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迷你鹦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站住腳的入侵物種?

前不久,有人在廣州花地灣附近的河流中發現了成群的觀背青鳉魚和迷你鹦鹉魚。

“迷你鹦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站住腳的入侵物種?

野生水域裡的觀背青鳉

“迷你鹦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站住腳的入侵物種?

迷你鹦鹉

“迷你鹦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站住腳的入侵物種?

觀背青鳉

首先,這兩種都是觀賞魚來的,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價格便宜,生存力強易飼養,有着不錯的耐低水溫能力,但最關鍵的是——它們都有着極強的繁殖能力。

當然這兩種魚因為賣相都不錯且價格不貴,近三四年在觀賞魚市場上可謂相當搶手,很多人家的魚缸裡都會出現它們的身影,尤其是迷你鹦鹉。

觀背青鳉還好,畢竟它的“遠房親戚”食蚊魚已經引進國内幾十年了,在對于控制野生水域中的蚊子數量确實也有一定效果,而且不會對生态造成過多影響,是以我們暫且先不說觀背青鳉的壞話。

“迷你鹦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站住腳的入侵物種?

食蚊魚

“迷你鹦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站住腳的入侵物種?

那麼,我們還是來專心的批判迷你鹦鹉吧。

先聲明:迷你鹦鹉魚沒錯,培育出這種魚的人也沒錯,售賣與購買魚的人更沒錯。但是,随意放生這種魚的人是大錯特錯!

首先,迷你鹦鹉買回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後,體會到了飼養迷你鹦鹉魚的繁殖樂趣,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來了:上個月生的那窩小魚剛剛能獨立覓食,新的一窩又出生了,接着會發現,這玩意長的怎麼這麼快?

然後家裡的迷你鹦鹉魚越來越多……再然後,家裡的魚缸養不下這麼多了……咋辦?把這些小魚送去水族店賣掉?興緻沖沖的去了,然後發現水族店主告訴你他們根本不收,因為,他們店裡的迷你鹦鹉也在瘋狂的繁殖……

還能咋辦?挂鹹魚上賣掉?然後發現閑魚上有一群商家都在賣這玩意,而且價格極低,看看那售價,如果自己的魚在閑魚賣掉反而會賠錢,因為要賣掉魚,還需要買打包的紙箱,泡沫箱,運輸袋子和冰袋或者暖寶寶,最後一問快遞驿站,首重十塊,續重四塊。回來一算,打包好的重量需要花郵費18塊,再加上買打包紙箱,泡沫箱等一系列的成本,差不多小三十了……而買家拍下的價格是20塊十條包郵并且包損……

還是送朋友吧,省事又省心。可是身邊養魚的朋友遠沒有養貓養狗的多啊……就那麼幾個魚友,第一次送出去了,第二次絕對送不出去……

最後,實在沒轍了,得了,都放生吧,公園的池塘,樓下的小河,甚至是髒兮兮的環城河,都能放呀,放完以後,心裡這個高興啊,總算把這些玩意送走了!

可是,你輕松了,但環境的問題來了……

現已知迷你鹦鹉能在15度的水中正常覓食,可以在12度的水中安全越冬。也就是說,它們在冬季的長三角地區水域中活下來問題不大,更不用說珠三角地區了……

再往北?不好說,真的不好說,誰知道呢,假如它們能适應呢?如果真是這樣,那更加可怕……

也許你會說:這麼小的魚,放就放了,又能怎樣?

首先,這種魚有着極強的适應力,耐低溫的同時,它們耐低溶解氧的能力要遠遠高于本土的魚種。

再者,迷你鹦鹉有很強的攻擊性,加上捕食能力不弱,是以它們會吃掉其他大體積魚的魚卵,像鲫魚,鯉魚,以及淡水四大家(青草鲢鳙)。

而我們本土的魚種,有攻擊性的實在少之又少,加上迷你鹦鹉又有着極強“護卵”本能,是以指望青草鲢鳙帶着鲫魚鯉魚來消滅迷你鹦鹉是不可能的。

吃光魚卵還不算完,它們還會吃掉比自己體積小的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總之就是能咬死的全部吃掉。

幾年後,有迷你鹦鹉的野生水域,本土魚類蝦類的數量會大減,長期下來,有些物種會被它們徹底吃光……

是以,如果你還沒買迷你鹦鹉,勸你再仔細想想。

如果你家的魚缸已經像下圖那樣,勸你千萬不要随意放生。

“迷你鹦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站住腳的入侵物種?

另:文字為我的原創,圖檔借自網絡。

感謝閱讀。祝:将康快樂,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