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即将亮相國博 邀請一起翻開“石頭上的文學史”

作者:日常惡魔
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即将亮相國博 邀請一起翻開“石頭上的文學史”

紅網時刻9月13日訊(記者 汪衡 攝影 朱麗萍 實習生 譚潔儀)今天上午,“摩崖上的中興頌——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新聞釋出會在長沙召開。釋出會透露,展覽将于9月18日至10月17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千年等一回的元結文、顔真卿書寫的《大唐中興頌》石刻拓片将亮相國博。

本次展覽将精心遴選從唐至近代永州摩崖石刻拓片近60件,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民安國定,摩崖頌中興”以曆史為主線,重點展陳《大唐中興頌》《大宋中興頌》《大明中興頌》等石刻拓片。其中,以元結撰文、顔真卿書寫的《大唐中興頌》最負盛名。

第二部分“地緣人彰,山水綠潇湘”以人文為主題,重點展陳曆代名家大師在永州留下的珍貴墨寶。比如,懷素小草《千字文碑》與大草《千字文》石刻,在書法史上,被世人合稱為“雙璧”;蘇轼《荔子碑》乃韓愈撰文記載柳宗元事迹的書法石刻,文化價值極高。

摩崖石刻是一種與山體結合的曆史文物,兼具“化育群倫”“記功立言”的功能,被稱為“石頭上的文學史”“石頭上的書法字帖”“石頭上的bbs”和“曆史的留言闆”,摩崖石刻拓片也是一種特殊的文物。

全國所存摩崖石刻,永州最多。永州現存古摩崖石刻2000餘方,數量之多、品味之高,國内罕見。

1200年前,唐代著名文學家元結乘一葉扁舟,來到永州,在體察民情之餘,徜徉于潇湘山水,留下了《大唐中興頌》等千古名篇,并镌刻于摩崖之上。引得曆代文人墨客競相尋根追蹤,“打卡”永州,形成了遺存完整、數量豐富、成線成片的摩崖石刻景觀,也使永州成為千年打卡勝地。

永州摩崖石刻以唐宋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尤以宋刻最為豐富,儲存着顔真卿、元結、懷素、周敦頤、楊萬裡、蘇轼、米芾、黃庭堅、何紹基等諸多書家學者第一手真迹。書法史上“宋四家”中的蘇轼、米芾、黃庭堅在永州均留下書法石刻作品。米芾的《浯溪詩刻》作為其早年作品,有效彌補了其早期紙絹墨迹稀少的遺憾;黃庭堅在浯溪、淡岩的石刻作品作為其晚年代表作,字型尺寸之大絕無僅有。可以說,永州摩崖石刻堪稱“石頭上的書法博物館”。

在永州道縣,走進月岩洞内,隻見石壁之上,有很多大大小小,字迹方正的石刻,刻了不少有關月亮和理學的榜書詩文。如:明代吳廉的“上弦月”“望月”“下弦月”,胡直的“如月之中”,顧璘的五言律詩“靈岩像唯月,盈昃巧為妍”以及張喬松“天開太極”的榜書并詩刻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