故事|獅子魚:美麗的水下"平劇演員"

蛞蝓,屬于脊髓動物門輻鳍魚,俗稱獅子魚,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是近年來流行的海洋觀賞魚。它們色彩鮮豔,形狀奇特,具有獨特的警戒顔色,如紅色,白色或黑色條紋,華麗的胸鳍和産生毒液的鳍。當獅子魚在海裡遊動覓食時,其大而有羽毛的胸鳍和伸出的背鳍會悠閑地擺動,就像平劇武聖在國旗背面一樣,威風凜凜,優雅。

中國常見的獅子魚有短鳍鳍、短鳍鳍、觸手、輻條、魔鬼等。

每日物種故事|獅子魚:美麗的水下"平劇演員"

短鳍,有眼斑

每日物種故事|獅子魚:美麗的水下"平劇演員"

花卉短鳍

每日物種故事|獅子魚:美麗的水下"平劇演員"

觸角

每日物種故事|獅子魚:美麗的水下"平劇演員"

輻條

每日物種故事|獅子魚:美麗的水下"平劇演員"

魔鬼的百裡香

生活的形式和習慣

獅子魚長5厘米至45厘米,重25克至1300克,可活5至15年,主要捕食小魚和甲殼類動物。獅子魚對環境具有高度适應性,可以生活在各種鹽度,溫度和深度的水域中,存在于珊瑚礁,瀉湖,岩石基質中,有時在渾濁的近海和港口地區。

獅子魚白天更多地遊到水底或躲在礁石後面,晚上它們化身為熟練的獵人,在接近獵物時噴水,目的是混淆和迷失獵物的方向,而它們擺動的胸鳍就像一個障礙,限制它們的運動,把它們推到一個小角落裡。此外,獅子魚利用身體兩側的特殊肌肉來精确控制其在水中的位置,更好地攻擊獵物,然後擴大胸鳍以吞下獵物。此外,獅子魚噴灑的水流會改變獵物的方向,使小魚被迫轉向獅子魚,成為獵物,進而提高獅子魚的捕獵效率。

水下"毒王"

獅子魚是海洋中毒性最大的魚類之一,對海洋中的魚類和人類都構成威脅。除了捕食獅子魚的鳗魚、一些石斑魚和鲨魚等魚類外,成年獅子魚幾乎沒有天敵,而這些捕食者與它們身上的刺痛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獅子魚的背鳍、胸鳍和臀部鳍基部都攜帶有毒腺體,鳍尖也攜帶有毒針頭,當鳍展開時,捕食者不容易接近。當獅子魚感到受到威脅時,它們會先後退一步,準備攻擊,當受到侵犯時,會将毒藥刺入罪犯的身體,位于毒囊根部被擠壓會釋放毒液通過刺痛,對侵略者造成傷害。然而,這些強大的生物也有弱點,因為獅子魚的腹部沒有荊棘的保護,脆弱,是以它們處于靜止狀态,習慣于栖息在礁石的陰影下,用腹部吸盤将自己附着在岩壁上,以保護自己。

當人類不小心被獅子魚蜇傷時,傷口會腫脹并伴有劇烈疼痛,還可能産生惡心、嘔吐、發燒、呼吸困難、抽搐等反應,對于健康的成年人來說,獅子魚的毒液一般不會緻命,但對于幼兒、老人、免疫系統較弱或對獅子魚毒液過敏的人來說,在極少數情況下, 可能導緻四肢暫時癱瘓、心力衰竭、嚴重過敏,甚至危及生命。是以,被獅子魚蜇傷後,應盡快就醫,如果傷口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後遺症。

圖檔來源: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地圖

每日物種故事|獅子魚:美麗的水下"平劇演員"

資料來源:自然資源部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站

負責編輯:宋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