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脫貧又脫單,龍先蘭在全球播出的春節大聯歡裡真誠“感恩”

脫貧又脫單,龍先蘭在全球播出的春節大聯歡裡真誠“感恩”

在節目現場,龍先蘭(左二)分享脫貧後的甜蜜新生活。

紅網時刻記者 潘錦 長沙報道

龍先蘭又上電視了,還全球播出,這在十八洞村一時傳為佳話。

2月12日,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湖南廣播電視台承辦的《“四海同春”2021全球華僑華人春節大聯歡》在湖南衛視播出,并由湖南國際頻道于2月13日全球播出。

在節目現場,龍先蘭一家和大家分享脫貧後的甜蜜新生活,與全球華僑華人一起歡度佳節。望着自己十個月大的女兒,龍先蘭幸福地告訴大家:“我給她取名叫‘龍思恩’,就是想感恩幫助過我和我們十八洞村的人”。

關鍵時刻扶一把,“醉馬”變“駿馬”

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迹。

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的村民,龍先蘭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給女兒取名“龍思恩”,的确是他的肺腑之言。

在十八洞村,熟悉龍先蘭的人都知道,他曾經是個苦孩子,一度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因為父親去世,母親改嫁,龍先蘭很小就成了孤兒。他讀書不多、技能不足,打工收入不高,一間破瓦房四處漏雨,生活實在沒什麼指望。20多歲的龍先蘭日複一日用酒精麻醉自己。

曾經,親情和管理的缺失,使龍先蘭傷感、無助,像一匹脫缰的野馬,孤獨、暴烈。酒,成了他排遣一切的工具。酒裡逃避,酒裡麻醉,酒裡歡愉,酒裡療傷。哪裡喝,哪裡醉;哪裡醉,哪裡睡。

後來,脫貧攻堅戰打響了,扶貧工作隊進駐了十八洞村。一開始,龍先蘭覺得扶貧工作隊就是來發救濟的,他吵着鬧着找到當時的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要錢、要物。

龍秀林說,扶貧不僅僅是扶錢,更主要的是扶志,“等、靠、要”是沒有志氣的表現。有了黨的關懷和溫暖,有了脫貧緻富的思想、政策和理念,就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錢。你回來了,是好事,說明你有眼光,看到了我們十八洞的未來和希望,我和扶貧工作隊的人會全力支援你、幫助你。

其實,龍先蘭既不笨也不懶,隻是關鍵時刻有人扶上一把,他就過了最難的坎兒。

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龍先蘭上了農校,學到了知識,也開闊了思路。十八洞村山嶺峻秀,宛然一座資源寶庫,脫貧緻富要因地制宜。十八洞村野花漫山遍野,是極佳的天然蜜源。龍先蘭想,可以多養蜂、多采蜜、多賣錢。

當龍先蘭把這些想法告訴龍秀林時,龍秀林特别高興。他知道,這匹野馬再也不是一匹醉馬,将會是一匹駿馬了。這匹野馬開始有志、有智、有力了。他立刻幫龍先蘭聯系了花垣縣的養蜂專業戶,讓龍先蘭學習養蜂、割蜜。天生聰明的龍先蘭,很快就掌握了養蜂割蜜技術。學成歸來的龍先蘭試着養了4箱野蜂,當年收入就有5000多元。

龍先蘭說:“我這是在山裡撿了‘金元寶’了啊!山是野的,花是野的,蜂是野的,蜜是野的,這不是撿的是什麼?”

說是撿的,其實都是辛苦得來的。為了掌握蜂群的生活習性,龍先蘭每天都會蹲在蜂箱前觀察,甚至跟着蜜蜂,觀察蜜蜂采蜜。久而久之,他能用肉眼看出蜜蜂的喜怒哀樂,分别出哪隻蜜蜂是門衛、哪隻蜜蜂是清潔工、哪隻蜜蜂有心事、哪隻蜜蜂有喜事。對那些蜜蜂,他就像對待自己的小寶寶,雨天,他會蓋上薄膜,為蜜蜂遮雨;冬天,他會披上棉被,為蜜蜂禦寒;有事沒事,他都會跑到養蜂場,看看蜜蜂們是否安全,以防有什麼動物鑽進去搞破壞。生活的甜蜜,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

感恩化作奮進動力,生活越來越好

脫貧了,就要脫單。有了錢,龍先蘭就有了娶媳婦的底氣。

2015年,在十八洞村舉辦的相親大會上,龍先蘭和鄰村的姑娘吳滿金一見鐘情。可吳滿金的母親了解龍先蘭的過去,對十八洞村的貧窮很有顧慮,說什麼也不同意這門親事。工作隊的同志們鼓勵龍先蘭不要放棄,再大幹一年,到時候提親的事兒就交給他們。

脫貧又脫單,龍先蘭在全球播出的春節大聯歡裡真誠“感恩”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龍先蘭在十八洞村一處蜜源點檢視蜂巢。(陳澤國 攝)

龍先蘭沒讓大家失望,年底他的蜂蜜大獲豐收,這次他一下子賺了5萬元。提親的日子到了,隊長果然帶着工作隊幫他去提親。

扶貧工作隊隊長都這麼看得起未來的女婿,吳滿金父母哪能再固執己見,高高興興地把吳滿金嫁給了龍先蘭。

2016年1月22日,龍先蘭和吳滿金結婚了,那是十八洞村很久以來最熱鬧的一天。幾十面苗鼓敲了一天一夜,幾十個苗歌手唱了一天一夜。整個十八洞的人都去了,整個扶貧工作隊的人都去了。那婚禮真是簡樸而風光啊,龍先蘭感動得當場落淚。

村裡許多老人也哭了,他們為龍先蘭擺脫貧困、喜獲幸福而感動,也為脫貧攻堅給十八洞村帶來的變化而高興。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靠着敢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的豪情壯志,十八洞村的困難群衆全部擺脫了貧困,村裡30多個大齡單身漢也都成家立業了。

婚禮上,龍先蘭動情地說:“三年前,我什麼都不是,就是路邊上的一個酒鬼、窮鬼、癫子、醉漢;三年後,我脫貧了緻富了、脫單了結婚了,過的日子比蜜甜。我要感謝鄉親們不嫌棄我,沒有抛棄我,感謝扶貧工作隊像親人一樣關心我、拉扯我。我還要攢勁搞、加油幹,用實際行動感恩你們,回報社會。”

龍先蘭沒有食言。婚後,他不但與吳滿金相親相愛,勤儉持家。還牽頭成立了十八洞苗大姐養蜂合作社。他把十八洞的五戶貧困戶組織起來,向他們免費傳授養蜂技術,一起養蜂,一起割蜜,一起銷售,把養蜂做成了十八洞的品牌産業。他們的蜂蜜堅決不摻一滴水,堅決不放一粒糖,賣誠信蜜,賣良心蜜,越賣越紅火,越賣越有名。以前,一斤野生蜂蜜隻能賣到100元;如今,一斤 200元還供不應求,早被人預訂完了。龍先蘭說,我們這是幹的甜蜜的事業,越幹越起勁。

龍先蘭不但帶領同村貧困戶共同脫貧,還開始積極帶頭,參與各種公益事業。民居改造、村路整修、農田水利,他都不用招呼,積極參與。十八洞有很多野生動物和珍稀植物,但卻經常被盜獵、盜伐,龍先蘭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主動向扶貧工作隊請纓,組織了護林隊,他當隊長。

護林隊的年輕人,每天都在山林裡輪流站崗、放哨、宣傳、巡邏,抓盜伐盜獵,促環境保護。為了宣傳環境保護,保護十八洞的美麗家園,龍先蘭和護林隊的年輕人還别出心裁地赤裸上身,貼滿樹葉,一人身上寫一個字,站成一排,上書“保護森林,愛護家園”“保護家園,造福子孫”。他們還把這些宣傳活動拍成圖檔,放到網上,希望引起更多的人關注環境保護、愛護美麗家園。

從昔日落魄的醉漢,到上進、負責的護林隊長,龍先蘭生活的變化是十八洞村華麗蛻變的一個縮影。在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龍先蘭“浪子回頭”,通過自身的努力,把生活過得幸福而甜蜜。

正如龍先蘭在《“四海同春”2021全球華僑華人春節大聯歡》節目現場所言,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當感恩成為奮進的動力,他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