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栗。栗的本義是栗樹及其果實。栗樹一般高二三丈,葉子長圓形,花兒黃白色,果實為堅果,包在多刺的殼鬥内,成熟時殼鬥裂開而散出,可食可藥。栗的種類很多,以闆栗居多。栗也指栗姓。透過如煙世事看過去,很久很久以前,栗姓,就伴着栗樹,來到人間。
傳元代葛叔英所作《栗樹松鼠圖》(局部)
緣分天注定:栗陸氏發現了栗樹
喜歡吃栗。栗的香脆、清甜,常常讓唇齒之間,盈滿芬芳,全身上下,也有着通透的舒爽和怡然。
作為殼鬥科栗屬落葉喬木,栗樹果實苞生多刺如刺猬毛,每枝不下四五個苞,有青、黃、赤三色,秋冬時節成熟。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說:“其苞自裂而子墜者,乃可久藏,苞未裂者易腐也。”他還根據栗的形狀,給予栗各種稱呼:栗之大者為闆栗,中心扁子為栗楔;稍小者為山栗,山栗之圓而末尖者為錐栗;圓小為橡子者為莘栗,小如指頂者為茅栗。
多吃栗,真是有好處的。栗自古以來就是珍貴的果品,有“幹果之王”“人參果”之美稱。中國曆代醫家陸續彙集而成的醫藥學著作《名醫别錄》将栗列為上品。上品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可輕身益氣,不老延年。中國早期醫學理論典籍《黃帝内經》把“闆栗、李、桃、杏、棗”并稱為“五果”,說“五果為助”,食之能助養強身。南朝宋齊梁時期的醫藥學家陶弘景稱:“闆栗子,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忍饑。”味甘性溫的栗還可作藥方,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闆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李時珍也說:“闆栗可治腎虛,倘腰腳乏力,日食十粒,并以豬腎煮粥助之,久必強健。”
栗很早就徜徉在歲月的長河裡,還帶來了栗姓,即新石器時代早期氏族部落首領栗陸氏的後代。東漢學者應劭的《風俗通義》記載:栗姓源于風姓,是古栗陸氏之後。伏羲氏逝後女娲氏即位,共封十二氏為諸侯,均為風姓,栗陸氏居北。
唐初經學家孔穎達為《易·系辭下》作疏曰:“包犧氏沒,女娲氏代立為女皇,亦風姓也。女娲氏沒,次有大庭氏、柏黃氏、中央氏、栗陸氏。”栗陸氏在伏羲稱帝時被封為“水龍氏”“黑龍氏”“冬官”,伏羲令栗陸氏繁養草木、疏通水道、治理河流。栗陸氏治水成績斐然,堪稱水利始祖。
栗陸氏于公元前7706年正式遷居至栗廣之野(即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之後傳二十餘世近千年,至女首領伏安開始,又曆經伏安、起望、河圭三任女帝,共執政124年(約公元前6856年—前6732年)。栗樹,繁美在這100餘年裡,提供了栗陸氏5代的安樂生活。
據記載,栗樹先是伏安的外甥女起望發現的。那年初冬,起望和幾個姐妹上山采摘野果、搜尋獵物,餓了時随意摘下幾枝長滿果實的樹枝燒烤山雞。山雞的香味飄蕩在山谷,而另一種香味也徐徐傳來。起望不禁仔細嗅尋,發現新香味是從樹枝上的果實裡散發出來的,她心裡一動,莫非這果實可以食用?她決定冒險嘗試,并告知姐妹,如果她食後沒有中毒,那麼這果實就可以食用,就解決了大家食物短缺的難題;如果中毒了,那也可警示世人。她一口氣吃了10餘粒,過了半個多時辰,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早已禁不住香味誘惑的姐妹們,見起望吃後并無不妥,也馬上采摘烤食,全都安然無恙。起望便斷言這果實無毒可食,并報告給了伏安。
伏安非常高興,認為起望立了大功,想以起望的名字給樹命名。起望連忙拒絕,她說:“這樹是我們栗陸氏發現的,不如就叫栗陸樹。”伏安說:“栗陸樹叫起來有些繞嘴,幹脆就叫栗樹,果實叫栗子。”于是,栗樹開始了與栗陸氏朝夕相處的生活。
很快,栗陸氏發現了栗樹的更多作用:木材可建房子、制器具、做柴薪,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葉子可喂柞蠶,便對栗樹越發熱愛和崇拜。他們以栗樹為原始圖騰、族徽,奉為神樹,後族人皆以栗為姓。
栗姓,就這樣裹着栗的美味而來。栗是腎之果,腎主水,具有藏精和調節水液的功能,腎、水在五行學說中與北方、冬季、黑色相合,栗陸氏最早是治水重臣,又居北、為冬官、号黑龍。栗與栗姓,緣分天注定。
(清)華喦《山鼠啄栗圖》
栗姓俏佳人:她擁有着栗的強和美
栗,不僅功能全,在古代的字形也漂亮。甲骨文中,栗字是一株樹上長出了有刺果實的模樣,那刺兒枝枝向上,仿佛點染了太陽的光芒,生動絢美,跳躍着活潑與堅強。
伏安無疑擁有着栗的強和美,她随秦六年(公元前6890年)出生于栗陸氏的都城栗邑。作為中華遠古氏族聯盟時代伏羲女娲氏政權的第二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陸氏執政的首任帝,伏安從小聰明機智、勇武過人。她善于打獵,練就一手投石打飛鳥的本領,還能獨自入山與野獸搏鬥并全身而退,常常在全族每年舉行的比武大賽中奪冠,赢得了全族人的信任。她18歲時,被推選為栗陸氏的大酋長。
任大酋長後,伏安帶領族人大力開發領土,僅用3年時間就使栗陸氏的領地擴大了一倍多,基本上解決了獵物稀少族人食物不足的問題。伏安還聯絡留居在河北的部分栗陸氏後裔歸附定都于中原的栗陸氏,令栗陸氏的勢力範圍南至今安徽亳州一帶,北至今河北邯鄲一帶,東至今江蘇徐州一帶,西至今河南商丘一帶,成為大伏羲氏族名列前茅的大部落。
伏安20歲時,伏羲女娲氏政權第二十四任帝随秦治國不利,大伏羲氏族出現混亂,各部落大酋長争奪帝位。伏安審時度勢,認為各部落互不相讓,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和團結,最好的辦法是暫時歸政于純血緣伏羲氏,再由伏羲氏帝推舉新的帝位繼承人,她便推舉純血緣伏羲氏的大酋長晁安為帝。她的建議很快得到大家的響應,晁安于公元前6871年秋天正式即位稱帝,以公元前6870年為晁安元年。
晁安于曲秦二十九年(公元前6902年)出生于伏羲氏的都城密城(現河南省中部的嵩山東麓),他稱帝後似乎上演了一場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大戲。他對伏安十分感激,伏安的才能和美貌,也令他敬仰并愛慕。他以為伏安鐘情于他,忍不住沾沾自喜、想入非非。他向伏安求婚,伏安拒絕了,并勸谏他要以天下為重,做天下人的表率。
晁安并不死心,仍然癡迷于伏安,任命伏安為國相,讓她總攬朝政,對她言聽計從。有一次,伏安隻是偶爾提起喜歡豹皮褥子,晁安便記在心上,決定射獵豹子送上豹皮。晁安十五年(公元前6856年)春天,晁安帶領20名護衛上山打獵,在追蹤一隻豹子時失足摔下山崖,不治身亡。他的大戲就此落幕。
各部落大酋長便一緻推舉伏安為帝位繼承人,栗陸氏正式成為執政部落。伏安在位期間,勤政愛民,知人善用,赢得了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好評,各部落之間團結互助共同發展,社會風氣良好。
伏安在位執政虛記31年,一生頗多傳奇。想象她時,眼前會有類似美國科幻電影《阿凡達》裡美麗的潘多拉星球納美人的身影飄過,震撼人心。
被栗陸氏視為神樹的栗樹,也像納美人崇拜的生命之樹。人樹之間,可以建起心靈連結。栗子宛若一顆顆樹精靈,飄散在空中,閃着瑩瑩亮光。
千萬和栗住:當栗樹繁茂,當清陽盈盈
伏安登上帝位這一段,曆史上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當随秦治國不利、大伏羲氏族一片混亂時,伏安心生一計,立刻推舉純血緣伏羲氏的晁安為帝。繼而,她利用晁安好色、貪圖享受、有勇無謀、喜好田獵的弱點,主動和他接近,憑借魅力征服了他,逐漸把執政權掌握到自己手上。為了完全奪取帝位,她于公元前6856年春天,設計把晁安騙入山中,乘其不備,将他推下山崖。接着她假作悲傷地向族人宣布,晁安不慎失足落崖遇難,并親自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之後,她便堂而皇之地坐上了帝位。
曆史,有時也許是任人打扮的小娃,真相,有時也許像霧像雨又像風。而伏安的卓越才能、高闊眼界、雄遠氣度仍是有目共睹的,宛若那向着陽光伸展的栗樹,神采非凡。
伏安有着足夠的好眼光,她精心培養并選拔了第二任帝起望,又準确預言了第三任帝河圭。河圭是起望的外甥女,據說河圭出生時天空中飄來缤紛彩雲,人們便認為她是天神投胎,對她十分關注。伏安也欣喜而重視,指令村長在各方面給予特殊關照。起望和河圭都像伏安一樣,為大伏羲氏族的發展和壯大嘔心瀝血。
栗陸氏時期,透出的,便是太平、和諧之景象,如清代官修省級地方志《畿輔通志》所載:“太古之無為,慶華胥而蹈,栗陸顧皇上之謙抑,視至治為未足。以是降德音,播嘉惠,省刑罰,薄賦稅,汰沉濁,旌廉吏,舉賢才,擢俊義,發倉廪,赈貧匮,尊高年,而禮有德……四方萬國無一民之失所,窮鄉僻壤無一物之不遂,舉陶于春風和煦之中,而樂于雍熙泰和之治。”
栗,也以大吉大利的寓意,不僅神聖在栗陸氏心中,還成為人們心中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戶農家正在辦喜事。花轎臨門時,忽然飛來一隻金翅鳥,繞着花轎轉了三圈,把一樣東西吐落在花轎上,嘴上發出“栗子”的呼聲,展翅飛遠。一位白發銀須的老人把落下的東西拾起,高喊道:“金翅鳥報喜來了。這是栗子。新娘早立子。大吉大利。”從那以後,民間就有了辦喜事用栗子壓轎、鬧洞房新娘吃栗子的習俗。
以祥和伴随新人新生活,栗确是韻味十足。河圭對栗也有着深厚的感情,雖然她終生未婚。她常常喜歡坐在栗樹下吃栗子,冬日的陽光暖暖地圍繞着她,一如傳說中她出生時籠罩她的清麗光環。她認為帝君應是有德者居之,晚年選擇接班人時,她頗費周折,最終将帝位傳給了伏羲氏的年輕女子圭嬜(xīn)。河圭在位執政虛記七十年,享年97歲。
不知河圭的高壽是不是也得益于栗子呢?古人還認為,要讓栗補腎健脾、強身壯骨、益胃平肝的作用發揮到更好,可以不時地坐在栗樹下吃些栗。栗樹的氛圍可以強元固本,不同尋常的智慧,會生發出來。
是以,當栗樹繁茂,當清陽盈盈,北宋詞人王觀之詞也随天然怡美之栗氣飄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是的,若當清陽遇上栗,千萬和栗住。
(原标題:植物中的百家姓 以栗為姓 大吉大利)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9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