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版“風筝”:卧底18年官至金國國師,終被宋廷出賣滅門

作者:震旦紀年

最近諜戰劇《風筝》火了,劇中主角是一位代号“風筝”的王牌諜報工作者,在軍統卧底多年,從戰争年代,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反特鬥争,前後卧底30多年,屢立奇功。據說,該主角是由很多原型人物拼接而成,然而在宋代,卻有一個人,真的隻身卧底敵國18年,堪稱現實版的“風筝”,他的名字叫宇文虛中。

1126年,就是靖康之變的那一年,北方的金國人大舉南侵,金兵到了北宋都城汴梁。一下子懵了的宋欽宗立馬要賠款割地求和,還打算把幾個兄弟王子送過去給金人當人質,其中就包括後來的高宗趙構。而李綱等主戰派不幹,強行扣下了宋欽宗割地的诏書,又指令姚平仲去劫金軍大營。結果不僅營沒劫下來,畏罪的姚平仲也跑路了。眼見金軍的主帥完顔宗望惱怒,宋欽宗希望能有人再去金兵營寨一趟議和,可是君臣大眼瞪小眼就是沒人敢去。就這樣僵持了半天,最後有個人站出來,說:“讓我去吧”。

這個人就是宇文虛中。

宋朝版“風筝”:卧底18年官至金國國師,終被宋廷出賣滅門

宇文虛中,《精忠嶽飛》劇照

宇文虛中複姓宇文,從這個姓氏就能看出來,祖上是鮮卑人。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不到30歲的他就成了進士,後來當過起居舍人、國史編修官和同知貢舉等,到宋欽宗時候已經升到中書舍人的位置,大緻相當于機要秘書。

這趟金軍大營之行,看起來九死一生,但其實當時的金兵人少,也沒做好攻城準備,就坡下驢,收了禮物走人,趙構也被放回來了。宇文虛中成功完成宋金議和的使命,宋欽宗很是滿意,打算給他個大官做。但其他人看着眼紅,上書各種彈劾,結果宇文虛中隻落了個外放當刺史的活兒。

1127年,金兵又來了,這回來的除了完顔宗望,還有更狠的完顔宗翰。宋朝又派人去議和,願意割讓黃河以北全部領土,然而不同于上一回,金國此時已是下定決心要滅宋,和議談不攏,宋朝隻好投降,宋欽宗和他老爸藝術家宋徽宗在内的君臣,無一例外地都成了金兵的俘虜。趙構又幸運地跑掉了,跑到了應天府,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建立起了南宋王朝(後來趙構繼續南逃,1131年定都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這時候金國才對他刮目相看,随即又派來大兵抓他。

宋朝版“風筝”:卧底18年官至金國國師,終被宋廷出賣滅門

宋金戰争形勢圖

趙構前腳站穩腳跟,後腳金國的使者就來了。要求與南宋繼續議和。趙構身邊的衆臣,還是沒人敢出頭,推來推去,正在此時,已經被發配到嶺南的宇文虛中不知道從哪得到的消息,還是那句話:“讓我去吧。”大家一看,這個倒黴蛋又來了,一邊舒了一口氣,另一邊全票通過,讓宇文虛中去金國議和。接着,宋高宗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祈請使,又讓楊可輔任副職,一起去金國上都議和。金上都就是今天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子,而宇文虛中出使的真實目的是要做個間諜。

孫子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是這宇文虛中是真搞不清情況,到了金國,一個勁地嚷嚷,天天在說什麼宋朝要與金國平起平坐了,要把宋徽宗和宋欽宗這“二聖”接回宋朝去了……殊不知,金國哪裡看得上宋朝的使臣呢?宇文虛中講了半天,金國人根本就不理他。最後,金國人被宇文虛中弄急了,就把他關進了大牢,眼不見心不煩。

不久,宋朝和金國的關系緩和了下來。金國将關押的部分宋朝官員與使者送回了南宋朝廷。本來,宇文虛中也應該跟着一起走的,可他偏不,作為一個合格的間諜,他認為必須要闖出點名堂,是以就留在了金國。金國人也沒當回事,就任憑他留下了。

宇文虛中終究是個人才,在金國沒混幾年,就已經風生水起。當時,金國又侵占了許多中原地區,當地的漢人很多,是以需要大量的漢族官員進行管理。而宇文虛中恰好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而且沒事還能搞點策論題目,給大家分析分析宋金的國際關系問題。結果他的名聲越來越大,詩詞成為金國的标杆,曲賦更是被當地的藝人們争先傳頌,頗有當年李白和柳永的風範。

混出了名,宇文虛中就被金國注意到了,宰相韓企先點名要提拔宇文虛中。結果宇文虛中從翰林學士做起,接着升遷到知制诰兼太常卿,被封河内郡開國公。後來,金國立金太祖《睿德神功碑》時,翰林承旨要求必須由宇文虛中來寫。不久,宇文虛中因能力超群,又被晉升為金紫光祿大夫,金人尊稱他為“國師”。

沒錯,這時候的宇文虛中已經和電視劇《風筝》中的鄭耀先很像了。而且,他的内心,一直把自己看做一個宋朝的臣子。他曾給家人寫信說,自己在金國當官是被迫的,自己對宋朝依然忠心;在給妻子的信中,他說自己隻希望不辜負國家,而且無時無刻沒有忘記皇帝,忘記家人。

宋朝版“風筝”:卧底18年官至金國國師,終被宋廷出賣滅門

鄭耀先,《風筝》劇照

但在宋高宗等人眼裡,宇文虛中已經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賣國賊。不僅認賊作父,而且還将宋朝的各種情報交給金國。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是以,作為一個間諜,他一定要完成一些任務,才能讓大家知道他不是真的叛徒。随着他當的官越來越大,接觸到的金國内幕資料也越來越多,他知道這些資料的含金量超高,如果能給宋朝朝廷做個打封包件,傳送過去,那對宋朝的收複失地運動可是有莫大幫助的。

自從宇文虛中當官後,他就開始暗地裡結識各種反對金國的仁人志士。他先結識了另一名間諜高士談,後來又結識了洪皓等人,使他能在金國上下到處安插眼線。不久,宋高宗的使臣王倫來到金國,與宇文虛中秘密接洽。說起來王倫也是個能人,他發現宇文虛中“身在曹營心在漢”,是以表示要回去給他平反。宋高宗得知了這個消息,不僅大大獎賞了宇文虛中的兒子宇文師瑗,還要求大臣們給予宇文虛中必要的支援。

有了聯絡線網絡,宇文虛中的消息源源不斷地到了宋朝這邊。

1137年,宇文虛中為宋高宗送了一份大禮——幹掉了圍攻汴梁的完顔宗翰。那年,金熙宗即位;同是那年,宋徽宗在五國城,也就是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附近去世。

當時,金國的皇帝是金熙宗完顔亶,年僅十八,即位不到兩年。而他周圍,是金國崛起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一批權臣勳戚,尤其是完顔宗翰。宗翰就是《嶽飛傳》裡的粘罕,金國宰相的兒子,文武雙全,一直是金國核心決策層成員,堪稱滅宋的核心人物。這樣主弱臣強的關系,金熙宗一直看宗翰不順眼,宇文虛中瞅準機會進言,勸金熙宗削奪宗翰的兵權,金熙宗提拔宗翰成為宰相,其實是明升暗降,變相地解除了他的兵權,同年,宇文虛中又上書,指控宗翰的手下高慶裔貪贓枉法,金熙宗借這個機會,将高慶裔革職、斬首。完顔宗翰本人性子比較剛烈,容不得自己的手下被欺負,是以在一個月後也病死身亡。

沒有了完顔宗翰,金國的軍事力量開始走下坡路。同時,在嶽飛、韓世忠、吳階、吳璘等人的上司下,南宋的軍事力量一直在增強。嶽飛更是在1139年之前實行了三次北伐,均獲成功。這其中,有很多次宋朝諸将都獲得了宇文虛中的内部資訊,能夠完全知曉金國的部署與行動方向。1139年,嶽飛攻破朱仙鎮,要知道此處離汴梁城隻有45公裡之遙!

當時,主要攻打宋朝的完顔宗弼,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金兀術,發現宋朝軍隊越來越強,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金國要被趕出中原去了。是以他趕緊改變政策,派出使者希望與宋朝議和。同時,他發現自己的每次行動都會被宋朝軍隊事先得知,便感覺到一定有内奸。是以他一邊和宋朝議和,一邊努力想挖出内鬼。

宋朝版“風筝”:卧底18年官至金國國師,終被宋廷出賣滅門

金兀術(完顔宗弼),《精忠嶽飛》劇照

其實,在跟宗弼接觸之前,宋高宗趙構就收到了宇文虛中的告誡信,說金國已經是強弩之末,隻要再堅持個幾年,就能把金國趕出中原,光複國家了。問題是宋高宗心裡的小算盤早已打得山響:你光複了,我就得把皇位交給哥哥宋欽宗,自己回去當個大臣,而自己這段當皇帝的履曆,一定被哥哥記恨,沒準哪天就把他清算了。另外,嶽飛等一大堆将軍功高震主,要讓他們再打下去,估計這些人會鬧割據。是以說,議和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1141年10月,嶽飛下獄,11月,宋金紹興和議成。

次年嶽飛死,金國方面彈冠相慶“和議堅矣”,同時,金兀術也可以把精力轉移到排查内鬼上了。雖然沒有确鑿證據,不過,他還是覺得最大的嫌疑人是那些留在金國的宋朝舊臣,是以,他使了一招釜底抽薪之計,借着議和的機會,要求宋朝将轉會到金國工作的宋朝官員的家屬都送來,美其名曰讓這些人無後顧之憂。

宇文虛中一聽,着急了。立馬找王倫給宋高宗帶去一封信,說自己家屬如果在宋朝呆着,自己還有一條活命。是以你宋高宗不如就說我們宇文一族的家人都雷射了,翻騰了半天找不到人。因為如果全送過來了,那自己就死定了。

問題是人家宋高宗才不聽你的,他派了史上第一坑隊友的人才——秦桧,親自到四川,将宇文虛中的家屬一個不少地找到,并全部送到了金國。

盡管如此,宇文虛中仍舊是忠于宋朝的。他心生一計,準備伺機控制金熙宗,逼他把宋欽宗送回宋朝,如果不行就直接殺掉金熙宗。這個計劃無疑是铤而走險的,而且還必須裡應外合。當宇文虛中計劃用一枚丸藥交給宋高宗時,宋高宗不置可否,一直沒給宇文虛中進一步的訓示,是以宇文虛中隻能一直等待。

1146年,宋高宗和秦桧商量,還是不要這樣了吧。他要這麼做了,咱倆的皇位和宰相位都會不保,是以兩人選擇向金國告密。當秦桧拿着藥丸來找完顔宗弼時,完顔宗弼的下巴差點掉在地上。一方面,他這才知道原來宇文虛中就是那隐藏了18年的間諜;另一方面,宋高宗和秦桧出賣朋友能出賣得這麼徹底,恐怕也是他完全沒想到的。

宇文虛中提前獲得了完顔宗弼要逮捕自己的消息,心想,最後關頭幹一票大的吧。是以他馬上帶人去找金熙宗,希望能将其綁架,然後再要挾完顔宗弼。

可不幸的是,在他剛剛到達金熙宗宮殿的時候就被抓住了。結果,宇文虛中連同全家百餘口全部被殺,宇文虛中終年67歲。另外,與他一起綁架金熙宗的高士談等人也被連帶着一起殺了。至此,一代間諜屍骨無存。

1128年身陷敵邦,1146年殺身報國,真正的敵營十八年。其間,從一個無名小卒升為金國國師,且能做到各種資訊源源不斷流到宋朝,可見宇文虛中是名副其實的偉大間諜。可惜,因為他長期卧底金國,宋朝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反倒認為他是個叛徒,這讓他一直被人诟病,事迹更是隐沒不見。所幸的是,幾十年後的1205年,宋甯宗重新發現了他,為他正名,才讓他一直背負的惡名消除。元朝史官更是将他的事迹在《宋史》和《金史》裡詳細記載,才将宇文虛中這位超級間諜的故事為我們流傳下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