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鈎吾山出現的狍鸮,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學者推測是巨鬣狗01面世:三星堆出土“狍鸮”圖案‍‍,也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2起源:“狍鸮”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3傳說:有說龍生九子之一,有傳是蚩尤的化身,而《左傳》則說是缙雲氏之子‍‍04還原: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眼睛長在咯吱窩‍‍05猜測:古文字學家推斷是羚羊,網友說是蟾蜍,還有人認為是牛‍‍06揭秘:要說有什麼動物符合“狍鸮”形象,那可能就是巨鬣狗‍‍

作為長江上遊文明中心的三星堆,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距今約有3000-5000年的曆史,是迄今在中國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文化内涵最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

山西鈎吾山出現的狍鸮,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學者推測是巨鬣狗01面世:三星堆出土“狍鸮”圖案‍‍,也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2起源:“狍鸮”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3傳說:有說龍生九子之一,有傳是蚩尤的化身,而《左傳》則說是缙雲氏之子‍‍04還原: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眼睛長在咯吱窩‍‍05猜測:古文字學家推斷是羚羊,網友說是蟾蜍,還有人認為是牛‍‍06揭秘:要說有什麼動物符合“狍鸮”形象,那可能就是巨鬣狗‍‍

随着三星堆的陸續挖掘,古蜀國,一個塵封在曆史中的名字,再次出現在大家視野裡。三星堆的發掘再次震驚世人,出現了千千萬萬件神秘的物件,然而最讓人震驚的要算“狍鸮”這個圖案!

據說“狍鸮”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那麼,傳說山西鈎吾山中的“狍鸮”,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它又為何出現在三星堆的遺迹中呢?

這次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面具、黃金面具與扭頭跪坐人像等文物,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其中,出土的“狍鸮”圖案,第一次揭開了傳說中“狍鸮”的真面目。

“狍鸮”這種神秘動物,在各種資料中呈現出來的都是:圓眼,尖喙,長鼻子,大耳,給人一種十分神秘而又高貴的感覺。

山西鈎吾山出現的狍鸮,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學者推測是巨鬣狗01面世:三星堆出土“狍鸮”圖案‍‍,也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2起源:“狍鸮”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3傳說:有說龍生九子之一,有傳是蚩尤的化身,而《左傳》則說是缙雲氏之子‍‍04還原: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眼睛長在咯吱窩‍‍05猜測:古文字學家推斷是羚羊,網友說是蟾蜍,還有人認為是牛‍‍06揭秘:要說有什麼動物符合“狍鸮”形象,那可能就是巨鬣狗‍‍

“狍鸮”由“狍”與“鸮”兩個字組成。大家知道,“狍”是一種善于奔跑的動物,但總是成為老虎豹子的食物;而“鸮”說的就是貓頭鷹,在遠古時代,鸮被神化成可以與人神溝通的使者。

古人将這兩種動物結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狍鸮”。可見,“狍鸮”這種神奇的動物不僅善于在林間奔跑,而且還能在夜間飛行,甚至還貪婪成性。

在中國很多的古典文籍中,都有記載“狍鸮”。最早對“狍鸮”的記載是《山海經·北山經》,書中是這麼說的:鈎吾山上常年盛産玉石,山下面還蘊藏着十分豐富的銅礦。但是山中有一種野獸,它的身子像羊,但長着人一樣的面孔,眼睛長在腋下,牙似虎牙,但爪又似人手,發出的聲音像嬰兒聲。

山西鈎吾山出現的狍鸮,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學者推測是巨鬣狗01面世:三星堆出土“狍鸮”圖案‍‍,也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2起源:“狍鸮”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3傳說:有說龍生九子之一,有傳是蚩尤的化身,而《左傳》則說是缙雲氏之子‍‍04還原: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眼睛長在咯吱窩‍‍05猜測:古文字學家推斷是羚羊,網友說是蟾蜍,還有人認為是牛‍‍06揭秘:要說有什麼動物符合“狍鸮”形象,那可能就是巨鬣狗‍‍

從此以後,“狍鸮”便問世了,至于名叫“饕餮”,那是出現在成書于西漢東方朔的《神異經》中,至于“饕餮”這名字到底是誰取出來的,目前暫無考證,也許是東方朔自己想出來的也說不定。

根據東方朔記載:饕餮是一種人獸,這種東西的身上長滿毛,頭上戴着野豬皮,貪婪兇狠如餓狼,它們十分強大,專門欺淩年老力衰的人,遇到敵人衆多時就逃走,遇到落單的敵人就上去攻擊。這樣一看,東方朔老先生寫的神話故事。

一直到了東晉,“狍鸮”和“饕餮”才被認為是同一種怪獸。東晉訓诂學家、風水家郭璞對《山海經》作了注解,在他的注解裡,他認為“狍鸮”就是“饕餮”。

後來,就連《辭海》也有了記載,說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

自從“狍鸮”問世以後,各種民間傳說撲面而來。很多故事中說“狍鸮”出身高貴,屬龍生九子之一,食量大。

山西鈎吾山出現的狍鸮,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學者推測是巨鬣狗01面世:三星堆出土“狍鸮”圖案‍‍,也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2起源:“狍鸮”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3傳說:有說龍生九子之一,有傳是蚩尤的化身,而《左傳》則說是缙雲氏之子‍‍04還原: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眼睛長在咯吱窩‍‍05猜測:古文字學家推斷是羚羊,網友說是蟾蜍,還有人認為是牛‍‍06揭秘:要說有什麼動物符合“狍鸮”形象,那可能就是巨鬣狗‍‍

也有傳“狍鸮”是蚩尤的化身,昔日蚩尤與黃帝一戰,蚩尤在涿鹿之戰中潰敗,黃帝将它斬首後,蚩尤怨氣不散,其首落地化為“狍鸮”。杜撰這個傳說的人,一看就是黃帝養的文人,或者是蚩尤的仇人。

《左傳》則給了“狍鸮”一個高貴的出生。在《左傳·文公十八年》中記載,“狍鸮”是個人,父親叫缙雲氏,因為他貪得無厭,任性奢侈,沒有善心,也不接濟孤寡窮人,大家稱他為“狍鸮”。

《春秋左傳正義》更加誇張了。文中提到,“狍鸮”是一個貪吃的兇惡猛獸,正是因為它的貪吃,最後竟然把自己的身子都給吃了,慢慢就成為了一個有頭沒身體的怪物。

蘇東坡的《老饕賦》為“狍鸮”增添了些許可愛。文中的大意是這樣的:何不收集那些肥美的食物,來滋養像我這樣的“狍鸮”之徒呢!蘇東坡就用這種自嘲的文風,為“狍鸮”開始了戲谑性的平反。

狍鸮,又名饕餮,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遠古神獸,作為神秘動物,其外形多被文人墨客描述為:狍鸮具有羊、虎與人的特點,長了一個恐怖的面目,羊身人面,虎牙人手,眼睛長在腋下,十分神秘怪異。

山西鈎吾山出現的狍鸮,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學者推測是巨鬣狗01面世:三星堆出土“狍鸮”圖案‍‍,也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2起源:“狍鸮”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3傳說:有說龍生九子之一,有傳是蚩尤的化身,而《左傳》則說是缙雲氏之子‍‍04還原: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眼睛長在咯吱窩‍‍05猜測:古文字學家推斷是羚羊,網友說是蟾蜍,還有人認為是牛‍‍06揭秘:要說有什麼動物符合“狍鸮”形象,那可能就是巨鬣狗‍‍

據說狍鸮擁有羊一般的身體,但身形明顯大上許多,全身覆寫着許多毛發。一個碩大的腦袋上,長着像人一樣的臉;眼睛不是長在臉上,而是長在咯吱窩的下面,雙目炯炯,眼睛長在腋下主要是怕被刺中,因為這家夥的眼睛太特殊了,一旦被擊中眼睛,非死即重傷。

長有一張貪吃的大嘴,一直裂到了耳朵根上,嘴裡擁有老虎一樣銳利而密集的獠牙,鼻部十分突出,頭上有一雙彎曲的獸角,像羊角,又似牛角。

奇怪的是,狍鸮的叫聲如同嬰兒的哭聲,它還擁有像人手一般的爪子,兩隻前爪長得像人的手臂。這家夥除了臉和手像人之外,其他地方一點都不像人。

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性情像豺狼一樣貪婪,最後把自己的身子都給吃掉了。

這麼神奇的動物,現實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那麼它的原型到底是什麼動物,或者是什麼動物的組合呢?

山西鈎吾山出現的狍鸮,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學者推測是巨鬣狗01面世:三星堆出土“狍鸮”圖案‍‍,也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2起源:“狍鸮”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3傳說:有說龍生九子之一,有傳是蚩尤的化身,而《左傳》則說是缙雲氏之子‍‍04還原: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眼睛長在咯吱窩‍‍05猜測:古文字學家推斷是羚羊,網友說是蟾蜍,還有人認為是牛‍‍06揭秘:要說有什麼動物符合“狍鸮”形象,那可能就是巨鬣狗‍‍

古文字學家丁山說它是羚羊。丁山在《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一書中介紹說,古代青銅器上的那個“狍鸮”,長着羚羊角,鼻子與嘴巴都十分像羚羊。可見,所謂的“狍鸮”其實就是平淡無奇的羚羊。

網友說“狍鸮”其實是蟾蜍。從“狍鸮”的外觀看,眼睛突出,四肢短小,這分明就是一隻蟾蜍。他分析說,蟾蜍的皮膚能産生一種有很強的緻幻的毒素,這是古代巫師的必需品,是以巫師十分尊重蟾蜍,就讓人刻在各種祭祀的器具上。

有人斷言“狍鸮”就是牛。大家看看“狍鸮”的四個蹄就知道與“狍鸮”很像;還有“狍鸮”是個吃貨,大家知道,牛一天到晚都在咀嚼進食。

要說有什麼動物比較符合“狍鸮”的形象,專家研究古生物的學者張毅認為那就是巨鬣狗。這種鬣狗體形大,重約300-500公斤,身高約110-150厘米。

山西鈎吾山出現的狍鸮,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學者推測是巨鬣狗01面世:三星堆出土“狍鸮”圖案‍‍,也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2起源:“狍鸮”最早出現在《山海經》,曾在山西鈎吾山出現過03傳說:有說龍生九子之一,有傳是蚩尤的化身,而《左傳》則說是缙雲氏之子‍‍04還原:身子像羊,一張大嘴巴,眼睛長在咯吱窩‍‍05猜測:古文字學家推斷是羚羊,網友說是蟾蜍,還有人認為是牛‍‍06揭秘:要說有什麼動物符合“狍鸮”形象,那可能就是巨鬣狗‍‍

其一,從出土化石看,巨鬣狗在中國古代的确存在過,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巨鬣狗早已在中國消亡了。考古學家已經在陝西、甯夏與山西等地發現過巨鬣狗的化石。

其二,從叫聲分析,山海經等各種古籍中都記載說“狍鸮”的叫聲像嬰兒哭,現在的鬣狗叫聲也和嬰兒哭聲十分類似。

其三,鬣狗的習性也是特愛吃,它什麼都吃,不管你活的,還是死的,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鬣狗的咬合力也十分驚人,不僅是肉,就骨頭都給你啃了個精光。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國家動物博物館、大自然探索、探索發現、自然密碼、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