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戈:從實踐談建構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援體系|财富管理周報

作者:清華金融評論

文/國科嘉和基金管理合夥人王戈

金融支援科技創新已成為了目前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内容。但在傳統的金融服務手段和模式下,自主創新型中小企業資金可得性問題很難得到有效解決。本文結合國内外多年的實踐經驗,為建構科技成果轉化金融體系提出了幾點建議。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科技強國戰略的剛需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中國要實施科技強國戰略,就要解決好科技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此,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向産業的轉化,努力使中國成為世界的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不斷提升中國在全球産業鍊中的位置。

近年來,在科研投入資金的數量上,中美兩國的差異在不斷縮小,但這并不意味着品質上的等同。中國在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的投入和占比相對偏弱,而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投入強度決定了長期競争的耐力。

從美國的實踐成果來看,美國聯邦政府資助了一系列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多以先進技術與重要系統開發為導向,孕育了阿帕網(arpanet,網際網路的前身)、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等。在1980年以前,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發投入一直高于企業研發投入。但美國于1980年通過的《拜杜法案》使高校或科研機構能夠享有科研成果的專利權,極大地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此後,美國企業研究與開發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政府的增長速度,并且表現出持續增長。美國産業界成為科研資源中的最大供給來源。我國也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這一系列法規檔案為提高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水準和轉換效率奠定了制度基礎。但從多年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來看,這些還隻是必要條件,而遠非充分條件。

建構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援體系

從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多年投資實踐中可以看到,科技創業企業成功過程是艱難的,需求是多樣化的。而在現有法律架構和市場供給前提下的任何一種單一金融服務産品,都受其金融産品本質要求(如資金久期、資金成本、回報要求、風控體系等)的限制,往往不能和企業的需求完全比對。是以,要建構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援體系。

從實踐經驗看,需要基于現有市場金融服務工具,根據企業具體需要,制訂綜合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例如,在解決方案中,風險投資基金主要以a、b輪投資為主,投資标的的典型特征是有核心技術的早期項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以c輪及之後投資為主,主要标的為有核心技術且在成長到一定規模後的科技創新企業;銀行信貸可以結合重點科技園區地緣特點,選取合适的合作銀行,在早期項目的投資交割後與銀行銜接,提供符合國家政策的中小高科技企業信用貸款和科技貸款。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可以進一步探讨其他增信措施提升企業貸款額度,解決部分流動資金的需求;租賃可以依托像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國科控股”)這樣的國資體系平台,通過平台下的融資租賃機構定制租賃合作;科技保險可以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服務。

運用金融工具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案例

案例一

在科研階段,f公司是中科院某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中科院借助國家重大專項的需求,将先進的光學檢測技術應用于半導體生産過程中的前道工藝的測量和檢測,将研制高端檢測裝備作為産業化的目标。當首台樣機研制出來之後,科研團隊從研究所獨立出來,成立産業化公司。

在産業化階段,中科院相關研究所将對科研和項目研究過程中産生的專利、知識産權、技術訣竅(know-how)等,進行評估、備案,并以無形資産的形式入資參股産業化公司。國科嘉和基金作為天使投資人給f公司提供成立之初的啟動資金,與此同時,科研團隊組建了項目和經營管理團隊。

在成長階段,2016年f公司的檢測裝置成功進入國内某大型半導體生産龍頭企業,實作訂單銷售,并開始啟動新一輪股權融資。在a輪融資的過程中,天使投資機構幫助産業化公司對接了風險投資機構,優化股權結構,并帶來了未來關鍵産品的客戶資源。為吸納優秀的市場拓展和營運團隊,以及行業專家,持續進行團隊激勵,機構投資者們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和管理經營建議。f公司的産品矩陣随後進一步地被豐富和完善,滿足了基于光學的先進檢測領域的測量和檢測,同時在商業應用方向上,也覆寫了半導體和工業檢測的多種應用領域。

案例二

解決成長階段的大額資金需求困難。s公司依托中科院在工業全過程污染控制、廢棄物資源化處理領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深厚研發實力,為客戶提供有色、煤化工等領域工業廢水無害化處理,經營過程中遇到多次較大規模項目墊資需求。某一客戶要求s公司為其建立大型煤化工項目提供全套環保技術服務,客戶新項目總投資、環保投資(含土建)、核心環保裝備的投資比大約為20︰2︰1,核心環保裝備占比雖小,卻是整個項目能否成功驗收的關鍵要素之一。客戶希望能在整體環保裝備成功投産後再付款,而該項目整體裝備的造價遠超過s公司淨資産規模,這使得s公司繼續面臨困難抉擇,一旦核心裝置的安裝運作調試出現風險導緻項目驗收延期,對整個公司的現金流将造成巨大影響。

可能獲得資金的幾個管道都存在問題。一是通過股權融資獲得較大規模的資金,時間周期既長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作為一個初創期輕資産營運公司,與商業銀行的合作剛剛開展,授信額度規模逐漸提升還需要一個過程;三是客戶母公司作為特大型地方國企,在上一輪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因行業周期波動,在征信平台上遺留有一些訴訟記錄,融資租賃公司風控要求比較謹慎;四是對于國開行融資租賃體系來說,該項目規模太小,甲方母公司作為上市公司在去杠杆背景下又無法給出擔保承諾。

在對一系列融資管道的評估溝通過程中,國科嘉和基金在對其他行業重大裝備類創業企業進行調研時了解到,國家對重大裝備的首台(套)應用推出了“重大裝備首台(套)保險”,這類保險的标的是“經過創新,其品種、規格或技術參數等有重大突破,具有知識産權但尚未取得市場業績的首台(套)或首批次的裝備、系統和核心部件”,針對重大裝備首次應用中的品質風險和責任風險(因産品品質缺陷造成使用者财産損失或人身傷亡的風險)進行保障,其保費金額上限為被投保重大裝備合同金額的3%。如果能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保障,相當于利用合同金額的3%獲得裝置安裝運作一年内100%的資金回款承諾。這樣的保險保障既能增加甲方對s公司的信心、減小談判壓力,又能夠幫助公司減小可能遇到的現金流壓力。

在綜合考慮後,國科嘉和基金建議企業最終使用的綜合融資工具包括:由公司所在地合作銀行提供相對小規模信用貸款性質的“前沿科技貸”(針對前沿技術領域科技創新企業定制的專屬授信産品);與有行業資源和協調效應的私募股權投資(pe)基金簽訂股權融資協定,争取出讓股權比例較低、融資規模适中、資金到賬時間有保障;為項目在安裝投産前投保為期一年的重大裝備首台(套)保險,保障企業資金流安全。此外,後續還将繼續向工信部等申請将此類新裝備加入重大裝備首台(套)目錄,争取中央财政對首台(套)保險保費的補貼;以及繼續争取利用融資租賃工具配套商業模式優化等,解決了該企業的大額資金需求。回顧國科嘉和基金在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構築金融支援體系中的實踐,可以深刻感受到定位于中早期硬科技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在組織整個金融服務資源中扮演着重要的牽頭人角色。

以私募股權基金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場内、場外市場為代表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為項目退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目前首次公開募股(ipo)稽核制度更适合于傳統的以生産制造為主要商業模式的制造業,對科技創新型公司的特點并不完全适合。是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闆”的推出備受期待,這是對資本市場的重大制度突破,有望幫助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突破傳統信用體系的限制,健全更加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生态圈。

對建構科技成果轉化金融體系的建議

首先,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自主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資金問題,使成長導向型企業能夠在資本市場上募集到長期資本。此外,還要積極推動和完善為成長導向和風險承受型企業服務的新三闆及科創闆等其他市場闆塊,改善投資循環流程。

其次,重視創業投資機構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中的作用。在總結各國經驗後可以發現,創投機構支援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是成長性最好的上市公司。對此,可大力推進創業投資體系的建設,有效管理政府引導基金和施行财稅政策,建構高效便捷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最大限度地動員社會資本,推進創業資本的彙集和自主創新型企業的成長。

最後,在“募、投、管、退”各核心環節也需要得到整體金融體系生态圈的協同支援。一是基金募資方面,目前私募股權行業的明顯特征是人民币基金有限合夥人(lp)機構化,而資管新規後資金供給的出口減少,期待監管機構在政策上能更多引導作為資産擁有方的機構lp在資金供給量、資金期限、風險承受度等方面,對科技成果轉化領域有傾斜。二是投資方面,過去幾個行業冷熱轉換的波動周期都很短,希望能夠正确引導科技創業與投資的市場預期,讓優秀的科技創業企業在周期波動中抓住融資和發展時機。三是投後管理方面,希望傳統金融服務機構如銀行等能夠針對小微型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特點制定更為靈活的服務政策和服務節奏。四是退出方面,希望能夠就難投資難退出的科技創新領域如內建電路等,制定定向的優惠政策。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各個闆塊的交易規定中,對真正做科技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退出制定有效的鼓勵政策。

構築服務科技成果轉換的金融支援體系需要協調各方力量,抓住利用新技術“變軌”實作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與多層資本市場環結合,努力形成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現代金融間的良性循環,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轉換為經濟更新轉型的“新動能”。

本文刊發于《清華金融評論》2019年3月刊,2019年3月5日出刊,編輯:謝松燕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王戈:從實踐談建構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援體系|财富管理周報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于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台

更多原創請點選下方閱讀原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