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
在深圳,文明是一種生活細節,禮貌交談、微笑禮讓;文明是一種生活方式,助人悅己、随手公益;文明是一種工作作風,馬上就辦、真抓實幹……“來了就是深圳人”,是人們對這座城最溫暖的寫照。
文明城市建立,始終離不開“以人民為中心”這個根本。近年來,廣東努力解決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文明城市建立成為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讓廣大群衆成為文明城市建立的最大參與者、最大受益者。人人參與、共建共享,南粵大地掀起熱潮。
“九大行動”解民憂
3000平方米的營業大廳寬敞明亮,電子屏滾動顯示着價格資訊……良好的體驗,讓陳姨難以想象自己身處農貿市場。“佛山這家盈信街市竟然變這麼‘靓’!今天豬肉便宜,回去做個硬菜!”
座椅套幹淨整潔,車内散發淡淡清香,司機全程笑臉相迎……在廣州南站坐上一輛計程車後,司機文明貼心的舉動讓出差到此的林先生備感溫馨。“上車問您好,下車給發票”,行程結束,司機熱情地揮手:“再見!”
文明建立同時也給廣東基層地區帶來了嶄新的變化。在佛岡湯塘鎮湴江村,沿着綠蔭村道往前走,一片燦爛花圃入目,每戶村民的宅前屋後用廢棄磚瓦堆砌了“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河道溝渠清澈潔淨,村民在田間地頭忙着農作,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很難想象,這些美景所在,此前曾是種植雜亂、違章雞鴨棚遍布之地。湴江村黨總支書記張惠民介紹,九大行動開展後,村裡開展“三清三拆”,栽種綠植、花卉,讓村民們實作推窗現綠、出門見景,湴江村也是以獲評“全國文明村”。
“從‘髒亂差’到‘潔淨美’,我們當然開心啦!”村民張志鋒指着一塊田地說,等到春天,這裡的菜心花将開成一大片金黃色花海,村子一定會吸引更多人前來。
這些改變,都源于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
2020年6月,廣東部署開展為期三年的公德心建立九大行動,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準。農貿市場綜合治理、出租汽車文明服務、高速公路沿線環境優化、餐飲行業文明誠信服務……“九大行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民生解民憂,每一項都與民生息息相關。
去年以來,全省建成“三館一站一中心”2.8萬個,更新改造農貿市場967家,珠海、佛山等地的“網紅市場”成為城市“新名片”。
建立效果群衆說了算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有這樣一群退休人員,她們組建了一支龐大的志願隊伍,服務在鄰裡身邊,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秀全大媽”。
坐落在廣州秀全街的花都汽車城,聚集了數十萬名汽車及相關産業人才。随子女前來的父母們的日常活動,慢慢從跳舞聊天轉變成了回饋社群、服務社群的志願服務,建立起一支由27人組成的“小紅帽志願服務隊”,這便是“秀全大媽”的雛形。
如今,“秀全大媽”早已不是一個群體,而成為一種象征。原來的27名隊員,擴大到2000多名隊員,影響越來越廣泛,她們逐漸在秀全街各小區組建了各有特色的隊伍,參與創文、垃圾分類、巡邏、環境衛生、鄰裡互助等工作。“有了她們,小區安全度改善非常明顯,社群環境衛生、幹淨整潔度也提高了,鄰裡相處得像一家人一樣。”提到“秀全大媽”,花港社群居民李小姐連連稱贊。
文明城市建立成果,化為人民共享的美好家園,就要充分調動廣大群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他們成為文明的實踐者、傳遞者。去年,秀全大媽志願服務隊獲評“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項賽示範”,為人民群衆參與創城樹立了典範。
文明城市建立效果好不好,還要群衆說了算。廣東通過“随手拍”“文明會客廳”等方式,積極開展“問計于民”。聽民聲、彙民智,點燃廣大群衆參與文明城市建立的熱情,強化大家的主人翁意識,共同建設美麗文明廣東家園。
南方日報記者 尚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