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兩年内,各國計劃制定有史以來第一個保護公海海洋生物的國際條約

作者:國家地理中文網

世界各國政府正在積極合作,遏制非法和監管不力的漁業,保護海洋免受威脅,造福人類。

在兩年内,各國計劃制定有史以來第一個保護公海海洋生物的國際條約

如果各國能夠像環保主義者所希望的那樣簽署新的國際條約,海洋生物可能會從人類的影響中恢複過來。攝影:BRIAN J. SKERRY,NATIONAL CREATIVE

作者:Stephen Leahy

在兩年内,世界各國正計劃制定有史以來第一個保護公海海洋生物的國際條約。

公海覆寫了地球面積的近一半,是國際水域,沒有管轄權。水的最深處近11公裡,是從稀有魚類到浮遊生物的所有東西的家園。它們有助于産生人類呼吸的氧氣并調節全球氣候。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公海項目進階經理Liz Karan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來管理海洋,将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放在首位。據說,我們呼吸氧氣的每一秒都應該感謝海洋。"

墨西哥和紐西蘭政府以及140多個國家的政府都參與了援助。公海聯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條約傳達了"對保護公海的強烈支援"。

經過十多年的辯論和讨論,12月24日,各國代表在聯合國大會上舉行了政府間會議,全面讨論國際條約問題。今後兩年,各國将在《海洋法公約》架構内讨論具有法律限制力的條約的細節。《巴黎海洋協定》将有能力在公海上建立大規模的海洋保護區,正如海洋科學家一直呼籲的那樣。其中一項挑戰是在不損害現有組織(如國際捕鲸委員會和國際海底管理局)工作的情況下保護公海。

目前的計劃是,各國将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簽署成熟的條約。卡蘭告訴我們,各國非常重視這一目标。

在兩年内,各國計劃制定有史以來第一個保護公海海洋生物的國際條約

斑馬海葵生長在地中海的一個淺洞穴中。這些洞穴是地中海紅珊瑚在工業開發中幸存下來的最後栖息地。随着水肺潛水的出現,甚至洞穴也被摧毀了。攝影:ENRIC SALA,國家地理創意公司

漁業的影響

所謂公海,是指海外320公裡的專屬經濟區。這也意味着公海捕魚通常依賴于大型船隻,大型底拖網會破壞海底。

來自日本、南韓和西班牙等富裕國家的船隻占公海漁獲量的71%。不列颠哥倫比亞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拉希德·蘇邁拉(Rashid Sumaila)表示,這些船隻之是以在那裡,是因為大約1.5億美元的公共補貼,足以抵消遠離母港的成本。

據估計,2010年包括非法捕撈在内的全球捕撈量為1.09億噸。這大緻相當于每年屠宰2.2億頭牛。美國牛肉行業每年屠宰約3000萬頭牛。

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漁業一直在下降。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漁業仍然被過度捕撈,而1970年代隻有十分之一。據估計,大型魚類種群的數量減少了90%。但蘇美拉認為,更好地保護公海可以改變這一趨勢。

在兩年内,各國計劃制定有史以來第一個保護公海海洋生物的國際條約

鲨魚繁殖緩慢,是以過度捕撈對它們來說尤其危險。攝影:BRIAN J. SKERRY,《國家地理》

全球捕魚量中隻有不到10%來自公海,如果取消補貼,大大減少使用高污染燃料,這一數字将更低。由Sumaila上司的一項研究表明,随着對公海商業捕魚的全面禁止,公海将成為"魚庫",生産更多的魚,沿海漁獲量增加18%。在專屬經濟區捕獲的魚中,約有70%長期生活在公海。

"限制在沿海水域的漁業活動具有經濟和環境意義,"蘇邁拉說。"

密封二氧化碳

除了魚之外,公海還有其他生物。無數的浮遊生物不僅是魚類和其他動物的食物,也是二氧化碳的食物。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約有一半被海洋吸收,其餘的留在大氣中,使地球更熱。

在另一項研究中,牛津大學的Sumaila和合著者Alex Rogers估計,公海中的海洋生物每年從大氣中吸收15億噸二氧化碳并将其帶到海底。根據美國聯邦政府平均碳成本跨部門工作組的資料,脫碳服務每年價值1480億美元,而全球漁業每年價值1000億美元。

海洋聯合組織是一個由海洋保護上司者組成的網絡。海洋聯合會的凱倫·薩克斯(Karen Sacks)說,在公海上建立大型海洋保護區對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好處。這意味着富裕國家從公海獲得的魚更少,而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區則獲得更多的魚。這種保護将有助于海洋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包括海洋酸化和變暖,同時幫助公海繼續儲存二氧化碳。

在兩年内,各國計劃制定有史以來第一個保護公海海洋生物的國際條約

保護科學家告訴我們,像鯉魚這樣的魚類需要保護區才能茁壯成長。攝影:BRIAN J. SKERRY,《國家地理》

"我們需要一個法律實體來建立保護區,一個新的海洋條約,"薩克斯說。"

她說,公海還需要适當的治理來應對未來的挑戰,例如海底礦物開采,擷取和使用可能具有藥用或商業價值的未被發現物種,以及地質工程發展。"這将是人類最重要的談判之一。

我們都知道,這些談判絕非易事。然而,大多數國家認為,海洋陷入困境,公海上有太多的非法活動,包括非法捕魚和人口販運。改變的最大障礙可能在短期内出現:中斷捕魚制度将産生什麼影響,以及漁業資源恢複後還會發生哪些其他變化?

"我們需要投資于魚類和漁民,這将非常具有成本效益,"Sumaila說。"

(譯者:天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