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都有類似經曆:
注冊成為平台、商家的會員
就意味着逢年過節的“短信問候”;
喜提新車後還沒來得及曬個朋友圈,
4s店和保險公司就紛紛“發來賀電”;
前腳報名參加考試,
教育教育訓練短信就接踵而至,
甚至每年“定時關懷”;
“雙十一”臨近,
營銷短信的“輪番轟炸”
讓不少“尾款人”逐漸暴躁、煩不勝煩
……
營銷短信擾民沒“法”治嗎?
法官說,有!
q1
未經我的同意,商家可以給我發送營銷短信嗎?
【法官說】
不可以。
根據民法典第1033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甯。
是以,消費者在注冊商家會員時,一定要注意檢視服務協定具體條款,看是否包含同意接受對方提供商業營銷、産品服務等資訊條款;而商家在與消費者簽訂協定時,應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個人同意,不得誤導、欺詐、脅迫等。
q2
雖然我是會員,但不想接收商家向我發送的營銷資訊,該怎麼辦呢?
會員與商家簽訂服務協定後,如會員想要變更協定中有關“接收商業營銷資訊”條款的,則屬于對合同約定内容的變更,可向商家提出變更合同的意思表示,雙方協商後辦理相應變更手續。
個人資訊保護法第15條規定,基于個人同意處理個人資訊的,個人有權撤回其同意;個人資訊處理者應當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
q3
我同意接收某商家的折扣資訊,但是商家卻向我推送了其他消費貸款平台的介紹資訊,商家可以這樣做嗎?
雙方如無特别約定的情況下,是不可以發送的。因為商家向個人發送商業短信應具備相應合同依據,不得超過雙方約定的服務範圍。
建議商家應合理控制營銷短信的發送頻率,以免打擾個人通信安甯,在經營活動中少些套路、多些真誠,不斷提升産品品質和服務水準才是“吸粉”的真正利器。
q4
如果我不同意将我的個人資訊提供給商家,商家可以拒絕為我提供服務嗎?
如非個人作為一方當事人為訂立、履行合同所必需,則不可以。
比如個人在使用商家提供的網絡金融服務時,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須進行實名登記的,則屬于“為訂立、履行合同所必需”,此類情形下,個人不同意提供個人資訊的,則商家無法為個人提供相應服務。但需要注意,商家收集個人資訊也應當限于實作處理目的的最小範圍,不得過度收集。
個人資訊保護法第16條規定,個人資訊處理者不得以個人不同意處理其個人資訊或者撤回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産品或者服務;處理個人資訊屬于提供産品或者服務所必需的除外。
q5
a商家能否将我的個人資訊交給b公司并委托其向我發送營銷短信?
未經個人同意不可以。
個人資訊保護法第23條規定,個人資訊處理者向其他個人資訊處理者提供其處理的個人資訊的,應當向個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稱或者姓名、聯系方式、處理目的、處理方式和個人資訊的種類,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接收方應當在上述處理目的、處理方式和個人資訊的種類等範圍内處理個人資訊。接收方變更原先的處理目的、處理方式的,應當依照本法規定重新取得個人同意。
q6
商家如果違法處理我的個人資訊,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一、民事責任。如果商家的行為構成侵權的,應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如給個人造成經濟損失的,還需進行賠償。
二、行政處罰。個人資訊保護法規定,違法處理個人資訊,或者處理個人資訊未履行法律規定的個人資訊保護義務的責任主體,可由執法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對違法處理個人資訊的應用程式,責令暫停或者終止提供服務;拒不改正的,并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可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情節嚴重的,由執法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五千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百分之五以下罰款,并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或者停業整頓、通報有關主管部門吊銷相關業務許可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并可以決定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擔任相關企業的董事、監事、進階管理人員和個人資訊保護負責人。
三、刑事處罰。刑法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資訊,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别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将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資訊,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擷取公民個人資訊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機關犯前三款罪的,對機關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q7
商家未經同意擅自發送營銷短信侵害了我的合法權益,我應如何維權?
首先,可與商家協商處理,要求商家停止發送營銷短信,這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最直接、最快速、最便捷的手段。
第二,可向行業、主管部門投訴、舉報。
第三,可向“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資訊舉報受理中心投訴、舉報https://m.12321.cn/notifymobilesms 。
第四,如果商家的行為構成侵權的,可以通過調解或訴訟途徑維權;如果構成犯罪的,還将面臨刑事處罰。
轉自錢塘法院
來源: 杭州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