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銷員之死》裡的父親形象,讓你讀懂偉大的阿瑟·米勒

作者:文彙報
《推銷員之死》裡的父親形象,讓你讀懂偉大的阿瑟·米勒

身着西服、頭戴禮帽的推銷員威利·洛曼提着兩隻大箱子緩緩地走入舞台,得體的外表與焦躁的語氣随着他的步伐離觀衆越來越近……阿瑟·米勒的經典戲劇《推銷員之死》熱度不減,近期正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由呂涼、宋憶甯主演,它究竟有多火爆?這一輪14場演出票均已售罄。

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郭晨子教授認為,今天人們要怎麼樣重新評價阿瑟·米勒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娛樂大潮席卷而來的時代,阿瑟·米勒的那種有點乏味的、很劇透法的劇作家時代,似乎跟今天劇場的潮流顯得有些落伍。書寫現實有時候會産生一個巨大的困境,我們就在現實之中,那麼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智慧從内心、從精神跟它保持距離來審視我們當下的生活呢?”

《推銷員之死》裡的父親形象,讓你讀懂偉大的阿瑟·米勒

在阿瑟·米勒将近80年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許多批判美國社會的辛辣戲劇經典,也是以被譽為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戲劇作家。

無論是《推銷員之死》還是《薩勒姆的女巫》,阿瑟·米勒始終在嘗試不同風格樣式的作品。他中學畢業後沒辦法再去學習,就去打工,做過卡車司機,做過各種各樣的行業,有過廣泛的底層生活的經曆。他的興趣始終在社會,他的作品身上有着新聞紀實報道的影子。

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曾評價阿瑟·米勒說,在阿瑟·米勒身上有一個父親的形象。這一點,在《推銷員之死》身上得到了重要的展現。

《推銷員之死》是阿瑟·米勒在1949年創作完成的劇本,同年獲得普利策戲劇獎、托尼獎、紐約劇評人獎。它講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推銷員威利·洛曼死前24小時的故事。壯年時,他業務能力可靠,社交能力出衆;妻子琳達操持家務,兩個兒子比夫與哈皮也讓他引以為傲。然而随着時光的流逝,他的好運氣似乎正離他遠去,他的生活也漸漸失控……劇中将威利年輕時的輝煌與當下的落寞穿插演繹,以小人物的生活窘境反映出他們這代人“美國夢”的破碎。

《推銷員之死》裡的父親形象,讓你讀懂偉大的阿瑟·米勒

郭晨子說,《推銷員之死》裡的父親不是一個很好的父親,道德上充滿瑕疵,滿口謊言,甚至不讓孩子講話。他不願意聽到真相,他始終願意活在美夢裡。但阿瑟·米勒講過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他說“我不會讓我的劇本看不到一點希望”,他非常成功寫出了人們對成功的歉疚和對失敗的恐懼。

三料戲劇大獎作品《推銷員之死》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制作出品,美國知名編劇阿瑟·米勒巅峰之作,由田弘毅重新翻譯劇本文本,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導演林奕執導,石靈作曲,周羚珥擔任舞台設計,演員呂涼、宋憶甯、韓秀一、顧鑫、張欣、蘭海蒙、劉鵬等主演。

《推銷員之死》裡的父親形象,讓你讀懂偉大的阿瑟·米勒

以往《推銷員之死》舞台設計重點表現的“房子”形象,在這個戲裡成為了一種虛幻,如同主人公威利·洛曼一直求而不得的“成功”。為了讓觀衆走進威利的内心世界,去掉了阻礙,模糊了界限,帶有鏡頭感的舞台燈光轉換,将威利·洛曼的所見所思呈現在觀衆面前。造型設計遵循劇本中描述的年代寫實地設計,從細節區分不同年代感,比如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男士着中褲配長筒襪,到五十年代穿的是寬腿翻邊西裝褲。

飾演威利·洛曼的呂涼在40年前就熟讀了劇本,随着年齡的增長,他逐漸對阿瑟·米勒所反映的美國當時社會環境、社會形态下人們的心理有了更強、更清楚的認識,“我感覺到了它離我們很近,相信這個作品在今天的觀衆中會獲得普遍的認同和共鳴。”

劇照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編輯:姜方

責任編輯:範昕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