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Qcon大會首日,阿裡巴巴資深總監、淘寶移動平台、阿裡百川負責人莊卓然宣布移動端高性能動态化方案Weex即時内測,并将于6月開源。此消息一出,群情洶湧,在座的程式猿、攻城獅們紛紛拿起手機掃碼,以期第一時間感受Weex的神奇之力。
在第二天的主題分享會上,阿裡巴巴前端開發專家趙錦江和技術專家徐凱對Weex進行了深入的解析。以下為演講速記整理後的成文。
阿裡怎麼看待移動開發?
目前的移動開發者面臨的最大痛點就是面對極其複雜的環境,對此,莊卓然給出一個公式,移動開發的複雜度=應用數量×平台數量×要适配的各種各樣的機型。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在解決問題之前,首先要對移動開發的未來有着精準的研判。
阿裡認為,移動開發的未來必定更加平衡,也就是說必須是性能與動态兼得,如此,才能夠滿足未來使用者的需求。另外,移動開發在未來也必定是開放互聯的狀态,移動網際網路将來肯定是基于更加大衆化的技術體系,沒有平台之間的隔閡,而且簡單易用。
是以,阿裡結合移動開發的現狀并圍繞其願景推出了Weex解決方案。

事實上,在去年的雙11活動中,Weex就得到了實戰的驗證,且表現不俗。時至今日,Weex已經被阿裡技術團隊多次運用,并“創造”出各種豐富的場景,整體的表現非常優異。
把移動端所有界面拆分成各個page,然後中間設定有路由的控制邏輯,同時,将移動端各種各樣的能力通過各種API提供給開發者。這是阿裡對移動開發模型的了解。
Weex通過标準化的東西,包括HTML、CSS和JS這些前端非常快速易用好學的文法作為開發體驗,提供給開發者。另外,Weex的文法設計尊重還Web的标準。
Weex的工作原理
Weex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在三端(iOS、安卓和H5)上能夠得到展現。在最上面的DSL,阿裡一般稱之為Weex檔案(.we),通過Transformer轉換成js-bundle,再部署到伺服器,這樣服務端就完成了。在用戶端,第一層是JS-Framework,最後到RenderRengine。
輸入是Virtual DOM輸出是native或者H5 view,還原成記憶體中的樹型資料結構,再建立view,把事件綁定在view上,把view基本屬性設上去。Weex Render會分三個線程,不同的線程負責不同的事情,讓JS線程優先保障流暢性。
Weex的性能、擴充性以及可用性究竟怎樣呢?
性能方面,阿裡對Weex做了多次壓測。在加載時間、幀率、記憶體消耗、CPU占用(包括靜默和峰值)等多個方面,Weex都表現得非常出色。
在談及性能之時,幀率和加載時間幾乎都會被提及,但是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Native UI開發中通常沒有JS資源在伺服器端加載。Weex會把JS内置到用戶端裡,以免除下載下傳的問題,進而更為有效地提升性能。
相容性是Weex非常重視的問題,對此,阿裡是這樣來解決的。
首先是單測保證,包括JS和H5的單測,保證最基礎的UT(Unit Test)本身所帶來的含義。
其次是UI的自動化,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截圖對比,将最終産生的結果和意料中的結果進行圖形對比;二是Layout Results,包括Model以及其他的布局類的,通過基本的資訊完成測試的過程。
在擴充性方面,Weex可以寫很多頁面,而且通過路由機制幫助開發者将頁面進行串聯。
Weex已開放内測,可用性方面正在逐漸完善。包括Playground、調試工具、腳手架、AppHub、編輯器等多個方面,一些工作已經完成就緒,絕大部分工作将在5、6月份完成。
最後,是Weex的三種工作模式。
1.全頁模式
目前支援單頁使用或整個App使用Weex開發(還不完善,需要開發Router和生命周期管理),這是主推的模式,可以類比RN。
2.Native Component模式
把Weex當作一個iOS/Android元件來使用,類比ImageView。這類需求遍布手淘主鍊路,如首頁、主搜結果、交易元件化等,這類Native頁面主體已經很穩定,但是局部動态化需求旺盛導緻頻繁發版,解決這類問題也是Weex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