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2年杭州QCon全球軟體開發者大會見聞

以下就我主要關注及聽到的一會分享簡單介紹下,有一些沒有時間聽,在其它也簡單列舉了一些我感覺還是比較有意思的。我個人的方向是海量資料,也就主要集中在資料方面,不過聽跨方向的分享能擷取更多的知識,上午主要還是理論方面的,在6場中,有5場是老外的,最後一場是淘寶林昊講的t4架構。

方法理論方面:這個大部分人聽着會感覺有點虛,其實老外在我們面前講這些,那可能有點班門弄斧了。我們幾千年的曆史,從小就聽親人講道理了——且好像往往年長的就喜歡講道理拉——不過軟體畢竟是歐美的發明的,還是有一些可聽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靈活的一些理論東西。第一天開場就是jim大師的海闊天空的從古至今的關于時機的演講-軟體的黃金時代即将到來。主要的論據就是以古為鑒,講述了曆史文化革新的古希臘,特别強調了一個好的産品對于社會的巨大影響,及現代黑客文化對社會的影響。其實我最主要從中看出,程式員不隻是會寫寫幾行代碼的,大師對于哲學、曆史的看法是非常深刻的。聽了sap講了精益細想,這個感覺ppt做的不錯,隻記得講師說這個ppt有保密内容,大家去下載下傳吧。第三天的dave大師關于靈活腐化的演講也很理論化,主要是講我們要去掉标簽,多問一些問題,真實去做些事情。

測試方面: 主要還是講述了一些理論知識,如:自動化、tdd、測試分層模型、探索性測試等。測試聽的不多,就不太過描述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探索性測試’這個分享,讓我比較清楚的理清楚探索性測試這個詞。自動化是分享的主題,淘寶及58同城都拿出了看家技能啊。

高效團隊方面:其實跟很多的東西有關系,從古代到現代,我們不可否認最好的團隊應該是軍隊的,在軟體其實又跟軍隊有很大的差别,在聽amr的分享中,他比較強調靈活不是萬能,高效團隊需要很多的東西,在其中,包括了 溝通、協調、技術等等,并特别強調人跟人的溝通、環境、文化。酷殼部落客陳皓講述了目前大的一些外企工程師的一些文化,強調了軟體開發的主角是程式員,最後給出了小團隊的前提,并特别強調自動化的作用。

海量資料方面:這些主要集中在hadoop、hbase方面,另外就是在之上做的一些應用。在第一天的大資料風險分析中,總體感覺有點挂羊頭的感覺,幹貨非常少。最讓我有印象的是,七牛ceo的分享《一周打造一個dropbox》講述很多dropbox的精彩事情。關于資料風險主要用的就是機器學習了,ebay用的是mahout。在《資料驅動的電子商務搜尋》講述了ebay的搜尋跟百度、google的差別,其實我感覺最大的差別是,公共搜尋的資料是來自公網,資料量比内站資料要高很多數量級的。關于《ebay雲配置管理系統》,我感覺跟這個主題沒有啥關系的,主要講述了配置驅動一切。第三天中,facebook的工程師講述在hbase的一些工程實踐及mysql的一些算法。特别有意思的是,阿裡巴巴與百度都同一天分享了一些在hadoop經驗,這個真是一大亮點,阿裡巴巴與百度都在yarn方面有一些計劃,期待他們能給hadoop社群做出較大的貢獻。

其它一些:另外有很多我并沒有去聽,如:知名網站的分析方面,如果關注小網站的發展,可以去看看《美麗說的架構與變遷》及上次阿裡技術嘉年華講的《米聊伺服器的技術選型和架構設計》;pass方面,主要關注彈性方面;運維方面,估計還是自動化;移動方面,其實估計還是把傳統的應用再結合移動的特性柔和創造出一些産品出來,這個也是一個目前很火的方向。據說,《android 淘寶用戶端使用者體驗優化實踐》講的幹貨比較多。

其實無論是聽者、講師還是主辦方都能在這樣的一些會議中收獲很多。對于廣大的開發者,還是應當多參加一些這樣的技術論壇,在三天中,我還是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及回顧了很多老的知識點。在技術路上,也許你是孤單的,但是當你走出來的時候,發現你并不孤單。

在軟體領域,國内的思潮還是基本跟得上國際潮流的,這個也得益于國内的分享環境,特别是infoq、阿裡嘉年華、百度沙龍、騰訊大講壇、csdn等叢多分享交流平台。我們也期待有更多這樣的平台,有更多這樣的公司來分享。

大師不隻隻是寫寫幾行代碼的,人類所有學科中,計算機才出現短短幾十年,要想成為大師,技術過硬外,還得要在哲學、曆史、心理等方面也有所造詣。

主題永遠都是那些:品質、自動化、擴充性、伸縮性、可靠性等軟體的特性。

别說學英語沒有作用,在這樣的場合還是很有作用的。

還是講一些與我期待不一樣的地方吧,其實軟體的本質是設計,如何設計好一款好的軟體才是根本,現在我們很多被這些大的概念給弄混了眼,如:雲、靈活等,我還是希望能在這樣的大會上看到基本的軟體架構、設計的一些分享,如:請martin fowler來講講軟體設計,因為,會議美其名曰:《全球軟體開發者大會》

繼續閱讀