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味無窮,百吃不厭的家鄉代表菜:熏香腸

#生活有溫度#在我的家鄉,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肴是熏香腸,瘦肉丸子,粉蒸肉,肉糕,炖雞子火鍋,炖牛肉火鍋,炖魚火鍋等。

灌香腸是最、麻煩,工序最多最複雜的一件事情。冬天的時候,大北風嗚嗚地刮着,我們的手凍得僵硬僵硬的,伸都怕伸出來。

媽媽先把肉皮用明晃晃的鋒利無比的菜刀剔下來,然後拿出一塊肥瘦相間的肉擺在砧闆上,小心翼翼地一刀一刀地切着,把肥的,瘦的一起切,切成細細的長條形狀。

媽媽的手凍得僵硬時,她就不停地哈氣,哈一口長長的氣,變成了白蒙蒙的霧了,接着又切。

媽媽找出一個大黃缽,烏漆墨黑的,肚子非常大,可以裝很多的肉。媽媽不停地切呀切,她站了一會兒,自言自語地說:”我的腰疼得好厲害呀!”我連忙搬了一把椅子,塞到媽媽屁股底下,媽媽坐下來,不緊不慢地切着肉。

媽媽切得太累了,她的腰佝偻了好多,像一隻彎曲的蝦米似的。媽媽大聲城爸爸:”快來幫我切肉,要得吃就得出大力氣!”爸爸把頭向門外一偏,看都不看,十分冷漠地說:”我要到外面打象棋去了。”他推出自行車,揚長而去了。

媽媽切了整整半天多,切好的肉堆在黃缽裡像一座小小的山包似的。

媽媽找出兩副豬腸子,拿出一根筷子,仔仔細細地刮上面的白膜。刮幹淨後,又把腸子用火叉翻過來,淋上洗潔精,反反複複地清洗幾遍。

要把鹽,辣子面,辣醬,,花椒面,姜末末,五香粉等作料灑到肉上,像翻稻草似的,抄來抄去,讓作料均勻地塗抹在肉上。

開始灌香腸了,媽媽找出一個篾、圈圈兒,自己紮的,用細線緊緊地綁定。媽媽把篾圈圈套到腸子的外面,把腸子輕輕地翻過來,隻翻一點兒。然後,把切好的肉一塊一塊地塞進腸子裡。

我找來了細線,大頭針,給媽媽幫點小忙。媽媽把香腸一點一點地用手擠,把它盡量地捏緊,我用大頭針輕輕地紮,讓裡面的肉冒出一些氣泡來。每到一截,我就用細線纏繞兩圈,系成一個活結,紅白相間的香腸就做好了。

烤大火的時候,我們會找到一些木頭棒棒,榆樹兜子來、燒,煙霧迷、漫,濃煙滾滾,火燒火燎。我們把香腸挂在橫梁上,正對着火盆煙熏火烤。烤個一個多月後,香腸就變成、黑裡透紅,香氣撲鼻,滋滋淌油的樣子了。

香腸放到大鐵鍋裡一煮,切出來圓形的,一片一片的,白裡透紅的,油油膩膩的,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愛吃,贊不絕口。

回味無窮,百吃不厭的家鄉代表菜:熏香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